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堂先生的四格漫畫巧妙地運用了起承轉合的節奏,這與中國古詩不謀而合,漫畫也因此才生動感人。
我喜歡四格漫畫是從很小的時候看王先生、老夫子、三毛開始的,當時年齡很小,看不懂其中的全部含義,吸引我的是那些夸張的人物造型和有趣的故事。就是這些小故事,給我眼前打開了一扇小小的窗戶,看到了家里和學校以外的一些事情,也從中領略了漫畫的可愛。從那時起,漫畫情節就深深印在我的心底,伴隨一生。今天讀了印堂先生的《王大爺趣事》,自然又把這位王大爺與早年的王先生聯系到一起,四百四十多組故事,厚厚的一本,幾乎是一氣讀完。
王大爺,這位有個大鼻頭、小胡須、愛喝酒,甚至有點頑皮的固執的小老頭兒,加上相濡以沫的老伴、寶貝孫子以及寵物狗、貓,在“家”這個小小的舞臺上,表演著一出出小品喜劇。盡管那些內容大都是我們經常見到的,但作者以漫畫家的敏銳與幽默,抓住了不同的人——老夫與老妻、老一輩與隔代晚輩之間的差異,乃至由此而產生的矛盾與誤會,也抓住社會快速發展與我們固有的觀念、習慣等的種種不適應,以其生花妙筆,演繹成一幅幅精彩的組畫。這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妙于生活吧?我在讀到精妙之處時,禁不住也像孩子般地笑出了聲,這就是所得,是受益。我們生活中真的有了矛盾怎么辦?笑聲就是化解,是和諧。漫畫家既是娛人也是自娛。我想,受益的不僅僅是像我這樣的老頭兒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孩子們。就是不時摻和進來添油加醋的小狗、小貓們,也會是受益者吧?
四格漫畫是最簡短的故事漫畫,起承轉合的節奏與中國古詩不謀而合,這屬于文學規律性的東西。只有運用好這個規律,才能使漫畫生動感人,印堂先生的四格漫畫對這個規律的巧妙運用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拿順手翻開的《置之“肚”外》這一組來說吧,圖一是王大爺自感日益發福,對自己發出警報:該減肥了,這是“起”。圖二是“承”,老爺子勸誡朋友們:為了生命大家都要克制飲食,這是前途的繼續和發展。圖三則是話鋒一轉,王大爺宣布因過生日而請客,“轉”機來了。圖四是在美酒佳肴面前,酒友們頃刻把之前的信誓旦旦忘得一干二凈,大肆享受起來,改口宣稱只要“美食置之肚內”,生命大可以“置之‘肚’外”。漫畫的效果就在這一轉一“合”之中。加上將原句“生命置之度外”的“度”改為諧音的“肚”,更增添了諧趣。再順手翻出《一物兩用》這組:愛犬在白菜上行方便,是狗有所需,老伴兒急忙喝止,并舉棍驅趕,是守土有責,雙方都有理。夾在中間的王大爺既要保護愛犬,又要支持老伴兒,該怎么辦?這就看怎樣“轉”、“合”了。結果我們看到是那根棍子幫了忙,成了小狗的小便處,這樣雙方的要求居然都達到了,矛盾化解。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這就是漫畫。
多么希望能讀到更多的沁人心扉又令人思索的四格漫畫!
(作者系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連環漫畫分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