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節,許多香港市民都難以開懷。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惡化,引發環球股市爆發小股災,亞太區股市全面受壓,區內三大主要市場日、中、港股市全面下挫,其中港股跌幅更屬區內最大,僅9月12日中秋節當天,港股跌幅就超過4%,市值單日蒸發7500億元。市況一日差過一日,港人真是愁對圓月。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大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全球金融市場對希臘出現債務違約的擔憂不斷升溫。與此同時,三家法國銀行的評級恐遭下調,令歐洲債務問題演變成了經濟雙底衰退危機。投資者對歐債危機外溢的擔憂,已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世界風云多變幻,香港也難保平安。有分析指出,歐洲五國與香港的商貿聯系雖然有限,但歐洲大陸若出現經濟衰退,所帶來的連鎖效應,也將令飽受通脹煎熬的香港經濟更添陰霾。股市插水、樓市疲軟、裁員風波愈演愈烈……香港的經濟形勢愈發險惡。
歐債陰霾 港島添憂患
歐債危機的突然發酵,連累亞太區股市全面下挫,使得不少股民欲哭無淚。全球市場恐慌情緒也因此而再度升溫,度量歐洲市場恐慌情緒的VStoxx驚慌指數急升21.5%至48.7。危機當前,香港實難獨善其身。
歐債危機對香港各行業影響巨大,首當其沖是銀行業。目前,香港對歐洲債務總額為8,646億港元,以對外債務總額3.3萬億港元計算,則相當于26%左右,足見歐洲是海外資金的主要來源地之一。歐洲債務危機惡化摧毀了市場對跨國銀行的信心,致使匯控、渣打等香港本地銀行股,近期均領跌大市。雖然市場普遍認同希臘債務危機的影響遠遠低于金融海嘯,但目前香港銀行股和大盤的走軟,充分反映了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進出口業務方面,港府于上月公布今年第二季經濟按年增長5.1%,較第一季的7.5%增幅放緩;其中貨物出口明顯減少, 由第一季增長近17%,第二季大跌至只有0.3%。部分廠商透露,受此次歐美金融市場動蕩影響,今年歐美圣誕節訂單大幅萎縮,生意額大降;更有廠商擔心,年底可能會由此而不堪業績壓力,引發倒閉潮。
此外,香港下半年對歐洲出口表現亦受波及。香港8月PMI(匯豐香港采購經理指數)跌至47.8,為26個月來最差,反映了營商環境惡化,港企新接單量減少,業界估計,有關訂單將較去年同期下跌5%至2%,歐洲方面跌幅將逾10%,蓋因歐債危機出現后,歐洲各國需求疲軟,從而連環打擊香港企業的經營環境。
低價拍地 樓市續低迷
當前歐美經濟風雨飄搖,金融市場動蕩不安,令港府土地拍賣也蒙上陰影。近兩個月賣地接連以市場下限價或遜于下限價成交,港府三幅官地成交價均接近市場預期下限。繼新界九肚山豪宅地低價拍出后,將軍澳地皮由新地以31.2億港元投得,呎價僅3835元。有分析指出,正是介于世界經濟可能進入新的艱難期,歐美經濟與債務問題愈演愈烈,雙底衰退迫在眉睫,引致香港:樓價調整壓力大增,使得一向對市場十分敏感的地產商,轉換投地策略,由曾經的積極高價搶地變為謹慎出價乃至觀望。
一般而言地價通常具有后市指標作用,往往跑在樓價前面。現今香港接連出現賣地成交價低于預期的情況,重返“面粉價低于面包價”的時代。市場預期,近期樓價恐怕難以上升,更有可能回落5%至10%。種種跡象表明,現時香港樓市承接力轉弱,很可能步入中長期調整階段。
此外,歐債危機不斷升級使得歐洲金融市場成為重災區,也由此掀起了一波避險套現潮。這波遍及全球的避險套現潮,加上香港的賣地成績差強人意,對香港樓市構成了負面影響,二手業主紛紛降價求售,拖累香港樓市自7月以來持續滑落,過去三個月平均呎價已降至5806港元,累計跌幅2.8%。
裁員三千 匯豐求自保
一直以香港銀行自居的匯豐,幾個月前還信誓旦旦不會裁減香港員工。如今,言猶在耳,匯豐卻于9月7日宣布,為落實2013年前全球裁員2.5萬人計劃,選擇香港作為首個開刀對象,未來三年內裁減3000名香港后勤員工,占該行在港員工超過一成,成為了香港最大的裁員行動。“成本效益”成為了此次大裁員的緣由,致使輿論嘩然,紛紛評價其無良雇主本色盡顯。
當前美國經濟萎靡不振、歐債危機深不見底,令香港乃至全球銀行業經營困難,過去一個月中,包括瑞士銀行,巴克萊等在內的歐洲銀行,裁員總數超過4萬。而匯豐控股在香港上半年的收入錄得雙位數增長,在盈利可觀的情況下依然要大幅裁員,更顯示現如今經營環境轉差,裁員無法避免。
匯豐是香港銀行業的龍頭老大,對香港影響舉足輕重,多年來港人義無反顧地支持匯豐成長壯大。但是,匯豐一遇到風吹草動就率先裁員自保,2008年金融風暴初期如此,如今更是故技重施。此舉必然會引起其他企業紛紛效仿,對香港就業環境、經濟大局的走勢,都是利空信號。
挺港措施 中央派良藥
面對美歐諸國經濟復蘇缺乏動力,消費信心疲弱,經濟環境動蕩的影響,不久前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所宣布的一系列挺港措施,給予了香港一劑良藥。這些被歸納為“六條三十六招”的政策措施,是中央政府為香港在“十二五”期間謀求創新突破、擴大市場范圍,所給予的“滋補良方”,寄托著中央政府對港的殷切希望。
分析“六條三十六招”不難發現,中央正在從決策層面上,通過各種政策導向,疏通香港融入國家發展的渠道。這次挺港措施,主要集中于香港傳統優勢產業,其中包括服務業、金融業和對外貿易。首先是大幅提升對香港服務貿易開放程度,并最終實現完全自由化,此外,諸多挺港措施目標明確指向香港金融業,旨在發揮香港本身優勢,保持香港金融業現有的重要地位,同時,對在內地香港的銀行設立、保險業務開展,也給予了更多的優惠政策,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
更令港人鼓舞的是,中央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這對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在香港融入內地的同時,積極支持香港參與國際和區域經濟合作,協助香港企業“走出去”,為香港開拓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市場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