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女兒去參加了一個知識競賽,由于準備得不夠充分,發揮得不是很好,結果第一輪就被淘汰了。回到家里,女兒的情緒低落到了極點。她向來心高氣傲,沒有經受過絲毫的挫折。在參加比賽前,她還立下豪言壯語:即便不拿一等獎,也能捧個三等獎回來。而現在卻連初選都沒通過,這叫她如何不傷心呢?
我安慰女兒說:“寶貝,沒什么大不了的,比賽本來就重在參與,有沒有拿到名次無關緊要,關鍵是你要學會享受其中的過程。再說,競賽你失敗了,這并不代表你不優秀,也不能說明你其他方面就很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只要你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就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
我的寬慰不但沒有讓女兒高興起來,反而讓她更加難過。她沖著我幾乎吼叫似的說:“我就是想得第一名,就是想拿大獎。您不是經常夸贊我,說我是最棒的嗎?可為什么和別人比起來,自己那么差勁呢?是不是我很笨啊?”那一瞬間,女兒先前建立起來的自信完全坍塌了。
我沒想到女兒把分數和名次看得那么重要,更沒想到女兒的承受能力如此之差,這時我才恍然意識到自己濫用夸獎帶來的不良后果。對于孩子的教育,多年來,我一直奉行“多夸獎,少批評或不批評”的原則,“孩子,你真棒”、“孩子,你真行”、“孩子,你做得太好了”是時常掛在我嘴邊的話。我認為,只有常常夸獎孩子,才會讓孩子獲得成就感,找到自信,從而激發起向上的動力。我哪曾料到,夸獎也是有度的。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雖然鼓勵教育被視為最佳的教育方式,但過度的夸獎卻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不僅會助長孩子的驕傲情緒,而且還會在無形中給孩子施加壓力,使孩子高處不勝寒。一旦遭遇挫折,就變得自暴自棄,不敢面對現實,也不敢接受挑戰。正是因為我那些言過其實的夸獎,才使女兒變得如此脆弱,如此經不起風雨,如此害怕失敗。
正如一位育兒專家所言:“與其夸孩子聰明,不如夸孩子上進;與其夸孩子全部,不如夸孩子具體;與其夸孩子人格,不如夸孩子事實。”從那以后,我總是就事論事,從不夸大孩子的成績,還把那句口頭禪“孩子,你真棒”,換成了“孩子,你做得很好,但你還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