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王德祿,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家顧問團顧問,著名企業戰略專家,他曾參與北京市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規劃編制,近期也參與多家省級高新區升級工作,對于高新區產業發展和區域創新研究有著豐富的經驗。他領導下的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的研究課題中,也涉及到中關村地區輻射全國和引領、示范作用的研究,本刊記者專門就此課題采訪了他。
《中關村》:王所長,您長期研究高新區和中關村,請問中關村科技創新的向外輻射呈現出怎么樣的整體風貌?
王德祿:中關村作為我國技術創新的源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支撐,積極發揮了自身優勢,通過技術、產品和整體解決方案的推廣應用以及先進管理模式的整體輸出,支持和參與到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和環渤海地區發展戰略中,發揮輻射和帶動作用,已經成為首都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強大引擎和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方式的示范區。
我們可以分成幾個層次談這個輻射效應。一是中關村企業和高校院所的技術、產品和整體解決方案輻射應用于全國,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中關村涌現了一批輻射帶動強的典型企業,通過設立分支機構、開展示范應用等方式切實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創造了就業崗位。例如神州數碼公司,在我國臺灣、香港地區以及日本都有分支機構,在西安、上海、深圳、武漢、南京都有研發中心,僅在西安的研發基地就有1000多人。二是更為高級的,即中關村創新驅動的發展方式和管理服務模式,通過合作共建等多種形式輻射全國,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優化升級作出了貢獻。比如中關村與武漢東湖簽訂合作協議,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與南京簽訂合作協議,將在技術轉移平臺建設領域、研發服務領域、軟件產業領域展開全面合作;等等。一批特色專業園和專業基地也與各地開展了多種形式合作。例如中關村軟件園,構建了公共產業服務、公共技術支撐、公共商務服務為主的三大體系,形成了具有軟件園特色的園區服務體系,成為全國各軟件園區的樣板和標桿,它通過在全國其他高新區設立中關村軟件園分園的方式,也通過網絡形式將服務平臺的各項服務輻射到當地。
《中關村》:海淀園作為中關村的核心區,它的輻射有沒有自己的特色?
王德祿:說到海淀園輻射效應的特色,離不開海淀園科技園區自身的特點。海淀園體現的一個特色就是高端集聚。具體體現為,1.海淀園以行業龍頭企業為載體,嫁接與整合利用跨國技術,出現了一批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龍頭企業,如計算機領域的聯想、集成電路領域的中星微、網絡搜索領域的百度、消費電子領域的華旗資訊等。這些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已經初步具備了資源整合的能力和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2.海淀園構筑大公司全球或區域運營總部和研發總部集聚區。比如,在中關村上地信息產業基地,聚集了一大批IT產業的企業總部,其中既包括在中關村成長和發展壯大的國內民營科技企業,如聯想、方正、同方、紫光、用友軟件等;也包括從外埠進駐園區的國內外知名企業,如AMD大中華區總部、思科、中國銀聯、港灣網絡等。同時,上地信息產業基地也聚集了一大批國內外企業集團的研發總部,包括諾維信、微軟、甲骨文等一大批世界500強企業和國際知名企業都在海淀區設立了研發中心。3.海淀園聚焦特色細分行業,打造了特色專業化空間,如中關村軟件園等,目前中關村科技園區在軟件、集成電路、計算機和網絡、通信、生物醫藥、能源環保等重點領域形成國內優勢產業集群;4.整合利用大學資源——企業在大學科技園的集聚,在海淀地區,北大、清華、北航、北科大、北理工等高校紛紛借助中關村資源優勢及學校資源發展大學科技園,雖然各學科優勢不同、發展方向和發展模式不盡相同,但經過十余年的運作,各大學科技園都已形成了自己的發展定位和發展特色;5.依托良好科技設施和創業氛圍,吸引留學生歸國創業。留學生歸國創業,加快了海淀園從緊跟國際到同步發展的步伐,并呈現出明顯的高端化趨勢,其意義已經超過產業自身的發展,將有可能把中關村或整個北京發展成為具有國際影響的創新中心。
高端聚集把海淀園對外的輻射帶動進入一個新階段。就是從輸出高質量的產品、技術和服務,上升到輸出整體解決方案,并上升到在機制、體制創新等方面發揮示范效應、輸出管理經驗和發展模式,為全國其他區域開發與建設、企業創新發展提供示范、引領作用。比如,碧水源、水晶石、嘉博文輸出的一攬子的解決方案,中關村的“1+6”政策,以及現在大量的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商集中在海淀園,他們和政府部門的股權投資機構以及銀行信貸部門等一起構成了中關村科技金融體系,這些模式也對全國有示范作用。
《中關村》:現在全國性的自主創新示范區已有三個,而各地的高新區也風起云涌,您怎么看到它們和中關村以及海淀園的關系?
王德祿:中關村和海淀園應該抱著一個開放的心態,不用擔心別人搶風頭。中關村最終應該成為一個節點,上到全球鏈接,下到各地市場。千萬不要太封閉了?,F在有些科技園區,尤其是江浙的,發展勢頭比較猛,動輒給一個新創企業上億的支持,也確實培養了一些企業。中關村可能不會用那么多錢來扶持一個企業,但是無所謂,中關村有自己的模式,可以靠著獨特的環境和資源慢慢成長的。當然,我們也不能固步自封,比如我們的服務還是有提升的余地,深圳等地的政府行政機構對企業服務的效率很高,我們要借鑒。
《中關村》:海淀園要繼續保持領先性和示范性,您對它的遠期發展還有什么預測或期望?
王德祿:現在應該說海淀園現在已經發展得很好?,F在可以從兩個角度考慮進一步開拓。一是向上到全球鏈接,即和在創新源頭去做對接,吸引更多的國外企業到中關村來創業,這也是所謂的全球創新中心的必由之路,你要成為全球創新中心,必須是開放的,要和高端對接,你和高端的對接有多少,你的輻射力就有多大。二是下到解決方案的落地。一個地區的活躍,不光要和高端鏈接,也要和國內各地去鏈接,尤其要和新的市場需求鏈接。新的市場不僅可以包括江浙這樣的省份,還可以包括非洲的國家。
說到我對中關村未來的期望,簡單說,就是更開放、大力發展原創性新興產業、提升全球鏈接能力。另外,要有更多的有改變世界的夢想的創業者和先進商業模式的出現。以及天使投資更加發達——因為對各種奇思妙想的支持,往往不是來自政府,也不是來自風險投資,而是來自天使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