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近年來高校學風問題的突出性,通過對學報的功能定位,對學報的把關作用進行了論述,指出學報主要是把好政治觀、社會觀、學術關、創新關。進而就學報與學風建設的關系進行了分析論述,對學報促進學風建設提出了4點建議。
關鍵詞:高校學報;把關;學風建設
中圖分類號:G21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8-0111-02
一、高校學報的功能定位
高等學校學報是高等學校主辦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學成果為主的學術理論刊物,是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的重要園地;是引領院校專業和學科的前沿陣地,代表了學術發展的方向;是反映學科特色,提升學科能力和水平,是為教學、科研和學術研究服務,展示學校科研、學術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實現學科建設騰飛的基礎,是發布科研成果的重要平臺;是發現和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高校學報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史料留存
學報反映了本校的科研狀況與水平,記載了本校許多教師的科研進程、科研成果,可以說,學報隨同學校的歷史一起鑒證著每位教師在科研上的成長歷程。學報也是一種歷史檔案,它記錄著眾多教師的科學研究,承載著許多人的研究心血,為評價教師的技術水平提供資料。是學校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傳播交流
高校學報承擔著高校教師和其他科研人員科研成果的發表、推廣和普及。通過這個平臺,高校教師的教學科研成果可以被其他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所認識和借鑒。同時,他們也可以了解自己所研究學科的發展動態和趨勢,密切關注同行的研究動態,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三)技術橋梁
在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中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生產經營,通過總結、歸納,找出規律,形成理論,寫出論文刊登在學報上。在學報上刊出的新理論、新觀點、新發現、新創造,通過情報,轉化為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等進入市場。從而使科技知識商品化,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四)人才培養
高校學報作為高校教育的一個重要基地,在高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培養方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是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的“推手”。
青年教師的論文通過編輯、專家和主編的審閱、修改,促使他們的學術思維更活躍;通過與編輯的交流,了解和掌握了論文的寫作規范和技巧,寫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論文得到發表,青年教師的精神也得到極大的鼓舞。這樣,經過不斷地積累和沉淀,逐步確立了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學術地位。
二、高校學報的把關作用
學報工作的“把關”既是科學研究或文章寫作的最后一關,又是科研或寫作成果進入社會、取得社會承認的第一關。任何科學成就必須首先取得社會的承認才能進入人類的科學寶庫。研究成果在學報上正式發表不僅僅是公之于眾,更重要的是發表出來的成果已經得到學術上具有權威性的專家、編輯的認可,而社會承認通常是以學術界同行的承認為前提條件的。編輯的“把關”一方面是阻擋,不使失實的、錯誤的、無用的、重復的所謂信息和知識進入社會傳播系統;另一方面是挖掘,把隱藏在作品中、作者尚未完全意識到的真知灼見凸顯出來,使作品更精粹、更準確、更簡明,并給予更恰當的表達。編輯“把關”主要是把好政治觀、社會觀、學術關、創新關,它貫穿于編輯工作的全過程,從編輯方針和報道內容的確定,到加工編排,始終是一個對稿件反復選擇、評價、整理、選優汰劣的過程。
(一)政治關
高校學報是對外傳播本校教學和科研成果,促進校內外學術交流的重要媒體;它雖然不同于報紙或時事類刊物與現實政治關系緊密,但有一些文章與現實政治也是有關聯的。編輯要有較強的政治意識,應熟悉并掌握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始終著眼于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講政治,講大局,講責任,應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覺悟和理論政策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辦刊方向,始終貫徹好黨的出版方針,在稿件的審讀和取舍上要把好政治思想關。
(二)思想關
