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O7-0159-01
摘要:學校體育要促進學生身體發展,增強學生體育意識,培養學生體育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使學生終身受益。
關鍵詞:學校體育 終身體育 體育意識
國家教委體育司曲宗湖就我國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提出:“學校體育要促進學生身體發展,增加學生體育意識,培養學生體育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使學生終身受益。”著名法國教育家保爾·朗格朗在他的代表作《終身教育引論》中提到,如果將學校體育的作用看成是無足輕重的事,不重視學校體育,那么,學生進入成年階段后,體育活動就不存在了。如果把體育只看成是學校這一段的事,那么,體育在教育中就變成了“插曲”。這就明確提出了終身體育和學校體育的關系以及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依據和目標。那么,到底何謂終身體育?我國體育理論專家認為:“所謂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即要在人的一生中實施體育。”依據終身體育的觀點,體育將持續人的一生,它將是學前體育、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等體育教育層次構成終身體育的教育全過程。因此,學校體育將成為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階段。
1、學校體育對實施終身體育的作用
體育應伴隨人的一生。如果我們把人生中的身體鍛煉活動分成若干個環節的話,那么學校體育在終身體育整體中,剛好處在連接家庭體育和社會體育的中間環節。學校體育對實施終身體育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學校接受教育的學生,正處在身體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如果在這個關鍵階段,施以科學的體育方法,就能促進他們在身體朝正常的方向得到良好的發展,為一生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體質基礎。其次,在學校期間又是人的一生接受系統身體教育最長、最有時間保證的階段。此外,學校體育還為培養終身從事體育的能力,提高了實踐環境,并讓他們認識到學校體育不是人的體育實踐與身體教育過程的終結,而只是人終身體育鍛煉的基礎階段,是終身體育的一環,使學生對學校體育的認識層次上得到提高,最終成為自我鍛煉的指導者和終身體育鍛煉的受益者。
2、學校體育是是終身體育最重要的基礎
盡管終身體育教育不只局限于學校體育,而是要經歷學前體育、學校體育和學校后體育的連續過程,但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關鍵環節,它不僅對終身體育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更重要的,它是終身體育最重要的基礎。而在這一過程中其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就體育教師,體育教師擁有怎樣的體育思想,占有的基礎及專業知識,以及相應的體育教學方式方法則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從而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1)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首先教師應具有良好的體育思想及正確的體育意識,即終身體育思想,因為正確的認識能夠很好地指導實踐。教師應該在這一正確思想的指導下,成為一個真正的終身體育實踐者,也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學生的楷模和榜樣。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只是從表面上、口頭上讓學生做一個終身體育者,而自己卻連一些必要的業余體育活動都不愿參加,又怎么能調動起學生的體育興趣呢?又怎么能培養起學生的體育習慣呢?又怎么能夠奠定好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基礎呢?
(2)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
“欲明人者,先自明”。在這一點上對體育教師的要求依然是自身要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同時又應具有深厚的專業基礎知識,然后才能夠言傳身教,才能真正地成為體育文化的傳播者。實踐也證明,教師的知識越多,知識面越寬,教學效果也就越明顯。
教師就是應該將體育衛生、保健知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很好地融入體育課堂,使自己所掌握的體育文化知識轉化為學生個體的智慧,更使他們了解人體的生長發育規律,更明確為什么要參加體育鍛煉,以及如何去參加體育鍛煉。從而為終身體育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3)奠定多樣化的實踐基礎。
其實,要奠定學生多樣化的實踐基礎,最好是與基礎及專業理論相配合進行。使學生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自身的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也尋找到存在的問題及不足。
在這一方面,教師應盡可能多地傳授給學生一些鍛煉身體的方式方法及手段。改變以往的單一模式,以多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及方法去影響和教育學生,使學生在一種潛移默化中增長知識,增長實踐能力,學會和掌握幾種適宜自身的鍛煉方法,使學生終生受益。
3、學校體育對實施終身體育的要求
3.1培養學生體育能力,樹立終身體育觀
體育教學改革,首先是體育教育思想上的變革。要著重對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既學到全面的體育知識與技能,又能有一兩項突出的、熱愛的可以堅持終身的體育項目,培養學生終身喜愛體育的態度和能力,正確的體育觀點和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獨立鍛煉和自我評價的能力,自我設計體育鍛煉計劃和自我組織與管理的能力,運用體育環境和條件的能力,在自我參與中,獲得自我發展。再則,高等學校體育是學生在校期間進行體育學習的最后一站,也是學生體育的最高層次,起著承前啟后的“橋梁”作用。
3.2培養體育意識和興趣,養成運動習慣
運動興趣的培養和鍛煉習慣的養成往往是許多人堅持終身體育的第一動因。這就促使我們深刻地領悟到體育教學大綱中把運動興趣的培養和運動習慣的養成,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任務要求,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所以,在學校體育期間,體育教師在指導和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時,應注意充分地挖掘學生對運動的內在樂趣,無論是講解、示范和組織教學,都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運動中能充分表現出自己的運動才能,感受到參加運動對自己體質增強的實效,從而激發對體育運動的喜愛。那么,培養體育意識,養成自覺鍛煉習慣,己成為學校培養學生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習慣興趣和體育能力重要的目標。體育鍛煉貴在有恒,提高對體育鍛煉的認識,明確鍛煉目的,提高鍛煉自覺性,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有規律的生活,做到鍛煉身體科學化、知識化、經常化。
4、結束語
終身體育不僅是人們個體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體質的需要,更是全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需要。終身體育思想指導下的學校體育,不僅對學校體育作用、目的以及對教師產生深刻的影響,同時也將對學校體育課程、體育教材產生深刻的影響。我們只有認真研究與探討終身體育教育觀下學校體育教育內容的更新,樹立終身體育教育觀,才能使學校體育成為實施終身體育教育全過程中的基礎階段。由此,終身體育作為一種現代體育思想,己成為終身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林詩娟.論終身體育[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3--3
[2]李立新.如何提高學生終身體育意識[J].遼寧體育科技,2002-2. 基金項目:河南省科學技術廳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