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在全球市場豪華一片蕭條的情況下, 中國市場的前景卻看上去很美。
為了搶食中國豪華車市場這塊蛋糕,各大跨國公司使出了渾身解數。于是,我們在各種發布會和車展上,常常會看見奔馳、寶馬、奧迪、沃爾沃、路虎、捷豹等品牌掌門人的身影。而有關豪車在中國增加投資、引進新車型、設立總部、擴充產能等消息,更是不絕于耳。種種跡象表明,在眼下的中國市場,一場由跨國汽車巨頭發起的豪車大戰,正在全方位展開。
看好中國市場
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豪華車市場銷量達到67.6萬輛,遠遠高于市場平均增速。其中,奧迪在中國銷量達到22萬輛,同比增長43.5%;寶馬銷量達到17萬輛,同比增長84%;奔馳銷量跨越15萬輛,繼續成為中國市場增長最快的豪車品牌。三家銷量占國內豪華車市場總量的八成以上。
前沃爾沃汽車公司總裁兼CEO漢斯認為,中國是頂級豪華汽車需求增長最快的國家。賓利中國總經理認為,在中國市場,還有足夠的寬度和深度可以挖掘。
“以前,全世界豪華車最好的市場在美國,但現在則在中國。開拓好中國市場是我們的使命。”大眾汽車中國執行副總裁蘇偉銘如是說。
進入2011年,盡管整個車市風云突變,寒氣逼人,但豪華車品牌卻賺得盆滿缽滿。統計顯示,今年5月,一汽大眾奧迪銷量達到2.5萬輛,同比增長45%,再次創造國內高檔品牌最高單月銷量;前5個月,奧迪已經銷售新車接近11.2萬輛,同比增長近28%。另外,奔馳5月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增長43%,至1.64萬輛。今年一季度,奔馳在華銷量更激增78%。
在持續高增長的情況下,豪華車企業對中國車市普遍較為樂觀。奔馳中國高層表示,隨著中國百萬富翁隊伍進一步壯大,未來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日前,波士頓咨詢集團稱,2010年,中國百萬富翁家庭的數量同比增長近1/3,位列世界第三,僅次于美國、日本。此外,中國家庭資產超過1億美元的家庭數量,位列全球第八。由此,不少豪華車制造商確信,未來中國豪車銷量依然會強勁增長。勞斯萊斯德國新任CEO穆勒表示:“讓我感到驚奇的是,許多中國客戶是年輕人,大多30多歲,最年輕的只有28歲。”
除了年齡外,中國超豪華車的客戶與國外消費者還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大多數國外客戶對品牌有著非常高的忠實度,他們不僅熱愛車,而且對品牌歷史了如指掌。他們在購買超豪華車的時候,非常期待享受有它們的生活。而中國多數客戶恰恰相反:他們對品牌并沒有太深的認識,往往以價格來評判一款車的好壞。
根據發達國家的市場經驗,在歐美市場,豪華車的市場份額一般能占到乘用車市15%左右。以此觀之,中國豪華車市場的巨大潛力仍有待釋放。高盛公司的研究報告表明,到2015年,中國將登上全球奢侈品消費市場的巔峰。作為汽車消費產品中的奢侈品,豪華車正在對中國市場形成合圍之勢。
本土漸成主流
去年10月20日,奧迪在長春宣稱,與競爭對手以進口車為主的中國戰略不同,奧迪在全球統一標準基礎上,推出以“全價值鏈本土化”為核心的一汽大眾奧迪模式,不僅成就了奧迪在中國的100萬輛銷售紀錄,而且在稅收、就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其貢獻“遠超競爭對手”。兩天后,奔馳宣布,計劃在未來的幾年中在華投資30億歐元,到2015年,其國產車將占奔馳在華銷量的70%。
本土化成了關鍵詞。人們不會忘記,2009年,適逢新中國成立60周年,加快推進本地化戰略的寶馬在中國推出了一款“全新BMW 760Li中國60周年慶典版”。設計師在這款車上融入了很多中國元素,車身嵌上“China60Years”的標識和“中國紅”顏色的中國結,在四個座椅上勾勒出“中國紅”線條,前后iDrive旋鈕上還特別設計了以“中國龍”為背景的篆書印章圖案“中國六十周年”。
