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創造了一種電子商務時代的超常規發展模式,試圖以快速“燒錢”的超常規擴張取得壓倒性規模優勢,使得競爭者無法超越自己。
京東的“瘋”長令人瞠目。從1998年在中關村開的一家代理光磁產品的柜臺,經過2004年從線下轉為線上,發展到今天的中國首家規模超過百億的網絡零售企業,京東成績驚人。其創始人劉強東更是讓人浮想聯翩,想必這哥們兒天生就是創業的!
1996年大學畢業后,劉進入了一家日企,但他僅工作了兩年就辭職了。他背著家人,拿著攢下的12000塊錢,跑到了中關村租了節柜臺賣起了刻錄機。他用了3年的時間,把一節柜臺變成了一家零售店——京東多媒體,并創造了全年6000萬銷售額的奇跡,成了全國最大的刻錄機批發商。又過兩年,京東多媒體已發展成遍及北京、上海、沈陽等多地的連鎖賣場。
但2003年驟然而降的“非典”把京東打得落花流水。劉不得不另尋他路。那些日子,劉每天奔波于論壇之間,四處發帖,宣傳自己的商品。數月之后,劉意外發現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于是他毅然地關閉了12家門店,轉戰電子商務。
2004年1月,京東多媒體網正式開通。2006年1月,京東上海全資子公司成立。2007年5月,京東廣州全資子公司成立,全力開拓華南市場;6月,京東多媒體網正式更名為京東商城,日訂單處理量突破了3000個;7月,京東建成北京、上海、廣州三大物流體系,總物流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正式形成了自己的物流體系。
但在這一狂飆突進的過程中,京東很快陷入了資金鏈即將斷裂的僵局。所幸,今日資本以1000萬美元慷慨入資,解了京東燃眉之急。拿到錢后,劉第一件事就是擴張商品。2008年,京東已將電視、空調、冰洗等大家電產品線逐一擴充完畢,完成了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 Electronic)產品的全線搭建,成為名副其實的3C網購平臺。
2009年,京東獲得來自今日資本、雄牛資本以及亞洲著名投資銀行家梁伯韜先生私人公司共計2100萬美元的聯合注資;2011年4月,又獲得俄羅斯投資者數字天空技術、老虎基金等共6家基金和社會知名人融資共計15億美元,這也是中國互聯網市場迄今為止單筆金額最大的融資。
在雄厚的資金支持下,京東成立了成都西南分公司,宣告京東以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四大物流中心為基礎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正式形成。又先后上架了圖書音像頻道及在線讀書頻道,并進軍B2C在線醫藥市場,實現了從3C網絡零售商向綜合型網絡零售商轉型。2011年2月,京東還上線了iPhone、Android客戶端,開啟了京東移動互聯網時代。
京東變態式“瘋”長,在前幾年的發展中被證明是對的。2010年,京東以102億營業額一騎絕塵,占中國自主式B2C市場銷售額的1/3,成為中國最大的自主式B2C電商。但最近劉似乎越玩兒越大,他打算在上海建造一個超過20萬平方米的“亞洲一號”,建成后日訂單處理能力將超過30萬單。這家中國電商發展史中發展得最“離譜”的電商,這家中國自主式B2C銷售額最大卻依舊虧損的電商,何時才能走過這條危險的鋼絲繩,成功落地?人人都為京東捏了一把汗。劉始終在期待一個臨界點,他認為500億才能打造一條完美的“安全路徑”。彼時,京東才可以實現產品全廠商直供,達到渠道安全和產品安全。這樣既不會遭人封殺,又能保證資金鏈的安全。當然,這樣的規模下,京東內部的各種機制即使不完美也已相當健全。相信彼時的京東才能真正超越千軍萬馬,成為中國B2C的最大贏家,因為它的規模注定了競爭者不可能通過“燒錢”的方式而超越京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