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還一直忘不了寫在大學畢業紀念冊上的座右銘:一切順其自然。這么多年過去了,我一直在為自己熱愛的事業和認為有意義的人生目標堅守,不悲觀、不慌亂、不忘形。
編者按:遼寧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本來的寓意就是“遼河流域,永遠安寧”。遼寧廣播電視臺近年來不斷發展,全力建設以“東北第一、國內一流、國際視野”為目標的廣播電視媒體,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提升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取得的成績令全國業內人士矚目。2010年遼寧廣播電視臺共有四位播音員獲得“金話筒獎”,成績有目共睹,可喜可賀。本期我們就為大家介紹的是來自遼寧廣播電視臺的主播莊蕊。
莊蕊,女,遼寧廣播電視臺新聞主播。沈陽市青聯委員,遼寧省禁毒宣傳形象大使,沈陽市和平區人大代表,主持過新聞直播欄目《今晚直播》,擔任談話節目《生長》和大型談話欄目《有話大家說》的主持人,1994年11月~2004年4月,沈陽電視臺主持人、制片人,先后主持了沈陽電視臺新聞欄目《萬家燈火》和早間直播新聞欄目《沈視早報》,這兩個欄目都獲得了遼寧省十佳欄目稱號,目前為《遼寧新聞》播音員。期間多次參與大型新聞活動的現場報道和大型晚會的主持工作,并擔任新聞節目制片人。1997年,獲遼寧省第九屆廣播電視優秀播音作品一等獎。1999年,獲遼寧電視獎98播音主持作品一等獎。2007年《有話大家說》獲得遼寧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作品獎社教主持類一等獎。2009年《遼寧新聞》獲得遼寧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作品一等獎。2010年,獲得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電視播音作品獎。
張華(以下簡稱“張”):我知道“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是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最高榮譽,首先祝賀您在2010年獲得此殊榮,聽到獲獎的消息有沒有很激動?對于得獎您有什么樣的感受,能給我們簡單談談嗎?
莊蕊(以下簡稱“莊”):謝謝您的祝賀。2010年11月8日這個日子注定會深深烙印在我的記憶中。雖然之前對自己說無論什么結果,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但真的走上國家大劇院的領獎臺,接過沉甸甸的金話筒,還是抑制不住的激動,我覺得金話筒對我不僅是榮譽也是對我多年工作的肯定。但過了不久自己也就慢慢平靜下來了。我從事播音主持工作20年,金話筒獎是對我20年工作的一個專業評價,我很珍惜,也很欣慰。但我知道,這20年來正是因為有了無數雙手的托舉,才使我有勇氣和力量來觸碰金話筒的高度。所以這不是一份屬于個人的榮譽,它是我所在的節目組的集體榮譽。我很感謝我們的團隊,沒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就沒有我今天的成績。
張:一個人的成長和環境是有很大關系的,您能給我們談談您從小成長的環境嗎?您覺得環境給予您的影響大嗎?
莊:我生長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很淳樸善良的人,最先的啟蒙教育就是得益于他們。他們對我的要求一直相對比較嚴格,不過我所做的決定每次父母都會默默支持我。可能相對于其他人來講,我的成長很平順。沒有什么大風大浪和坎坷。也許我比較幸運,但父母的教導我一直銘記于心。父母從小就一直提醒我做人要誠懇、守信用;做事要盡本分,要有責任心和擔當的能力。這些對我的成長影響很大,我沒有辜負他們對我的期望。
張:我知道您從事這個行業很多年了,您能給我們講講這些年以來您事業的成長經歷嗎?
莊:我之所以能到今天,所有的這些都源于考試。20年前,因為參加了廣播電臺的一場考試,我第一次走進錄音室,第一次對著話筒發出自己的聲音,也因此成為一名廣播主持人。做了四年廣播,又是因為一次考試,我走進了電視臺,成為了一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說句實話,我這人特不喜歡考試,但回過頭一看,恰恰是考試成全了我,真有意思!呵呵。做電視主持人16年了,各種類型的節目都主持過:時政新聞、民生新聞、談話節目、綜藝晚會。曾經因為小有成績有過些許的欣欣然,也曾經因失意而迷茫困頓,甚至一度想要放棄。也許經歷挫敗的時候恰恰是發現真實自我非常重要的時刻,因為在一個考驗之下,你會知道自己的承受力有多大,到底自己有多愛這一行。2004年,我成為了《遼寧新聞》的主播。從主持人到播音員,又一次轉變,又一次考驗,又一次學習和成長,我更加懂得了學無止境的道理。在這個嚴謹而又充滿活力的團隊中,我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時刻感受著新聞工作帶給我的挑戰和感動。工作于我,不再僅僅是夢想成真的喜悅,它更讓我感受到一份新聞人的責任。我們不僅要讓新聞有深度,更要讓新聞有溫度。
張:您是從主持廣播節目到電視節目的,您覺得這樣的跨越最大的不同體現在哪些方面?
