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工作中經常遇見的實際問題,經查閱大量權威語言文字工具書,歸納總結出版物中常見的部分易錯字詞,加以辨析并舉例說明,以供參考。
關鍵詞:科技書刊;易錯字詞
中圖分類號:G2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8-0119-02
筆者根據數年編輯工作中的積累,結合《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等大量權威語言文字工具書及有關專家的意見,將出版物中常見的幾組易錯字詞歸納總結于此,供編輯、校對同行及其他文字工作者參考。
一、“辨”與“辯”
“辨”是指辨別、分辨,凡與辨別、分辨有關的,用“辨”不用“辯”(如:辨析、辨識、辨明是非)。而“辯”是指辯解、辯論,凡與辯解、辯論有關的,用“辯”不用“辨”(如:辯護、辯稱、真相愈辯愈明)。
二、“電信”與“電訊”、“通信”與“通訊”
“電信”是指利用電話、電報或無線電設備等傳送信息的通信方式(如:電信局)。而“電訊”是指利用電話、電報或無線電設備等傳送的消息(如:新華每日電訊)。
“通信”是指用書信互通信息、反映情況,以及利用電波、光波等信號傳送文件、圖像等(如:中國移動通信、通信網絡)。而“通訊”是指報道客觀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章(如:通訊社)。
三、“訂”與“定”、“審訂”與“審定”、“預訂”與“預定”、“制訂”與“制定”
“訂”是指研討或協商后(把契約、計劃等)確定下來(如:簽訂合同),預先約定(如:訂閱報刊),以及改正(如:訂正書稿)。而“定”是指決定、確定(如:定崗),約定(如:定酒席),規(guī)定(如:定額),以及已經確定的、不改變的(如:定理、定論)。
“審訂”是指審閱修訂,側重于修改訂正(如:審訂書稿)。而“審定”是指審查決定,側重于最終確定(如:審定目標)。
“預訂”是指預先訂購(如:預訂教材)。而“預定”是指預先確定或約定(如:預定時間)。
“制訂”是指創(chuàng)制擬定,側重于創(chuàng)制擬定的過程(如:制訂計劃)。而“制定”是指定出以實施,側重于最終確定(如:制定法律、制定規(guī)章)。
四、“反應”與“反映”
“反應”是指有機體受到刺激而產生相應活動(如:他服藥后反應很強烈),以及事情所引起的意見、態(tài)度或行動(如:他的演講引起了較好的反應)。而“反映”是指把客觀事物的本質表現出來(如:小說反映了社會現實),以及把情況、意見或問題告訴上級或有關部門(如:他反映的情況值得重視)。
五、“合龍”與“合攏”
修筑堤壩或橋梁等從兩端施工,最后在中間接合,叫做“合龍”。“合攏”是指堤壩、橋梁以外的其他事物的閉合(如:合攏書本、笑得合不攏嘴)。
六、“加倍”與“翻番”
“加倍”是指增加跟原有數量相等的數量。而“翻番”是指兩倍兩倍地增加。如“翻了兩番”的意思是比原有數量增加了四倍。
七、“澆注”與“澆筑”
“澆注”是指把混凝土、熔化了的金屬等注入模型,其后應接被澆注的材料(如:澆注混凝土、澆注石膏)。而“澆筑”是指土木建筑工程中把混凝土等材料灌注到模子里制成預定形體,其后應接建筑結構(例如:澆筑基礎、澆筑橋墩)。
八、“接合”與“結合”
“接合”是指連接使合在一起,適用的對象往往是具體的(如:城鄉(xiāng)接合部、段落之間接合得很巧妙)。而“結合”是指人或事物間發(fā)生密切聯系,適用的對象往往是抽象的(如:理論結合實際)。
九、“截止”與“截至”
“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如:報名在昨天已經截止、截止日期)。而“截至”是指截止到(某個時候)(如:報名日期截至本月底、截至今天)。