高校學報作為出版物,其使用價值既可能對社會的思想意識發生有益的積極影響,產生正面社會效用,也可能會對社會的思想意識造成消極的甚至是有害的影響,產生負面社會效用。出版物的這種特點,決定了編輯必須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嚴把思想關。
(三)學術關
學術性是高校學報的本質屬性。學術價值是通過學術前沿、社會需要、學術應用、規范性等方面去體現,學術價值的大小,是評價和衡量學報質量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標準。學報編輯的學術把關,主要是規范引導學術研究,鑒別稿件學術質量的高低,嚴格審稿制度,從源頭上把好學術質量關。
(四)創新關
科學研究的精華在于它的創新性。創新性是衡量科研論文質量的根本標準。學報主要應從稿件內容的創造性、新穎性和及時性3個方面來審查文稿的創新性。一方面,編輯應承擔培訓作者、發現人才的責任。要求作者學習本學科最新研究進展和成果,論文應及時反映出國內外出現的科技動態和研究熱點,使稿件具有創新性,即提出了新的學說、觀點、見解,探討出新的方法,也就是首次報道。另一方面,應及時刊登各類基金紫竹調項目或課題。一般來說,基金資助的項目或課題大都是本專業、本地區或國家的攻關項目,是首創或部分首創的科研項目,這些論文有創新性,提出了新理論、新思維、新發現、新技術等。通過學報的傳播和交流,還可以啟迪同一領域的科學家突破原來的思維模式,采用新的研究思路,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學報與學風建設
(一)學風建設對學校的重要性
學風是一所學校的靈魂,這個靈魂的建設需要所有的人共同努力。《現代漢語詞典》的一般解釋是:學風即“學校的、學術界的或一般學習方面的風氣”。
學風建設是高等學校生存與發展的支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是高等學校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條件,是衡量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良好的學風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巨大而無形的精神力量,時時刻刻都在對學生和教師產生著熏陶和感染,激勵學生奮發努力,健康成長,鼓勵教師認真負責,積極上進。一所真正的大學,應該將良好的學風與學校的發展緊密相連,形成學校的文化,一代一代相傳,為社會培養真正能才兼備的人才。
(二)學報在學風建設中應承擔的責任
高校是科學精英的聚集之地,是追求真理、傳承知識和發展文化教育事業的重要社會組織。然而目前頻繁曝出的學術不端行為為高校的學風建設敲響了警鐘。學風浮躁、學術不端行為滋長,正在侵蝕學術的尊嚴,對科學文化事業健康發展產生的消極影響不能低估,已經日益成為社會的熱點問題。而且日益嚴重的學術道德滑坡行為,會產生大量的學術泡沫和學術垃圾,導致出版編輯行業人力、物力及資源的高投入、低產出,低效率、高浪費。使一些真正的科研成果貶值,使真正專心于科研的工作人員的尊嚴和權益受到侮辱和損害。
如若放任不管,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不利于高校良好學風的建設。高校學報的作用,就在于通過發現發表優秀的學術研究成果,使之成為具有公共價值的學術產品。這就決定學報不僅對學術研究本身而且對規范學術研究具有引導作用。因此,高校學報應以身作則,堅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以求真務實的態度,通過學報這一出版平臺,探求合理的用人制度、學術激勵制度和科研評價體系和科研平等機制,構建科研誠信和學術道德建設的長效機制。
學術研究以求真、求實為職責。所謂看其文知其人,學術道德與人格緊密相連,都以自律為基礎。
高校學報一方面要發揮對學術研究的引導作用,引導作者自覺遵守學術道德,以嚴謹的學風嚴格要求自己,弘揚學術正氣,甘于忍受寂寞與枯燥,以真正的學術成果回報社會。
另一方面學報還應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編輯人員的政治理論素質、思想素質、科學素質、職業素質,創新素質。編輯要甘于“為他人作嫁衣裳”,當好“把關人”的角色,從源頭上把好學術質量關,讓真正有學術價值的作品與讀者見面,杜絕平庸無價值的作品在學報發表。
(三)改進學報促進學風建設的四點建議
1.加強學報制度建設,努力實現科學辦刊。學報應該規范審稿程序、加大匿名審稿的力度,強化編輯的學術道德責任制。發揮編委作用,對刊物進行評議、督導。
2.創建良好的辦刊環境,突出特色,發揮學報的引導作用。以良好的刊風帶動良好的學風。期刊從主編到編輯都應當嚴于律己,以刊物的質量為重,杜絕質量不合格的人情稿。
3.加強科研體制和學術道德的長效體制,學報應積極參與到遏制學術不端的活動中,在編輯部內部形成有效制度,對學術不端行為采取“零寬容”。
4.應當加大學術期刊之間關于學術道德、學術規范以及學術期刊發揮把關作用,促進學風文風建設的交流。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科學技術期刊編輯教程[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
[2]段亞軍.淺談學報在高校發展中的作用[J].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學報,2010(6).
[3]龍江.科技論文中的學術道德失范現象與科技期刊的社會責任[J].體育科技,2006(27).
[4]馬建華.高校學報在高校建設中的功能定位問題探討[J].集美大學學報,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