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課在“全國綜合實踐活動學段目標研討暨教學觀摩會”上做觀摩課并獲一等獎。)
一、主題的引入
師:同學們,我們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充滿快樂的,你們看,這是誰?在干什么呢?(課件播放學生玩風車的錄像。)
師:數學課上為了研究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關系我們制作了小風車,看到大家玩得那么開心,老師都被感染了!你們看,我也做了一個小風車,漂亮嗎?你們還想和老師一起玩風車嗎?
生:想。
師:我們在大禮堂里,怎么才能讓風車轉起來呢?
生1:跑可以讓小風車轉起來。
師:好辦法。
生2:吹可以讓小風車轉起來。
師:行。
生3:晃可以讓風車轉起來。
師:這也可行。
生4:我的辦法也是跑,來回跑就能有風,風車就會轉起來。
師:你們方法還真是不少,那現在我們就來一次比賽,比比誰的風車轉得快,好嗎?
(學生舉手,師選代表。)
師:用你們喜歡的辦法,和別人不一樣的辦法讓小風車轉起來,比一比誰的風車轉得快。下面的同學都是小裁判,誰的風車轉得快我們就大聲喊他的名字。準備好了嗎?
(轉風車比賽。)
師:剛才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讓小風車轉了起來,可他們轉得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有的轉得——
生:快。
師:有的轉得——
生:慢。
師:那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生1:可能是他們風車的釘緊了或者松了。
師:釘的不同。
生2:有可能是他們的桿太粗或太細。
師:你認為跟桿有關系。
生3:我想可能每個同學做風車用的材料不一樣。
師:也有可能。
生4:有可能風車葉軟就轉不起來,葉硬就能轉起來。
師:跟葉有關。你們可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其實啊,小小風車學問大,在這個小風車里還藏著很多有趣的秘密,你們想不想做一個小小發現家,一起來找出它們呢?這次的綜合實踐活動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風車吧。(板書課題:小小風車學問大。)
二、觀察
師:老師知道你們平時都是善于動腦筋的孩子,要想從小風車中發現問題,我們要先仔細地看一看。(板書:觀察。)
師:課前每個人都準備了一個小風車,舉起來給大家看看,你發現你們的風車有什么不一樣了嗎?
師:你們的風車可真漂亮,而且各不相同,你發現大家的風車都有哪些不同了嗎?請你和旁邊的同學互相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你們兩個人的風車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學生開始找風車間的不同,并互相交流,教師到每個小組巡視。)
(學生匯報發現的不同,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葉、桿、釘。)
師:你們可真是好眼力,剛才我們通過眼睛看一看,發現了那么多不一樣的地方,你們現在是不是很想玩手中的小風車呢?
師:你可以和旁邊的同學或者是小組中的伙伴一起玩一玩手中的小風車,邊玩邊細心觀察,看看你有哪些關于小風車的問題。開始吧!
(學生玩風車發現問題。教師巡視小組合作。)
師:請放下你的小風車吧!誰愿意來說一說你想知道什么關于風車的問題?
生1:風車從哪吹能轉得快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不錯。
生2:我想知道風車桿的粗細影不影響風車轉得快慢。
師:你說得真完整,表達很清楚,老師要表揚你!
生3:我的問題是荷蘭稱為“中國”的風車之國,那別的地方有沒有風車之國呢?
師:荷蘭不是中國的國家,它和中國一樣是世界上的一個國家。但是有一點你說對了,它被稱為風車之國,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上次我們的運動會,我發現代表荷蘭的小朋友手里都拿著風車而且我也聽過荷蘭是風車之國。
師:真聰明!那你們發現了嗎?
生:發現了!
師:那這個問題你想怎么去找到答案呢?
生3:我想上網查找資料。
師:這個辦法真不錯。
(板書:查找資料。)
師:查找資料也是我們獲取信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辦法!誰還想說?
生4:有的同學的風車的釘子釘得很緊轉不起來,有的同學風車的釘子釘得很松能轉起來,我想知道釘子的釘影不影響速度。
師:就是說釘子釘在什么位置風車才能轉得快是嗎?你的問題真棒!他是個善于發現的孩子。
生5:我的問題是軟的紙和硬的紙哪種紙做風車轉得快。
師:這個問題很值得去試一試、比一比。
生6:為什么有的風車小粘貼貼得非常好看,但是它卻轉不起來呢?
師:有沒有這種情況?
生:有!
師:所以這個問題值得研究。
生7:為什么風車被膠粘上就轉不起來呢?
師:風車被膠粘上還能轉起來嗎?
