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企業黨建政研會已經成為中央企業最重要的思想文化平臺,也成為全國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領域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數字輝映足跡,汗水滋養夢想。在中央企業的黨建政工領域之中,活躍著這樣一支隊伍,他們忠實踐行黨的宗旨,堅持科學發展觀,研究特色突出、亮點不斷,成果豐碩。通過不斷加強和創新黨建思想政治工作,促進了企業全面快速發展,這就是中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及其會員單位的同志們。
2002年6月18日,經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同意,民政部批準,中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在北京成立。以此為標志,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開展的中央企業黨建政研會工作,也步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中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是組織和推動中央企業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推進中央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由中央企業自愿結成的全國性組織,現由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黃丹華同志任會長,常務理事44人,理事135人。至2010年底,會員單位已發展到118家。
研究會成立以來,緊緊圍繞國資委、國資委黨委的重點工作和中央企業改革發展實際,以“融入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應用為主”為總體要求,逐步形成了“以研究課題為紐帶,以課題組為主要組織形式,以交流研討活動為平臺,以推廣應用為目的”的基本工作模式,取得了顯著成績,研究會已經成為中央企業最重要的思想文化平臺,也成為全國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領域最重要的一支力量。近年來,在國資委黨委領導下,在全國黨建研究會和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指導下,中央企業黨建政研會深入研究新形勢新變化對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挑戰和課題,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中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大力推進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中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發揮了參謀助手的作用,作出了積極貢獻。
形成了一套科學的長效機制,推進研究工作不斷發展。研究會成立之初,在王瑞祥會長的努力和領導下,從工作實際出發,探索建立健全了以研究會秘書處為服務協調管理、以課題組為基本組織形式、以立項課題為主要載體、以評選表彰為激勵手段、以成果轉化應用為主要目標的研究工作模式,90%以上的中央企業都成為了會員單位,制訂完善了課題管理辦法、工作規則、崗位職責、財務管理等一整套工作制度;形成了調查研究——發布選題——申報立項——分組研討——初評終審——表彰獎勵——宣傳推廣——轉化應用的研究工作流程和模式,使研究工作比較科學、日趨規范、切實可行。這套以活動為載體、以專業理論和實務操作為內容、邀請相關專家和媒體參與的培訓機制,受到會員單位的普遍歡迎和好評。
搭建了一個廣闊的交流平臺,推動研究工作交流和成果應用。在中央企業內部,通過年度會議、專題研討和課題組活動,促進跨地區、跨行業的不同企業之間的交流。中央企業黨建政研會與全國黨建研究會、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等有關社會團體聯合舉辦活動,邀請有關社團負責人、專家學者和媒體記者參加自己舉辦的重要會議、重大活動。王瑞祥、黃丹華會長和研究會其他領導也應邀出席相關社團的會議,參加有關活動。同時,推薦會員單位到這些社會活動中介紹經驗,開展學術交流。通過這些交流活動,擴大了國資委和研究會的影響,樹立了中央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使中央企業在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研究方面體現了國有企業的主流水平,逐漸被社會所認同。
在過去的四個研究年度里,研究會先后成立了50多個課題組,這些課題組以相近內容的立項課題為紐帶,把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的企業黨務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干部凝聚在一起。通過交流考察、學習研討,互相學習、相互借鑒,不僅有效推動了研究工作的開展,而且開闊了干部的眼界,企業經驗、優秀成果也得到廣泛的宣傳推廣。
主辦了一份有特色的會刊,成為外宣的重要窗口和工作載體。通過溝通協調,整合資源,并經新聞出版署批準,《企業文明》雜志成為研究會會刊。李榮融等國資委領導為會刊題寫了“出精品雜志、辦一流會刊、爭一流市場”和“深入企業、了解讀者、爭創一流”的題詞。幾年來,通過主管、主辦單位、雜志社和會員單位的共同努力,會刊《企業文明》不僅成為研究會及會員單位指導工作、傳遞信息、交流經驗、探討理論、展示成果、樹立形象的平臺,也成為國資委、國資委黨委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和工作載體。《企業文明》雜志2007年被評為國家優秀品牌期刊,2008年12月被中國期刊協會評為“全國抗震救災宣傳報道先進期刊”。雜志主動引導輿論,積極為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通過紙質版、光盤、電子、在線閱讀等立體化與多形態傳播,不斷提升知名度。2009年3月,黃丹華副主任到重慶調研時,看望了企業文明雜志社的同志們,對大家的工作給予了肯定。
取得了一批優秀研究成果,研究工作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研究會成立以來,始終和會員單位把開展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作為中心工作,緊緊圍繞國資委、國資委黨委的重點工作和中央企業改革發展實際,緊密結合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不斷推進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以“融入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應用為主”為總體要求,逐步形成了一套課題管理模式和流程。研究年度立項課題明顯增多,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2003~2006年度,成立了29個課題組,共評選出優秀研究成果126個,共計170多萬字,并分別結集出版發行。2007~2008年度,成立了11個課題組,有153個課題申報優秀研究成果的評審,共評選出優秀研究成果91個,共計129萬字,正式出版發行;2009~2010年度,成立了11個課題組,共評選出優秀研究成果198個,課題質量不斷提高。今年已經進入第五個課題年度,課題組已經組建,課題已經公布。
