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知名網站在海淀聚集,在社區之外,加強虛擬社會文明創建是海淀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近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4.85億,2011年年底將超過5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6.2%。
“網絡新聞、評論跟帖、論壇、博客、郵件、微博……網絡新媒體迅速發展,輿論信息隨時隨地互動傳播,規模龐大的中國網民早已不再滿足于從網上獲取資訊,他們已經成為信息的創造者和傳播者。”在互聯網專家胡延平看來,“當數億用戶涌入,微博就是一個社會,謠言不可避免;但是如果每個人多做判斷,減少誤傳,就可以把傷害降到最低。轉發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責任”。
為了進一步推進網絡文明建設,開展文明網站創建,為爭創首都文明單位創造條件,2011年11月14日,海淀區文明建設促進會籌備會暨網絡文明建設座談會召開。會議由海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主辦,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團區委、海淀園工委、公安分局、工商分局協辦。
會上討論了海淀精神文明促進會籌備情況。即將成立的海淀文明建設促進會將組建一支“網友會”,計劃推選理事單位設置相應的議事機制,推進各項活動的開展,建立“海淀文明之友”網站,承擔網站的運行和維護,以此為平臺,開展各項評比、展示活動。
迄今為止,圍繞網絡文明創建,海淀區文明辦已聯合相關委辦局、新浪搜狐等網站開辦了多個網絡文明座談會。文明辦主任占劍談到,眾多知名網站在海淀聚集,在社區之外,加強虛擬社會文明創建是海淀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為滿足廣大網民訴求和社會需求,一支由民間組織、行業協會組成的網絡文明監督委員會將成立,委員會將獲得文明辦的大力支持。
會上發布的“網友會”實施方案稱,以“文明辦網、文明上網——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為主題,加強網絡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培育文明理性的網絡環境,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弘揚北京精神,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海淀建設環境優美、和諧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區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海淀區精神文明促進會將從以下幾方面開展網絡文明創建活動:
開展網站“文明添星”活動,推進海淀“十大文明網站”創建。每季度召開“網友會”理事單位專題會議,對駐區各類網站進行一次綜合考量,按照對網絡文明建設所發揮的作用和實際貢獻,評選文明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網站,在“海淀文明之友”網站開辟“網絡文明星空”欄目進行展示,綜合考量全年四個季度所得到的星數,推選海淀十大文明網站,作為參評各級文明網站和文明單位的重要依據。
開展網絡“鷹眼監督”活動,建立網友監督機制。海淀文明委高校系統組織大學生“網絡鷹眼志愿者”,每個高校成立一個志愿者服務隊,各隊隊長組成網絡文明監督委員會,開展網絡監督,舉報網絡色情、暴力、低俗等內容,依據舉辦加強整治,并在“海淀文明之友”網站進行曝光;開展“網絡鷹眼”評比,每季度表彰一批積極參與網絡監督的網民,授予“網絡鷹眼”稱號,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
開展網站“精品亮寶”活動,培育健康網絡文化。駐區各網站要加強和改進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依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開辟精品文化欄目,加強網上輿論引導,創作格調健康的網絡文化作品,唱響網上思想文化主旋律;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文明活動,營造網絡文明新風尚;海淀文明建設促進會每年組織一次評選,推出網絡文化精品和網絡文明經典活動,打造網絡思想文化陣地。
開展網站“版主文明匯”活動,建立網絡文明管理隊伍。駐區各網站要加強網絡管理隊伍建設,開展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教育,選聘培養有社會責任感的版主和欄目負責人,規范消息把關制度,嚴守信息發布關口,海淀文明建設促進會每年組織文明版主、博主評選,評選年度“十大文明版主”、“十大文明博主”。
開展網絡“誠信大家談”活動,推動社會誠信建設。駐區各網站要增強網絡誠信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嚴格把關,確保網上信息的真實準確,確保網上新聞的導向正確,確保網絡媒體的權威性、公信力和影響力。海淀聞名建設促進會在“海淀文明之友”網站開辟誠信建設專欄,組織廣大網民開展網絡誠信評論,定期開展誠信網評、博文評選,以網絡誠信推進社會誠信建設。
針對實施方案內容,首都文明辦調研員田文松指出,國家已經在個別省市開展了網絡文明傳播志愿者隊伍建設試點,海淀區從網絡文明入手,從自律、勸導角度抓好此項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他還提出三點建議:把網絡文明平臺搭建好;將行業協會培育好;與文明辦工作相結合,成立科學合理的網絡自律標準。
未來,海淀區網絡文明建設將成為一項長期的任務,常抓不懈,同時需要各個承辦協辦部門和廣大駐區網站真抓實干,持之以恒地開展活動,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機制。
信息化時代的來臨讓現代文明更加進步,海淀區通過網絡文明創建,鞏固精神文明成果,讓文明新風撲面而來,共建共享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