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物質財富的增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而人們卻越來越沒有幸福感?為什么富豪階層為社會做出了很多貢獻,卻成了群體仇恨的對象?對此,央視《百家講壇》的??汀偷┐髮W歷史學系錢文忠教授,對記者作出了他的解讀。
中國社會的怪現象
錢文忠認為,現在的中國社會出現了一種怪現象。他將其概括為:員工仇恨老板、學生仇恨老師、病人仇恨醫生、接受社會幫助的人仇恨做慈善的人。
前不久的楊瀾“詐捐門”事件,就被錢文忠看做這種怪現象的一個體現。有微博稱,楊瀾曾經在向希望工程捐款20萬后,又從青基會領走20萬工作經費。有關部門進行核實后稱,楊瀾的捐款不存在任何問題。楊瀾和吳征夫婦也均在微博上作出回應,解釋該項經費主要用于海外推廣希望工程。發微博者隨后在微博上道歉。這本是一場誤會。不過,眾多看客卻不依不饒,將一場誤會演變成一種不信任,甚至是一種嘲笑。
在錢文忠看來,過去,在人類文明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弱勢群體比強勢群體狠的現象。
“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企業要履行社會責任,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情?!卞X文忠說,“現在的問題,絕不是企業想履行社會責任就能做到的。你企業愿意履行,本來是為社會做好事,但整個輿論環境和公眾心理,會認為你企業做什么都是應該的,是整個社會給了你一種機會?!?/p>
對商人的負面情緒
為什么人們會有這樣扭曲的想法?經濟學家會將其歸結為貧富差距的加大,但作為一位歷史學家,錢文忠則從歷史的長河中尋找答案。
他說,我們如果在當下找不到答案,唯一一個辦法就是回過頭去看,在歷史中能不能找到答案,有的時候,回顧是為了前瞻,后退是為了前進。
錢文忠認為,這些問題與“為富不仁”、“無商不奸”等幾千年中國商人的負面形象,以及人們一直以來對商人的負面情緒有關。
在傳統社會中,中國商人始終給人以品格低下的感覺,包括財富本身,都被認為是一種罪惡。錢文忠說,對中國商人形象的貶低,大約從秦始皇時期開始。當時,秦始皇和呂不韋有一種非常錯綜復雜的關系,呂不韋本是一個富可敵國的商人,后來因為種種原因,被秦始皇罷黜并殺死,秦始皇同時遷怒于所有商人,遷怒于財富。這種對財富和商人的扭曲,一直持續到明朝晚期,那時中國的商業活動才被認為屬于正業,是一種正當的手段。此時,商人與士大夫的關系開始密切,商人階層形成了明確的自我意識。從明朝晚期開始,在中國社會價值體系中,商人的社會地位開始上升,“士農工商”的排序變成了“士商工農”。
盡管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商人并不受到重視,但歷史上卻涌現出很多愿意承擔社會責任的優秀商人。錢文忠舉例說,《左傳》里有一個名為弦高的商人,一次趕了幾百頭牛去做生意,突然遇到準備突襲鄭國的秦軍。弦高急中生智,向秦國的軍隊長官表示,“這幾百頭牛是鄭國的國君犒勞秦國大軍的”,秦國見到鄭國早有準備,便把牛牽走了,沒有攻打鄭國。春秋時著名的“陶朱公”范蠡,也是勇于承擔責任的商人。他曾經幫助越國滅掉吳國,之后改名換姓,經商獲得巨額財富,并把財富分給缺錢的親友、窮人。這些歷史事實,體現了有智慧的中國商人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并且勇于把自己的私人財產奉獻出來,拯救國家和人民的精神風貌。
錢文忠認為,如果我們能清醒地認識到這段中國歷史,就可以正確理解商人形象?!吧倘撕拓敻慌c我們當代所講的企業家和財富,不僅應該具有完全正面的形象和價值,而且還是實現社會道德不可或缺的載體,或者本身就是社會道德的組成部分。企業家或者商人,與士大夫一樣,其所具備的財富或者知識,都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p>
現代商人需要“士魂商才”
正是在社會出現仇富心理的背景下,錢文忠認為,今天的商界,應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反躬自省——反思與自身相關的傳統,從中尋找歷久彌新的資源,努力使自己成為“士魂商才”的領袖。
所謂“士魂商才”,出自“日本現代企業之父”澀澤榮一的《論語與算盤》一書。澀澤榮一之所以在企業界獲得如此高的美譽,不單是因為他在實業方面的突出成績,更是因為他塑造了日本在走向資本主義過程中的商業道德。
錢文忠說,澀澤榮一在《論語與算盤》一書中提出了“士魂商才”的概念,主張一個商人既要有“士”的操守、道德和理想,又要有“商”的才干與務實。所謂“商才”,本來就要以道德為根基,離開道德的商才,即不道德、欺瞞、浮華、輕佻的商才,絕不是真正的商人。但如果偏于“士魂”而沒有“商才”,經濟上也會招致自滅。
當時,明治維新使日本踏上了現代化之路,在短短25年時間內,日本就趕上了西方發達國家,成為當時亞洲唯一的現代化強國。但由于在現代化道路上急速奔馳而產生的“離心力”的逐漸凸顯,面對工商業無序發展帶來的利己主義、功利主義等弊端,澀澤榮一再次勸告人們捧起《論語》。澀澤榮一認為,商業競爭其實并不需要什么與眾不同的商業道德,只需要“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愛眾而親仁”(《論語·學而》)。商業競爭應從這些人人皆可遵守的道德準則出發,信守雙方之間的協定,善意而誠實地經營。
錢文忠認為,《論語與算盤》這本書里提倡的“士魂商才”,本意指的是武士道的“士”,但今天,我們可以理解為士大夫的“士”,也就是要有士大夫的靈魂和商人的才華。
“士魂商才”,是從歷史領域里面能夠找到的,對商業領袖或者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最好詮釋?!叭绻腥A民族能夠擁有更多的‘士魂商才’的人才,實現國富民強、民族崛起就指日可待了”。錢文忠如是表示。
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