【摘要】初中學生正處于學知識、長才干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在思品課教學中,教師要放大學科教學效用,催生學生學習情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善學、樂學、勤學”,不斷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情感教育;放大效用
初中思品課教學,新課改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改變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全部感官投身于學習活動,讓他們在愉悅的狀態下主動學習,不斷提高思想品德課學習的效率。
一、融洽關系,創設情境,在激情引起中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1.教師要尊重學生。思品課教學,教師在傳授學習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要把建立融洽、愉悅的新型師生關系、催生學生學習情感、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提升教學成效的重要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用現實社會以及生活中的政治、經濟、文化現象為例,創設能夠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情境,把時政熱點與書本知識結合起來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與探究,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與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到知識,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2.教師要關愛學生。教師是學生美好心靈的鑄造者,在教學過程中要用自己規范的言行舉止、精湛的專業知識、較高的人文素養,感染和帶動學生主動學習、動手實踐,讓學生既學到知識,又提高思想道德品質。筆者在平時的思品課教學中,主動走進學生心靈,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況,掌握學生的所思、所想、所為,熟悉、了解學生、關愛學生,想學生之所想、解學生之所惑,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值得信賴、樂于傾訴”的良師益友。
3.教師要激勵學生。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中肯、善意、科學的評價,評判學生在學習中的優勢和不足,督促學生在學習上不斷提高,這樣,不但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信心與熱情。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創新精神、素質提高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使學生愛學、會學、樂學。筆者在教學中注重挖掘學生的愛好、長處,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的“閃光點”教師要及時予以表揚,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進取的意識和成長動力。
二、優化方法,靈活施教,在挖潛增效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1.注重以事激趣。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課本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提問等方法,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勤于思考、不斷探究、認真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從而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筆者在教學中,根據課時目標和任務、圍繞教學要求,經常補充一些與課本內容相關的歷史故事和社會現象等內容,使學生對思想品德課學習產生濃厚、強烈的興趣。
2.注重以理激情。思品課有些概念、觀點理論性很強,有的知識點比較抽象枯燥、生澀難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結合具體事例來學習相關知識。筆者在教學“追求公平”這一框題的內容時,先為學生講解公平概念,公平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結合公平概念,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探究學習,明確在日常交往中,對不同的人一視同仁;在商品買賣中,公平交易等都是公平的表現。引導學生要公正、平等地對待周圍的人,自覺把“公開、公平、公正”作為為人處世價值標準和道德素養。
3.注重以身示范。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創造性的靈活施教,充分展現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師又要以自己的文化學識、道德水準、行為習慣,影響和帶動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使教學活動更加貼近生活實際,充滿時代氣息,從而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加深對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進一步提高思品課教學的績效,努力促進教學相長。
三、聯系實際,學用結合,在學以致用中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
1.教學兼顧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感體驗、認知能力、價值觀念的不同,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圍繞知識與能力目標組織教學,也要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有機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如筆者在講解“情系祖國”時,我結合“愛我中華”、“復興中華”內容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讓學生了解掌握我國改革開放的主要成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讓學生認識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從而樹立遠大理想,立志報效祖國。
2.教學兼顧個性差異。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發展的個性差異,創造條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道德情操,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展。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華的舞臺,張揚學生的個性。筆者注重把教學活動拓展延伸到生活和社會的各個領域,讓學生到現實生活中學習政治知識。在講解“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一框題的內容時,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消費現象,逐步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做一個聰明、合格的消費者。
3.教學兼顧能力培養。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啟迪學生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選擇恰當的學習方式,對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懸疑及時給予適當的點撥。如筆者在講解“學會尊重別人”內容時,我列舉了大量事例,表明尊重別人的重要性。接著組織學生們討論“如何在與人交往中尊重別人?”學生們爭先恐后、滔滔不絕的結合生活、學習實際暢談尊重別人的事例,然后組織學生根據不同的事例進行討論,然后再導入新課,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江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