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情感奶爸”陸琪的新書《婚姻是女人一輩子的事》,其內容針對一些恨嫁女而言,是有指導作用的,但其書名確實令人不敢茍同。
有些事可以夸張,有些事不能夸張。譬如婚姻的功能與期限,用“一輩子”套牢女人,于情于理,都說不通。
首先,無論男女,一生之中至少有半輩子是婚前時代。沒有誰生下來就結婚,除非童養媳。從時間長度的定義上來講,顯然“一輩子”根本是未經大腦過濾的妄言。
其次,婚姻之于女人的重要性被過分夸大,忽視了生而為人的意義。仿佛女人的一生離開婚姻或者婚姻失敗的話,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難道女人半輩子都耗在婚姻這件事上,就是正常完整幸福的生活?
婚姻作為滿足人類生理、繁衍的本能需求,被制度化后成為男女關系官方認可的證明,它只是諸多生活形式之中可供選擇的其中一種。人生而不同,性格、際遇、環境、教育,太多因素影響,使個體生命的生活態度千差萬別。姻緣際會起伏不定,各有各的選擇與命運,而非千篇一律的復制品,怎能用一個婚姻,不分青紅皂白地定義所有女人的“一輩子”?
女人一輩子的事,恐怕沒有比前半輩子不受婚姻的影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學什么就學什么更重要的了。猶如一棵小苗的成長,根與主干的形成期,決定了以后人生的高度、花朵的密度、果實的成色。
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少女時代就開始以詩養家,與當時許多有名的詩人唱和往來,40歲時才和元稹有過短暫戀情。她的才華、美貌令人贊嘆,她的詩歌、獨創的薛濤箋,流傳不朽。而終身未婚這個事,不曾減損她半分光芒,甚而為她平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清朝大才女李清照結過兩次婚。第二次婚姻被騙色騙財,狼狽告終,最終還是一個人孤獨終老。沒有李清照,誰又知道趙明誠(李清照第一任丈夫)?不寫那些絕美動人詩詞,誰又知道李清照何許人也?命運沒有給李清照一個幸福到老的婚姻,但李清照寫詩可以一直到老。陪伴她一輩子不離不棄令她載入史冊熠熠閃光為人所銘記的,自始至終都是她的卓絕才情,其他的人不過是陪襯。
如果真的要用一生作為背景來衡量什么事情對一個人最重要,那么唯有一件,那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要經營好自己。自己做好了,圍繞你所發生的一切事情,自然不會壞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