研究會成立以來,共計評選出優秀研究成果334個,其中,特等獎5個、一等獎56個、二等獎108個、三等獎165個,此外還評出97個成果獎。同時,每個研究年度都編輯出版《優秀研究成果文集》。這些研究成果既是對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統總結,又是對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和企業文化建設理論的探索。這些優秀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為加強創新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指導和推動作用,同時,也為企業積累了優秀的文化資產。
圍繞國資委推進董事會試點工作,不少會員單位積極探討現代企業制度條件下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方法途徑,取得了新的成果。如:寶鋼在前期課題研究取得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研究,出版了《中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政治核心作用論》兩本專著。中國海油圍繞如何把國有企業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開展研究,提出了轉化的途徑、機制和工作體系。許多單位積極研究企業黨建工作目標管理和方法途徑,形成了以鞍鋼《黨員目標管理機制的研究與實踐》等為代表的新成果。
不少單位在研究企業文化體系和方法途徑并取得成果的基礎上,向評價體系等更深層次拓展。研究會和國資委宣傳工作局組織16個會員單位聯合攻關,開展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軟科學課題研究,構建了比較完整的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評價管理體系。許多會員單位結合自身特點開展企業文化建設考核評價體系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中航工業飛行試驗研究院、中國中鐵、葛洲壩集團等單位圍繞企業文化建設管理體系,進行探索實踐,提高了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水平。
培養鍛煉了一支優秀隊伍,為加強中央企業政研工作提供了人才保證。在研究會工作實踐中,通過開展課題研究、各項活動和培訓,鍛煉培養了一支熱愛本職工作、業務水平較高、綜合素質較好、服務主動熱情、配合互動有力、具有奉獻精神的研究會工作者隊伍,培養了一大批注重調研、勤奮學習、眼光敏銳、視野寬廣、刻苦鉆研、善于思考的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人員。
在立項課題研究中,一批研究人員迅速成長,有的走上了更高層次的領導崗位,有的成為企業相關專業的高級人才,在加強和創新本職工作崗位上更充分地實現自己的價值。立項課題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正在中央企業形成“用研究活動推動人才成長,用人才成長促進研究深入,用研究成果體現人才價值”的可喜局面。而今這支隊伍作為研究會的寶貴財富,為做好研究會各項工作,為加強中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很大貢獻。
進行了企業政工的新探索,拓寬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領域。一些會員單位認真落實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關于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要求,積極研究探索如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開展心理疏導、更好地體現人文關懷的方式方法,拓寬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領域。中國石油大慶油田采油一廠開展油田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導”長效機制研究,提出了以組織、運行、評估為內容的油田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導的有效方法,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感、針對性與實效性。中國移動在基層員工中廣泛開展心理咨詢,進行心理疏導,理順了情緒,為企業發展營造了和諧氛圍。
對黨風廉政建設和群團工作進行了有益探索,豐富了研究的內容。針對過去黨風廉政建設和群團工作研究成果較少的情況,二次會員大會提出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許多會員單位貫徹這一要求,結合企業實際,圍繞加強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和工會、共青團工作,精心選題,進行了有益探索。國資委紀委圍繞提高企業預防腐敗能力、加強懲防體系建設進行研究,進一步完善拒腐防變、反腐倡廉的體制機制建設。長沙礦冶院、國投公司等企業在發揮職代會作用、共青團工作等方面開展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
著力抓好了能力建設,組織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各會員單位以能力建設為中心,進一步完善組織體系,完善工作機制,增強了研究工作的生機活力。一是組織體系進一步完善。不少會員單位進一步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加強研究陣地建設,有效推動了研究工作的開展。鞍鋼、武鋼、攀鋼依托企業黨校,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基地建設和基層分會組織建設。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國兵器、中國建筑、中國中鐵、中國鋼研等單位進一步健全了研究工作的網絡。二是研究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一些會員單位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積極開展培訓工作,提高了研究人員的綜合素質。研究會秘書處與企業文明雜志社聯合主辦企業文化建設培訓班,受到會員單位歡迎。同時,研究會積極開展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工作者、先進單位和優秀課題成果、課題研究優秀組織單位的評選表彰工作,激發了廣大干部職工參與研究的熱情。三是秘書處和會刊服務會員單位的水平進一步提高。秘書處在人員較少、任務繁重的情況下,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增強服務意識,辦事效率和工作質量有了新的提高。在各會員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會刊的辦刊質量和服務水平有了新的進步,責任媒體、品牌雜志的影響日益突顯。(責任編輯: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