十、“鄰”與“臨”
“鄰”是指住處接近的人家(如:鄰居),以及(空間上)鄰接的、鄰近的(如:鄰國)。而“臨”是指靠近、對著(如:臨街建筑、背山臨水),以及臨近(某一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如:臨時、臨界點)。
十一、“氣”與“汽”
“氣”是指氣體,特指空氣(如:煤氣、毒氣、氣壓、水蒸氣、汞蒸氣)。而“汽”是指液體或固體受熱而變成的氣體,特指水蒸氣(如:汽車、汽笛、汽油、蒸汽、蒸汽機)。
十二、“實驗”與“試驗”
“實驗”是指為了檢驗某種科學理論或假設而進行某種操作或活動,意在實際驗證(如:科學實驗、實驗室)。而“試驗”是指為了考察某事物的效果或性能而進行試用或試做,意在試探考察(如:試驗新藥物、試驗田)。
十三、“凸”與“突”、“凸起”與“突起”、“凸顯”與“突顯”、“凸現”與“突現”
“凸”是指高于周圍(跟“凹”相對)。而“突”不僅有“高于周圍”的意思,還有“突然”的意思。
“凸起”是指鼓出來(如:青筋凸起、墻面凸起),以及高出周圍的或鼓出來的部分(如:抓住巖壁上的凸起往上爬)。而“突起”是指突然發(fā)生或興起(如:異軍突起)。
“凸顯”是指清楚地顯露(凸顯英雄本色)。而“突顯”是指突然顯露(如:身體突顯不適),以及突出地顯露(如:產品包裝突顯出民族特色)。
“凸現”是指清楚地顯現(如:歷史遺留問題逐步凸現出來)。而“突現”是指突然顯現(如:美景突現在眼前),以及突出地顯現(如:言行突現了他的個性)。
十四、“形”與“型”
“形”是指形狀、形體,側重于一個物體區(qū)別于其他物體的不同特征(如:方形、U形管、形式)。而“型”是指模型、類型,側重于同類事物中共同具有的特征(如:房型、新型、型號、H型鋼)。
十五、“須”與“需”、“必須”與“必需”
“須”是指一定要(如:游園須知、事前須做好準備)。而“需”是指需要(如:按需分配、任務完成還需三天時間),以及需用的東西(如:軍需)。
“必須”是副詞,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意思是“一定要”,多在句中作狀語,修飾動詞性的詞或短語(如:學習必須刻苦)。而“必需”是動詞,表示必不可少,意思是“一定要有”(如:礦石是發(fā)展工業(yè)所必需的原料)。
十六、“粘”與“黏”
“粘”,音zhān,動詞,是指黏的東西附著在物體上或者互相連接,以及應黏的東西使物件連接起來(如:粘連、粘貼)。“黏”,音 nián,形容詞,是指像糨糊或膠水等所具有的、能使一個物體附著在另一個物體的性質(如:黏性、黏土、黏度、黏液)。
十七、“振動”與“震動”
“振動”是指物體通過一個中心位置不斷作往復運動。比如鐘擺的運動就是振動。而“震動”是指顫動、使顫動(如:春雷震動著大地),以及(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靜(如:藥家鑫殺人案震動了全國)。
十八、“只”、“支”與“枝”
“只”作量詞有四種用法:1.用于某些成對的東西的一個(如:兩只耳朵、兩只手、一只鞋)。2.用于動物(多指飛禽走獸)(如:一只雞、兩只老虎)。3.用于某些器具(如:一只手套)。4.用于船(如:三只船)。
“支”作量詞有三種用法:
1.用于隊伍等(如:一支軍隊、一支樂隊)。
2.用于歌曲或樂曲(如:兩支新歌曲)。
3.用于桿狀的東西(如:一支槍、兩支筆、三支蠟燭)。
“枝”作量詞用于樹枝和帶枝的花朵(如:兩枝梅花)。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李行健.現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第二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