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文化的特點是豐富多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它既是個性的又是人文的,既具有智慧性又具有適應性。它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甚至的終身的。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還可以豐富課堂的內涵,是課堂有效的不和或缺的組成部分。
【關鍵詞】課堂文化;人性化;適應性
課堂教學始終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積淀校園文化重要途徑。課堂文化的構建直接影響到學校自身發展的主題,關系到學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學校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文化是“課堂教學中的規范、價值、信仰和表意象征符號的復合體”。對每個在校讀書的學生而言,課堂文化關系到上什么樣的課、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
語文特有的學科特點賦予中學語文課堂以獨特的文化特點。“語文課堂文化是在語文課堂中形成的師生共同遵循的一種課堂精神、教學理念及學習語文的一種環境。”即語文的文化性格或文化品格,它就是課堂中體現的最根本的文化特征。我們認為,在當前學科文化建設中,語文課堂文化的建構應著重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人性化的課堂文化
教育是一個介乎于人文學科和社會學科之間的學科,其自身是一種文化形態,既涉及社會組織的建設,更關乎人的個體成長。因此,按照尋求教育內涵發展的邏輯,構建人性化的課堂教學文化,對解決當前課堂教學尤其是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則十分重要。
人性化是課堂文化建設的根基和指導思想。有文化意義的課堂,一定是充滿生命激情、生命活力的課堂。人性化實質是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生命價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賦予課堂教學以生命的意義,用葉瀾教授的話說,就是“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我們認為,人性化課堂需要體現如下要點:
一是賦予學生生命成長必備的共享的核心價值觀。人文課堂關注學生生命成長過程中應該確立的基本生命價值觀、人生價值觀念,把價值觀教育有機滲透在教學過程之中。
二是賦予學生生命的關懷與尊重。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發展需要,尊重學生的發展潛能,賦予學生生命的關懷,是人性化課堂的基本訴求。
三是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使課堂教學活動富有生命的意義。
語文教學的情感調動和每節課堂的溫馨記憶有關,和質樸真誠的生活體驗有關;靈魂的升華需要平靜的心態,心靈舒展了,世界也就敞亮了,生命的情趣也就在平靜、舒展中一展風采。
一個擁有廣闊的學術視野,能超越現實不計名利,又擁有做具體事情的恒心和毅力的老師,應該把語文課堂營造成一個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世界,那么學生的人生閱歷,情感體驗也就更加豐富。可謂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二,智慧型的課堂文化
智慧型,是課堂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向。有文化品格的課堂,一定是充滿智慧的,給予先進教學理念的。啟迪心智,蒙發智慧,是任何課堂都需要把握的基本目標。有文化品格的課堂,一定充滿著智慧的光芒。智慧型的課堂需要體現如下要點:
一是注重培育學生的思維方式。智慧型的課堂要把思維方式的培育放在非常重要位置。
二是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充滿著教學過程的創造與生成。智慧型的課堂不是按部就班的課堂,而是充滿著變化和創意的課堂。
三是充滿教學智慧。一節充滿睿智的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給學生留下永久的回憶,使其從中受到教育感化,甚至改變學生的人生航向。
第三,有效性的課堂文化
具有文化品格的課堂不應該是低效率的,相反,應該是高效率的。有效性,是課堂文化的技術標準。有效性的課堂注重課堂教學過程目標的達成,不求人人都會,但求人人理解。
第四,適應性的課堂文化
教學環境對緩解所有學生的緊張情緒是很重要的,布置好教室既體現集體的水平也有一種潛移默化的效果。
對構建課堂文化的效果可以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研究。
從教的方面說:
第一,要把教學過程看成是自身學習的過程,并從中體悟學習規律,才可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在古文獻《學記》中有云:“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第二,要“善喻”,使課堂充滿充滿智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是《學記》說得好:“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喻就是使人明白道理;道是給學生批示一條路子,但又不能牽著走;強是勉勵與促進,但又不是壓抑,迫使順從;開是啟開了頭,但并不把要解釋的道理和盤托出。這樣,使學生感到和諧愉快,并去積極思考,努力探索。所以它說:“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因此教師的責任和高超的藝術,在于引導學生走上一條善學的道路。
從學的方面說:
第一,要重視課堂生活中的情緒狀態、交往狀態。即是否學得輕松,學得自然,注意力集中,求知欲強,課堂交流合作氣氛濃厚。
第二,要重視課堂生活中的思維狀態、學習達成狀態。即如何學以及學到了什么,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提出與發現問題,思考探究與學習智慧,使學習轉化為自身素養過程等。
總之,要讓智慧走進課堂,重視學習力的生成,使知識與智慧結合,直面生命的意義與人生的價值。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文化充滿活力,使課堂氣氛輕松和諧,從而體現“符號的轉換”“人與人交往”之美。一旦智慧的學習轉化為學習的智慧與學習的藝術,就可以加速學習力的生成,就可使課堂進入高效率、輕負擔、高質量的佳境。
(作者單位:江蘇省清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