生:不能!
師:這個問題顯而易見了!
生8:為什么荷蘭被稱為風車之國,那里的小朋友玩的玩具也是風車嗎?
師:這個我們還真不知道,可以去找一找!
生9:我的問題是用粗一點的棍子做風車好還是用細一點的棍子做風車好。
師:你想知道桿的粗細影不影響它轉的快慢,是嗎?你怎么能知道?
生9:我的辦法是先用一個粗的桿做一個風車,再用細一點的桿做一個風車。吹一吹,看看哪個轉得更快一些。
師:你想嘗試一下!很好,想到的問題去親自試一試。
三、實踐
師:剛才小敏同學提個問題:硬一點的紙轉得快還是軟一點的紙轉得快?有什么辦法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呢?
生5:用硬紙和軟紙做風車。然后試一試就知道哪種風車轉得快。
師:那我們現在就和他一起試一試吧。
(教師選兩個風車,一個軟紙做的,一個硬紙做的。)
師:我們先看看軟紙的。(師用吹風機吹風車。)
師:怎么樣啊?
生:轉不起來。
師:我們再看看稍硬的紙。(師用吹風機吹風車。)
師:誰來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軟紙做的風車轉不起來,硬紙做的風車轉得還是比較快。
師:看來軟紙做的風車,不如硬一點的紙做的風車轉得快。
師:剛才小敏還提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釘子釘在什么位置上風車才會轉得快呢?你們想不想試一試一起來解決呢?
師:請你用你手中的風車,調整一下釘子的位置,看看釘子在什么位置上風車才能轉得更快呢。可要注意啊,別讓小釘子扎到手,開始吧!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對釘子進行了調整,好像也有的同學遇到了問題,來說說吧。
生1:原來我的風車的釘子比較緊,我把它往外擰了擰,釘子松了,風車轉得快了。
師:為什么釘子往外拔一點,轉得就更快了呢?
生2:釘子松一點,就會給風車一點空間,風車轉得就更快!就像我們人一樣,給我們一個小空間我們就伸展不開,給我們一個大的空間就能伸展開了。
師:她說得太好了,這里的小風車就像人一樣需要寬敞的空間,我們把掌聲送給她!
生3:我的風車風一吹就往后仰了。我把釘子拔了拔,風車轉得就很快。
師:你把風車調整后變快了,祝賀你。
生4:我發現我的釘子原來在吸管上容易掉,我調整之后不掉了,速度還快了。
師:你不僅調整了釘子,還調整了和它連接的小吸管,你的動手能力真強。
生5:我風車的釘子被雙面膠固定住了,拿不出來了。
師:那你怎么辦?
生5:我需要把雙面膠拿下來才能調整釘子。
師:那你呢?
生6:我的風車轉得很慢是因為我的釘子往里了,我怎么拔也沒弄開。
師:那就不要太強求了,想拔出釘子得借助一些什么呀?
生:工具。
師:那回家試一試。
生7:我家沒有釘子,我用雙面膠粘的,它轉不起來了!
師:我們給她修改一下。
生8:可以把雙面膠換成小釘子,再重新試一試。
師:谷老師感受到了,同學們不僅有善于發現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頭腦,你們每個人還都有一雙樂于實踐的小手。像剛才我們動手實踐找到問題的答案。這種辦法也是我們研究的好方法。
四、設想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一些和小風車有關的問題,如果讓你們小組重新制作一個轉得又快又漂亮的風車,那會是什么樣的呢?小組同學快商量一下吧。
生1:我們要做一個三頭六臂的風車。
師:跟大家說說什么樣?
生1:3個輪的風車。
師:就像你這樣,3個輪的是嗎?你們接著說。
生2:我們在風車桿上系上蝴蝶結。
師:你們想把風車裝飾得更漂亮。
生3:我們要在風車桿上畫畫,這樣又漂亮,又美觀。
師:你們發揮了繪畫才能,下一個組。
生1:我們組已經分配任務了。兩名女同學負責裝飾風車。
師:說說怎么裝飾?
生2:想用卡紙打印出漂亮的圖案,然后我和她再用熒光筆畫上我們的笑臉。
師:你們真有創意。關于釘子你們有什么創意?
生3:我們組的釘子要長一點,不要太細了。
師:給風車留有空間。
生4:有兩名同學要給我們買稍硬一點的紙。
師:選擇硬一點的紙做風葉。
生5:我是裝飾木棍的。
師:你想怎么裝飾?
生5:裝飾得漂亮一點,在木棍上綁上絲帶。
師:你喜歡你的任務嗎?