莊:兩種媒體的傳播方式不同。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
比如廣播完全是用聲音來塑造形象和傳遞信息,而電視則需要更綜合的體現,電視更直觀。廣播節目因為主要表現的是聲音,所以對外在的要求沒那么嚴格,而電視則不同,記得我剛進入電視臺做節目的時候主要是不太會打理自己的外形,服裝、化妝什么的,現在有專業的人士幫助,情況好多了,自己也學到了不少。
張:很多年輕人現在熱衷當主持人或者演員出名,你怎么看這個現象?能給我們的讀者聊下你個人的一些經驗和感受嗎?
莊:前段時間看張泉靈的微博,那天正好是央視主持人大賽的新聞發布會,她的微博這樣寫到:這是一個名利場,如果你是奔著名利來的,或有收獲,代價是你將失去簡單的快樂和你自己。這里是一個永遠都不會停下的發動機,請注意體質是否跟得上,安全意識是否夠強,不小心會被卷進去工傷。這里很容易上下不討好,里外不是人,這一方天地,不是無限寬廣,但是有很多有堅持的人。想好了,歡迎你!借這位優秀同行的話來和有志于從事這一行的年輕朋友共勉。
張:在普通人看來,當上鏡率極高的美女主播是很讓人羨慕而又神秘的,可以給我們簡單談談您的生活嗎?
莊:大家看到的都是表面現象,覺得臺上的主持人很風光,其實大眾對主持人的羨慕、神秘都是這份工作帶來的光環。生活中的我是女兒、妻子、母親,過簡單實在的日子,有一般人一樣的快樂和煩惱。因為我本來就是一般人,和大家一樣。
張:對于一個職業知識女性來說,不少人抱怨很難做到事業與家庭兼顧,那么您能給我們講下您是怎么平衡兩者的關系呢?有沒有讓您感到為難的時候?
莊:可能我比較幸運吧,一直以來我都沒有這種感覺。因為我的工作沒有忙碌到要我拋開家庭的程度,而且對我的家庭生活影響也不是特別大。如果階段性有分不開身的時候,我的父母家人在身后默默支持著我,比如幫忙照顧小朋友,所以我對他們充滿感激、感恩。
張:當今社會中的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在做事的過程中常常會有一些焦慮和浮躁情緒,您怎么看這個問題?遇到這樣的問題您一般會怎么處理,有沒有您自己的一些經驗分享給讀者呢?
莊:我想說的是,其實這樣的情況很正常,我在剛工作的那些年也經歷過這種焦慮、浮躁,很正常,不必害怕、也不要自責,因為年輕時為成長付出些代價,不是什么壞事。成長就是不斷開闊視野,修煉內心的過程。我自己的經驗是,年輕時要有勇氣追逐夢想,選擇職業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這樣才能堅持做下去,并從中獲得快樂和滿足。
張:據我了解,現在很多人不相信新聞,原因就是近年來出現了很多虛假、炒作的新聞,您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作為一個新聞媒體工作者,您覺得新聞媒體應該怎么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呢?
莊:虛假新聞傷害的是受眾的利益,最終失去公信力的是媒體。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個人覺得有很多因素:一方面是新聞從業人員良莠不齊,有個別的新聞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為了滿足個人私欲,不顧職業操守,制造虛假新聞;同時也暴露出一些新聞媒體在監管方面存在疏漏。最可怕的是如果媒體本身陷入媚俗的誤區,或是為追逐經濟利益,獲得所謂的知名度、影響力,而不惜損害公眾利益,那么最終失去公信力的是媒體。新聞媒體最大的責任是維護黨和人民的利益,維護穩定——社會穩定和人心安寧,是媒體最重要的導向。而人心的穩定、人群中的理性、社會行為的井然有序,都會在公眾知曉真相,了解原委之后顯現出來。因此尊重受眾的知情權是媒體建立公信力最重要的部分。
張:在工作中您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新聞,有沒有讓你非常感動的新聞事件?
