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多國部隊”唱響“集結號”,是東軟國際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盡管東軟在進行每一項并購前都會作詳細的調查,甚至是不同國家的文化的研究,但仍然有很多出乎東軟人意料的結果。用董事長劉積仁的話說,就是“東軟買了人家,最后還要聽對方的”。
有相同觀點的還有東軟集團總裁王勇峰。“打個比方,三年前我們在進軍歐美的時候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德國的工會很強大,公司周末想要開會,必須得員工自愿才行,不得強制;如果東軟想改變德國公司的組織架構或是裁員,也必須征求工會的同意。”
多元文化、多國語言交流都成為東軟國際化必須逾越的屏障。“過去幾年我們都在學國外的文化和法律,這已經成為東軟高層的一門必修課。”王勇峰表示。
除此以外,東軟還面臨海外收購的其他風險。2009年,東軟收購了芬蘭SESCA智能手機軟件業務,此舉增強了東軟與諾基亞的合作關系。但如今,受諾基亞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連年下降的影響,作為合作伙伴,東軟的手機軟件開發業務利潤可能會下滑。“因為諾基亞整個情況的變化,所以它的變數將給東軟帶來很大的挑戰。”東軟高級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陳錫民表示。
“在未來,東軟的全球化目標是國際業務收入要占全部業務的60%以上。”盡管在國際化發展中面臨諸多挑戰,但是東軟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積仁仍然在東軟20年慶生之際,制訂了一個宏大的國際化目標,“對于一個軟件企業,特別是一個中國的軟件企業而言,國際化是我們必須做出的戰略選擇,它關乎東軟未來的生存和發展。”
在劉積仁看來,當任何一家公司都越來越深刻地融入一個被“碾平”的世界中時,東軟的競爭能力自然也需建立在參與全球競爭的基礎之上。
從跨越語言障礙到文化融合“多國部隊”的集結號
“一個項目可能會有四種語言交織在一起,溝通很麻煩,這也是東軟國際化最初的挑戰。”王勇峰表示,和其他中國企業國際化不同的是,東軟不是在和外國人買賣能源、鐵礦石,如果是那樣反而很好打交道。但是,對于做IT解決方案的東軟來說,必須要和人打交道,而且不是一兩個人那么簡單,是要和一個企業的所有人都打交道。
東軟集團嵌入式軟件事業部副總經理兼第三研發中心主任曲濱濤比喻他所在的團隊是東軟國際化的“馬前卒”,因為他所在的部門從東軟收購SESCA智能手機軟件業務開始就直接與來自芬蘭和羅馬尼亞的同事進行項目級的合作,在雙方人員的頻繁交流中不免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海外大客戶如同一個“多國部隊”,多種語言和文化的碰撞融合就是題中應有之義。
“招聘外籍員工或懂多種外語的中國員工成為嵌入式事業部的人才計劃。”負責東軟華北大區人力資源的蓋龍佳表示,過去3年里,東軟招聘到了26個國家講23種語言的外籍員工。
“收購也是我們直接獲得人才的重要途徑。”在東軟集團,陳錫民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在幫助東軟國際化的同時,整合海外收購的資源,其中對團隊的整合至關重要。“如果我們買過來一支國外的團隊,就不能讓他們孤軍作戰,要把他們統一成一個整體。”
在東軟不乏有這樣的例子:海外優秀的管理者被派到中國,并直接參與管理。來自德國的斯蒂芬被派到中國的時候就帶著兩種身份,既是項目管理者,又是一個技術專家。斯蒂芬的任務是協助中國團隊完成東軟后臺業務的國際化,包括像人力資源的管理系統、ERP系統。
“讓大家都在英語的環境中磨合,可能只要半年就沒有問題了,但是東軟后臺的很多系統都是中文的,不是大家都講英文就能解決的,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磨合,而斯蒂芬就起到關鍵的作用,他不僅帶來了國際化的經驗,更能從國際化的角度讓東軟后臺發揮最大效用。”
即便越過語言障礙的鴻溝后,東軟人也會碰到不同文化的挑戰。“我有吸煙的嗜好,但是相對國際化來說,自己的行為就要更正。尤其是和歐洲人打交道,不但不能吸煙,還要注重儀表、舉止。”王勇峰調侃道,“如果我吸著煙和歐美的客戶交談,他們一定會認為我來自一個很不陽光的地方。”
“在海外,不同國家的文化也有讓我們感到耳目一新的一面。”王勇峰解釋,與德國工會勢力很強相比,芬蘭是另一種情況。在芬蘭,解雇人、招聘人都很方便,因為這個國家的定位就是把繼續教育和培訓列為國家整個人才戰略。所以,芬蘭的用工靈活性是非常高的。而羅馬尼亞、英國和法國又不一樣。
嵌入到手機之中國際化“Neusoft at back”
“當客戶發生變化,可能預示著我們當時收購的市場環境、客戶環境已經大不同了,我們需要及時應對。”對于諾基亞出現的變數,陳錫民表示,東軟要增強自身的應變速度。
對于東軟來說,提升自身的抗風險能力,擺脫對單一客戶和某一區域帶來的營收風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雖然東軟通過并購策略迅速擴大市場規模,不斷優化在北美、歐洲的布局,但能否對沖日本經濟不確定的風險還不為所知。”相關機構分析道。
“任何一個階段都會有‘陣痛’,就像當年摩托羅拉叱咤風云的時候,東軟也有好幾百人在為之服務,但是隨著它的業務減少后,東軟在這方面的業務也停止了。”陳錫民認為,諾基亞的變化,讓東軟人看到的不是失望,而是有什么新的機會。
“因為每個人的變化都意味著整個市場產業環境新的潮流。”陳錫民認為,未來“Phone”的價值會急劇降低,“今天iPhone和Android引領了智能手機的潮流,但是未來的潮流是手機如何更多地與互聯網關聯,所以沒有多少人會關注Phone,更多人都會關注移動互聯網。”
如果你是在使用諾基亞,或是索愛,再或是摩托羅拉等品牌手機的時候,你就是東軟的客戶。就像Intel有一句話叫Intel inside,東軟的口號是“Neusoft at back”。
在海外,從芯片廠商到手機廠商,從OEM到運營廠商,東軟和它們都建立了合作關系。“伴隨著生態鏈的建立,我們有些是和商家維持外包的業務關系,但是某些部分就會變成共同策劃業務,于是我們變成了他們的戰略合作伙伴。”陳錫民表示,東軟在國際化的進程中,業務模式將會轉型,東軟將更適應外界變化。
舉個例子,東軟可以把手機廠商和運營商進行結合,進而推出下一代應用商城,也就是手機的應用。東軟可以從中打造一些中間件的技術平臺。“這樣做的好處是,我們的軟件已經預裝到客戶的手機里面,同時我們跟運營商的合作,又為我們廣大的第三方應用開發者提供了一個跨平臺的開發平臺。”陳錫民表示,我們還可以從這個平臺上找到一些新的商業機會,比如說推動移動增值業務的一些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