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作為國家關注的焦點上升為戰略的高度,顯示了中國社會面對未來長遠發展的新視角和新戰略。
最近,全社會都在關注文化問題,尤其是文化作為國家關注的焦點上升為戰略的高度,更凸顯了文化發展對于整個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顯示了中國社會面對未來長遠發展的新視角和新戰略。
中國的未來發展和中國崛起的歷史進程都需要更加有力的文化支持,也需要更多文化的指引和激勵。魯迅先生1908年曾經認為中國文化的未來理想是“取今復古,別立新宗”,今天我們已經看到了這一目標實現的可行性。
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如果沒有文化的支撐,就不可能持續,也不可能完整。這就需要深刻地認識文化的性質和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總體的戰略。這里有三個方面的因素值得關注:首先,提升民眾的幸福感,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務,從而提高人民對于社會的認同是一項重要的使命。它會為社會的各種心理焦慮和轉型期的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這就要求文化被普通人所分享,能夠讓民眾更加充分地獲得文化服務。其次,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著新的轉型,如何突破瓶頸,獲得新的發展動力,也對文化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同時互聯網時代也出現了諸多新的產業和社會變化的趨勢,出現了文化和科技整合的走向。這就要求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有新的進展。第三,文化走出去,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文化和價值高度,了解中國文化的獨特意義,也需要在文化方面有新的發展。通過跨文化的交流和溝通,通過“和而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的對話,通過經典文化和大眾文化的持續傳播來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讓中國發展和崛起的過程能夠得到更有力的文化支撐也是非常重要的。對于這些問題,當下的國家從戰略高度做出了意涵豐富、具有戰略眼光的解析,并指明了未來發展的路徑,這些都為未來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了前提和條件。
我們需要文化的自信、自覺和自強。當下所提出的中國成為“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正是在這一方面的關鍵的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經典文化的傳承發展方面有所建樹,也要在大眾文化的發展方面有所突破。
文化體制的改革就是要讓我們整個社會的體制機制更好地適應在今天的歷史條件下的文化發展的需要。理順體制機制,既要對于文化發展的路徑有全方位的認識,也要對于當下出現的一些不適應今天中國的狀況的問題有深刻認識和具體的解決辦法。
首先,文化發展需要人才的保證,沒有在藝術創造、管理經營、創意策劃和跨學科的人才的涌現,文化發展就難以持續。而改革體制,為人才的涌現創造了條件。第二,文化發展的標志就是文化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充分展現,這需要有優秀的作品出現。體制改革也是為了這個目標而做出的努力。今天看文化體制改革還在探索之中,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大學是促進文化發展的重要的力量。大學為文化發展準備人才,大學的人文和社會學科為文化發展提供理論和知識的支持,而大學的多學科的特點更為文化發展提供科技和各種專業的支持。大學也能夠在教育的過程中體現文化的力量和影響。今天我們要求大學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能為學生提供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土壤。這就需要更多地鼓勵創新的文化精神,更多地傳承傳統文化,吸取一切前人的經驗,進行自己的文化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