生5:喜歡。
師:老師希望你們小組合作愉快。
師:為了幫助你們完成設想,老師要送給你們每個小組一份神秘的禮物。你們想要嗎?
生:想!
(教師拿出禮物袋。)
師:你們看!每個小組一份,看看里面是什么?
生:做風車的材料。
師:剛才老師送給每個小組一份制作風車的材料,希望同學們能把自己的設想實現,做出一個又漂亮又好玩的風車。在制作的過程中請你記住我們研究的好辦法——觀察和實踐。當然了,也許我們還會遇到其他困難,那你會怎么辦呢?
生1:可以問爸爸、媽媽或者是老師。
師:想辦法克服困難,你們真是好樣的!爸爸媽媽和谷老師都會非常愿意向你們伸出援助之手。
五、愉快的結束
師:我相信通過這節課的研究,同學們一定能做出更好玩的風車,這么好玩的風車你想和誰一起分享呢?
生1:我想和客人一起分享!
師:你真是個好客的孩子。
生2:我想和所有人一起分享。
生3:我想跟老師一起分享。
師:謝謝你!我很榮幸!
生4:我想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師:和好朋友分享快樂,我們會得到雙倍的快樂。關于下節課,谷老師有個想法,你們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師:下節課我們到操場上去上,拿著你最好玩、最漂亮的風車,到操場上比一比誰是我們的風車王,你們說好嗎?
生:好!
師:最后老師送給你們一首歌。
(播放《大風車》音樂。)
師:喜歡這首歌嗎?會唱嗎?請你拿著手中的風車,一邊唱一邊走出我們的教室。去發現更多風車的奧秘吧!
評析:
張華教授:(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國際課程研究促進協會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研究會課程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工作組成員、教育部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專家委員會委員)
我和谷麗老師很早就認識了,這次再見,她依然這么年輕活潑。谷老師的課讓我有這么幾點感受:
第一點,谷老師帶領學生研究的課題是從數學課中自然而然生成的,是在探討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關系,做了風車之后發現孩子們這么喜歡做,所以把它設計成了綜合實踐活動課。這就是我們的課題從哪里來,可以從學科課程中來,形成課題之后就不僅局限于數學了,孩子們還提到了荷蘭,這就可能會涉及到地理,當然還可能會有很多的延伸。
第二點,讓孩子提出問題是這節課的最大亮點。這節課,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一下子提出了八九個影響風車轉速的條件,沒想到孩子們能提出這么多。這一點讓我印象深刻,這是孩子們旺盛的求知欲的體現,他們對很多問題都有了思考。谷麗老師很機智靈活地給予了及時的回應,老師和學生之間不斷探討自己的想法,這一點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三點,也是我對谷老師的希望。就是我注意到谷老師在總結孩子們發現的時候提出了3個字:葉、桿、釘,其實在每一個風車中,這3點又是無窮盡的條件,葉有硬軟、桿有粗細。綜合實踐活動注重生成,其實我們每次的活動都是循著生成的奧妙前行。我們吃桃子時都是想摘下來吃,去探、去試把桃子摘下來,所以這節課后希望谷老師帶領學生到操場上去,拿著材料去做,去尋找變化,有的可能做3個葉,有的可能還有很多種其他的樣子。這樣的話,這節課的效果就達到頂峰了,讓孩子有機會去吃到桃子。
這節課對我有很大的啟發,讓我們欣賞到了綜合實踐活動本身的魅力,希望每一位老師都能從自己的體驗當中收獲思想和經驗,因為綜合實踐活動不僅需要我們去體會,還需要我們用心去理解!
徐宜漢教授:(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專業委員會主任、全國教師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委員、全國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委員會常務理事)
對谷麗老師的這節課我用4個字、兩句話談談看法。這4個字中第一個字是“玩”,這節課從頭到尾在玩。第二個字“疑”,老師一直讓學生帶著疑問、帶著疑惑在學習、在探索。第三個字“研”,老師在課堂上始終引導學生在研究。第四個字“樂”,整節課充滿了歡樂。我覺得這就是我們倡導的、想看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最后用兩句話來概括一下,權作一個對聯吧。上聯是: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中,老師引領開展問題提出、問題確立、問題研究和問題交流方法的探討——學貴成疑。下聯是:于科學嚴謹的條件下,學生自主進行風車材料、風車形狀、風車組裝和風車轉速奧秘的研究——樂在其中。橫批是:你歡我也歡。
意思是說,風車歡,我們和孩子們也歡!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