莊:我有幸成為一名電視人,而我的工作讓我見證了中國的發展和身邊的變化,也讓我有機會走進許多普通百姓的生活,而他們的故事每每都感動著我:有幾十年堅守在偏遠山區變電所的老電工;有刻苦攻關為工廠節約上千萬元的普通技術工人;有用“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支撐自己,照顧植物人母親,并最終發生奇跡的農村姑娘;還有全國人民都認識的郭明義也是最早由我們報道的。這些普通的人以他們看似平凡的行為給我很多啟迪:世界不可能完美無缺,但我們可以使它變得美好起來。 我希望自己能和他們一樣,為熱愛的事業,為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人生目標堅守,不悲觀、不慌亂、不忘形。
張:在傳媒新聞主持行業,有沒有您特別崇拜和喜歡的人?我們讀者很好奇,您能給我們聊下這個話題嗎?
莊:我特別崇拜和喜歡的人是楊瀾和白巖松。我見到他們的時候真的可以體會到粉絲的那種感覺。喜歡楊瀾很多年了,從她的成長經歷看到了一個精彩的女人是如何修煉成的,同為女性欣賞她,因為是同行就更多一份敬意。對白巖松的喜歡是從喜歡他的語言開始的,多年前看香港回歸的直播,讓我感到他的表達是最有色彩的。我也知道他的語言不僅來自天賦,更來自于他思考的生存狀態。沒有思想的支撐,語言是蒼白無力的。因為覺得他的經歷和思考可能是自己無法企及和超越的高度,由此就產生了崇拜吧。
張:當個新聞工作者挺不容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您是怎么堅持過來的呢?
莊:剛剛成為電臺主持人那會兒全憑的是一股熱情在工作。因為當時主持人比較少,我一個人兼著三檔節目的主持和部分編輯工作。有時在直播間一坐就是5、6個小時。當時我主持早間節目需要4點半進直播間,所以就住在辦公室,睡行軍床,放兩、三個鬧表就怕睡過頭。尤其是冬天,北方特別冷,早上洗臉的水真是徹骨的涼啊!當時覺得挺苦的。后來做電視主持人也做了兩年早間新聞直播節目。那簡直是生物鐘混亂的兩年,每晚要工作到12點準備節目,有時候半夜兩點還得起來配音。第二天早上四點多起來自己化妝、做頭發。一個半小時直播結束后困到不行,但就是睡不著。有時白天還要去采訪,回來寫稿編片。因為這種晝夜顛倒的作息,有一段時間不得不依靠藥物才能睡覺。后來覺得長期靠藥物很不健康,就完全靠自己調整。那確實是一段艱難的日子。好在那時還年輕,硬是挺過來了。做電視節目主持人,很多人覺得這是多么風光的職業啊,但真是一行有一行的難處。這是一個需要體力、腦力、心理承受力兼具的工作。現在做《遼寧新聞》的主播,因為節目是臺里最重要的一檔新聞欄目,所以每天直播的壓力很大,是一種持續高壓狀態。但因為這是工作、是責任、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必須在這種狀態里找到平衡。有些事情在經歷的過程中可能是有很多困難、壓力,甚至是痛苦,但如果你堅持走過來,回頭看反而覺得很珍貴。那種歷練的過程就是生命的過程。我還要補充的是,如果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便不會覺得有什么辛苦,不會覺得不能忍受,反而有一種說不上的樂趣。所以,我更情愿說自己這么多年是在享受工作歷程。
張:我看到您在使用微博,而且微博更新也比較快,對于微博這樣的傳播媒介,您怎么看?
莊:微博是繼博客之后又一便捷、快速的傳播交流方式。就我自己而言,我接觸微博不是很早,因為獲得了金話筒獎,組委會為每位金話筒主持人開通微博,以便于大家更好的交流、學習等,所以我就開通使用微博了。微博使得我可以和更多的人互動、交流,也可以隨時隨地分享到彼此的信息。微博作為一種新型的傳播平臺,讓傳播的形式更加豐富了。在我看來,至少讓很多無聊的時候變得充實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