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首總會盤點以往,規劃未來。
也許,一年勞碌已以工作總結的形式打印成稿上交單位。但是,總有一些難以成文但在心中根深蒂固的東西需要梳理:或得意或失意,或快樂或郁悶,或幸福或傷痛,或思索或彷徨,諸如此類。也總有一些規劃和心愿寄托在明天,或宏大或渺小,但對我們都意義重大。
閨密是一位全職太太。端一杯清茶,茶香裊繞在我們之間。她笑了,揶揄道:“我不搞年終總結已經許多年了。打掃衛生、買菜做飯、照顧孩子,明日復今日,日子雷同得跟復制一般,總結一天就是一年,哪里還需要‘站在歲末年首’?”談笑間,收到手機短信,她樂了:“孩子考了全班第三名。”于是,話語如滔滔江水,孩子原來如何、后來如何,她如何配合老師、溝通孩子,現在終于如何。得意、焦急,再欣慰,她的語氣、表情告訴我:復制一般的日子,她照樣過得豐富多彩、風生水起。
他是我的總角之交。一碟子鹵水花生,兩罐啤酒,相向而坐。他說曾看過一幅照片,由幾百張衛星照片拼接構成了“地球燈火”。他知道自己不是那么璀璨,但禁不住還是想問自己,究竟給這幅圖上增添了多少光亮,照亮了誰?在這樣一個圖片上,他渺小得還抵不上滄海一粟。但是,如果把這個圖片放大若干若干再若干倍,他就不敢再小覷自己,他感覺到了責任的分量。在單位,他有自己的團隊,團隊成績的大小跟他的努力程度有直接的關系。在家中,他是兒子、是丈夫、是父親,每一個角色都是一份幸福一份責任。若干年后,也許他會問自己,這一生照亮了誰?懷揣著這份忐忑,他不敢懈怠。
他是我的同學。電話打過去,那端的他爽朗地笑了:總結啊?四個字——苦樂年華。所謂“天天快樂”,只是一種祝愿。高中政治課上我們就學過,矛盾無處不在,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回避的現實。但也不會天天都是煩心事,除非自尋煩惱,那不是有病嗎?關鍵是要善于強調快樂、淡化煩惱。
他是我的摯友。在郵件中他這樣回復我:年近半百,同齡人不少認為到了做人而不做事的階段。我不大認同,我認為,做人與做事是相輔相成的,不能簡單以年齡階段來劃分。無論什么階段,都應該認真做人,努力做事。
站在歲末年首,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思考。我們是不是應該認真做人、努力做事,強調快樂、淡化煩惱,把平常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照亮自己、照亮家人、照亮朋友呢?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