除了寶馬,很多豪華車品牌都以“專為中國制造”的方式,來向中國消費者示好。去年,賓利針對中國推出了一款歐陸飛馳speedchina車型,在內飾方面進行了一些特別的“改造”。法拉利也緊隨其后,推出了一款599GTBFiorano中國限量版跑車,采用含有中國文化元素的火焰紅和銀灰色車頂雙色車身。這也是法拉利首次為中國市場推出限量版車型。已在中國市場耕耘多年的保時捷自然不甘落后,不僅將全球限量車型911EditionStyle帶到了中國,而且特別推出了專為中國打造的“保時捷中國10周年”紀念版車型,全球僅限量10臺,而且只售予中國用戶。除此之外,還有邁巴赫、勞斯萊斯幻影、捷豹等多個豪車品牌,也推出了專門針對中國客戶的限量版車型。
現在看來,“全價值鏈的本土化”將不再是奧迪的專利,鑒于中國市場的無比潛力及需求的特殊性,加之對成本的考慮,本土化已經成為豪車品牌中國戰略的大趨勢:奔馳中國銷售公司總裁邁爾斯對筆者表示,“在中國這樣一個市場上要取得領先地位,最終將取決于成功的本土化。”
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的豪車消費人群更愿意選擇國產化率高的品牌。由于進口車型提車需要等待較長的時間,更多的用戶將目光鎖定在了國產車型上。一位剛剛購買了豪車的車主告訴筆者:“本來我定了一款進口SUV結果4S店告訴我最少要兩個月才能到車。于是,我就換了一輛國產寶馬5系。”
競爭格局生變
中國的豪華車市場也不是“鐵板一塊”,盡管目前中國豪華車市場的“老大”仍是德國的奧迪,但很難想象,中國豪華車市場會永遠是奧迪的天下。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奧迪一家獨大,寶馬、奔馳緊隨其后,雷克薩斯、謳歌、英菲尼迪、凱迪拉克等日、美系豪華車品牌分食剩余市場的格局,將有可能演變為“三超多強”的格局,即奧迪與奔馳、寶馬的差距進一步縮小組成第一梯隊,剩余的豪華車品牌則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取得一定的市場份額。
也有專家認為,奧迪在中國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公務車采購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示范效應,但是這種情況將在2012年終結。隨著公務車改革的深入和自主品牌產業政策的推進,中國政府官員將帶頭乘坐本土企業生產的自主品牌轎車。在汽車產業的“十二五”規劃中,扶持自主汽車品牌已經被確立為國家戰略,奧迪的產品結構和營銷模式的調整,已經迫在眉睫。
值得關注的是,在新一輪的豪華品牌擴張戰略中,小排量車型的引入成為了主角。按照目前中國豪華車的銷售狀況,在大排量稅的作用下,小排量豪華車的銷售將占據主要的份額。因此,各豪車品牌紛紛推出小排量車來填補各個細分市場的空缺。從寶馬此前推出的318i和520Li,到上市不久的奔馳A-Class,再加上奧迪A4和雷克薩斯ES240,低端豪華車市場競爭激烈。
乘聯會的數據顯示,寶馬小排量的銷售比例已達到了90%以上,雷克薩斯小排量車型的銷售比例為80%-85%;奔馳透露,2011年也將引入A級車型。
針對中國市場,豪華車制造商紛紛放下身段,調整產品設計。來自日產全球的首席運營官志賀俊之表示,將對英菲尼迪進行結構型調整,進一步降低排放和能耗,希望經過這些改造,能更適應中國市場的需求。此前,英菲尼迪在中國引入了Qx56和2011款M系列,以主打3.0L以下車型的市場。
從2009年下半年ES240上市開始的“小排量戰略”,使得雷克薩斯在2010年上牌量同比增長達到三位數。
作為美系豪華車的代表,凱迪拉克總是給人“油老虎”的印象。不過,隨著SIDI智能直噴發動機的全面搭載,凱迪拉克已將“油老虎”的帽子扔進了太平洋。無論是剛剛上市的2011款SRX,還是CTS、SLS賽威,SIDI智能直噴發動機將油耗降低到了全新標準。其中,搭載混合動力系統的凱雷德Hybrid,綜合油耗只有11升,這對排量6.0L的美式SUV來說簡直不可思議。顯然,節能環保已成了凱迪拉克全新的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