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生產總值第2季按季下跌
經季節性調整后,香港生產總值第二季按季下跌0.5%,引起市場憂慮。不過,雖然這是自2008-2009年經濟衰退以來香港生產總值首次按季下跌,但這是在首季經濟經歷3.1%的強勁增長后出現的。
按年比較,香港生產總值第二季上升5.1%。雖然增幅遠遜于第1季的7.5%,但這已是連續第六季高于平均的按年經濟增長率。
第二季經濟增長速度減慢的主因,是貨物出口顯著放緩。由于美國及歐洲需求減少,以及日本3月大地震后環球貨物供應鏈受損,香港出口貨量繼第一季上升25.7%后,第二季僅上升0.5%。第二季輸往美國的貨量下跌12.4%,輸往內地及日本亦分別下跌2.3%及5.7%。由于上述三地共占今年上半年香港貨物出口量近70%,整體出口無可避免受到影響。
香港出口前景難料。美國高失業率及房屋價格下跌,仍然影響當地市民消費意欲,美國經濟或再次陷入衰退。歐洲經濟受區內債務問題影響亦不容樂觀。事實上,歐美兩地政府正忙于削赤減債,以期改善財政狀況,故難以施行財政政策振興經濟。同樣,美國聯邦儲備局、歐洲央行及其它發達國家的央行,或將目標利率降至零,或實行量化寬松措施,貨幣政策寬松程度已屆極致,但對消費及投資的刺激作用仍不大。
本地需求繼續引領經濟增長
盡管出口大幅放緩,但香港需求旺盛繼續帶動香港整體經濟增長。私人消費開支第二季增長9.2%,高于第一季的80%;整體投資,即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GDFCF),亦由第一季下跌0.3%轉為第2季上升8.1%。兩者對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由第一季的4.8個百分點增加至第二季的7.6個百分點。
展望將來,個人收入上升料會繼續帶動消費開支在下半年穩步增加。隨著失業率徘徊于約3.5%的較低水平,雇員名義收入正以多年來最快的速度增長。此外,公共基礎建沒項目持續增加,以及企業加速機器及設備方面的投資,亦意味整體投資會保持強勁增長。
觀乎此,我們預期盡管香港生產總值增長在下半年將放緩至5%以下,但全年增長仍會達5.2%,高于過去10年約4.5%的平均增長率。對我們而言,經濟增長放緩甚至于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會有助減輕通脹上升的壓力。
通脹仍存上升風險
通脹持續上升,并繼續成為政府面對的一大難題。消費物價指數第一及第二季分別上升3.8%及5.1%,7月份再升7.9%。需注意的是,7月份的數據受到政府紓緩通脹措施的所影響。為減輕通脹對市民的負擔,政府曾于去年推出連串一次性措施,包括豁免公屋住戶兩個月租金。另外,房屋委員會亦豁免去年9月份的公屋租金。雖然當局今年繼續推出類似措施,但推出的月份不同。大部分公屋租戶無須繳付今年8月及9月份的租金,而去年則為7月及8月。因此,撇除政府一次性紓緩措施影響后的基本通脹率更值得參考。基本通脹率第一季為3.7%,第二季為5.0%,7月份為5.8%,反映物價升勢持續。
不同因素均顯示消費物價通脹可能繼續上升。首先,環球商品價格,特別是油價仍處于高水平。由于香港相當依賴進口食品及能源,本地物價深受環球商品價格上漲影響;其次,匯率因素不容忽視。隨著美元過去一年貶值,港元兌主要進口供應國家的貨幣已或多或少下跌。按貿易加權有效港匯指數計算,港元已貶值6.4%。這意味進口價格有上升的壓力,因為香港經濟旺盛,進口商有能力將大部分增加的成本轉嫁消費者。除輸入性通脹外,本土形成的通脹壓力亦會持續。由于住宅租金占消費物價指數權重達31.7‰過去數年物業市場繁榮,或會進一步推高通脹。今年頭七個月,約38%的整體物價漲幅是由于住宅租金上升所致,而源自食品價格上升(撇除外出用膳)則少于20%。
差餉物業估價署編制用以反映私人住宅單位新訂租金的指數,自2009年末一直以雙位數字增長。雖然政府推出一系列壓抑房屋價格的措施以后,租金指數的升勢略為放緩,但租金升幅未來一段時間仍會帶動通脹上升。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私人房屋租金分類指數,則涵蓋所有私人住宅租約。過往的數據顯示,該指數一般較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指數滯后約一年;另一方面,商業租金亦持續上升。這同樣會影響各經濟層面,帶動整體消費物價上升。總結
香港經濟正穩步增長。不過,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似乎正在放緩,官方對振興經濟似苦無良方。這為香港經濟帶來隱憂。發達國家的央行已將利率降至近乎零,并向銀行體系注入大量資金,但作用仍未彰顯;政府則忙于削減開支或加稅,以期改善財政狀況,無法以財政政策促進經濟增長。倘若美國及歐洲再度陷入衰退,倚賴對外貿易的香港經濟難免受到沖擊。目前的趨勢顯示,發達國家的經濟或能勉強維持增長,不過增長速度相當緩慢。
若發達國家的經濟能維持緩慢的增長,對香港而言是有利的,因為這意味香港經濟不僅能持續增長,通脹壓力亦會紓緩。食品價格及租金上升,正推動通脹持續增加。雖然消費物價因輸入性通脹問題而處于較高水平,但本地需求放緩則有助減輕本土形成的通脹壓力。盡管為此,我們仍預期全年整體通脹將達5.3%,為1997年以來最高。
由于港元與美元掛鉤,香港沒有獨立的貨幣政策。即使美國當局考慮進一步推出寬松貨幣政策振興經濟,香港亦難以加息抗衡。香港政府料會在10月發表施政報告時,公布更多一次性紓緩通脹的措施,以解市民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