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創科技初步形成了“總部基地——關鍵材料生產基地——中試基地——中間體生產基地——專業生產基地”的格局,并且在營銷的六大環節中持續創新。
沙漠中的風積沙顆粒細小,難以粘結成形,且工業化應用具有多項技術難題。因此,被視為人類社會的一大公害。如何利用風積沙是一項世界性難題。多年來,世界各國都期望把看似“取之不盡”的“沙子”變成為人類帶來福祉的資源。但都未獲得技術上的突破,更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產業。最終破解這一世界難題的,是一家來自中關村的民營企業。
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高新技術企業”、首批國家“創新型企業”和首批“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單位,以及北京市首批“十百千工程”重點培育企業,北京仁創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仁創科技集團)自1993年成立以來,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并且將這種成功模式不斷復制到全國各地,為解決“沙漠化”這一世界性難題踐行著一個中國樣本。
經過近20年的發展,仁創科技集團目前擁有北京仁創砂業等9個控股子公司,1所研究院和遍布全國的8大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總部基地——關鍵材料生產基地——中試基地——中間體生產基地——專業生產基地”的格局,并且在“創意—試驗—中試—產品化—產業化—市場化”六大環節中持續創新,確立科工貿一體化的創新體制及內部市場化的有效運行機制。
仁創的這一獨特格局,布點其實并不算多,但卻達到了以一勝百的效果。以總部基地為中樞,仁創在北京中關村建立集團總部和硅砂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密云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仁創研究院,發揮了龍頭作用;以高新技術為依托,仁創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在北京房山建立了關鍵材料生產基地、在北京密云建立了中試基地等,發揮了示范作用;以成果轉化為目標,仁創在內蒙古奈曼旗建立了生產基地、在合肥建立了標準化生產廠,發揮了門戶作用;以持續發展為核心,仁創在湖北十堰、吉林長春、寧夏銀川、河北唐山等地就近資源和市場,建立專業化生產基地,發揮了輻射作用。
在北京密云基地,仁創將研發中心的成果迅速轉化,建立風積沙利用產業化示范基地,從產品配方、工藝裝備、質量控制等方面進行完善,就新技術探索出一整套標準化的可輻射推廣的成熟技術。在北京房山,仁創綜合利用風積沙建立關鍵材料生產基地。通過在安徽合肥建立標準化生產廠,從而輻射到整個華東地區。通過在寧夏銀川建立專業化生產基地,從而為西部沙漠治理提供便利條件。通過在河北唐山建立專業化生產基地,達到輻射天津地區的目的。
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仁創在首府呼和浩特市設立總部基地,以期形成輻射中、東、西盟市的協調發展格局。在呼倫貝爾,仁創主要發展“以砂治沙”;在興安和通遼,主要發展“以砂建筑”,“以砂治沙” ;在赤峰和錫林郭勒,主要發展“以砂建筑”,“以砂興農”,“以砂治沙”;在烏蘭察布,主要發展“以砂建筑”,“以砂興農”;在包頭,主要發展“以砂建筑”,“以砂興水”;在鄂爾多斯、巴彥諾爾和烏海,主要發展“以砂建筑”,“以砂興水”,“以砂治沙”;在阿拉善盟,則主要發展“以砂治沙”,“以砂興農”,“以砂興水”。
秦升益告訴記者,未來仁創還計劃在上海、深圳、柳州等十余個城市建立生產基地,全面布局,達到全國每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一個生產基地,以形成“以砂精鑄、以砂興水、以砂增油、以砂治沙、以砂建筑、以砂興農”等“科學用沙治沙”新模式,為人類帶來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