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勞動關系日趨復雜,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顯得尤為重要。勞動關系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也是企業和諧和企業發展的基礎。構建企業和諧勞動關系,是建立和諧企業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實現企業和諧目標和發展戰略的一個基本途徑和重要手段。工會組織是勞動關系雙方中勞動者一方的代表,如何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中找準位置,發揮作用,筆者認為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四個方面:
加強自身學習,
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尋找法律依據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社會轉型的加快,社會利益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經濟社會生活中長期積累下來的深層次矛盾更加顯現,一些影響社會公平、和諧、穩定的矛盾與問題更加突出。國企也不例外,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已經成為建設和諧企業的客觀要求。企業工會是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應當加強學習,充分認識維護職工隊伍穩定的重要性、緊迫性,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在推動構建和諧企業中找準切入點,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中增強工作自覺性、主動性,發揮矛盾雙方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溝通信息、反映情況、反映要求、源頭參與,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建設工作擺在工會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納入工會總體工作目標之中,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工作進行詳細而全面的部署,使之成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實現企業與職工良性互動、真誠合作,共謀發展的有效載體。首先,工會領導和各級工會干部要認真學習《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企業法》《工會法》等法律條文,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增強法律常識,為全面貫徹國家的法律法規打下基礎。其次,工會干部要提高依法工作的能力,依法理順和規范本單位的勞動關系,協同勞資等部門對本單位的勞動合同條款逐條進行梳理,及時進行修訂、補充。第三,組織引導職工學習法律知識,真正讓職工學法、懂法、守法、執法,減少因不懂法而產生的不必要的矛盾和糾紛,使和諧的勞動關系建立在法律的基礎之上。在學習過程中,要使企業與職工達成共識,共謀企業發展、共享企業成果,促進和諧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
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奠定堅實基礎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目的是構建和諧企業,促進企業發展。企業發展,以人為本,“人”是決定因素,各級工會組織要努力滿足職工個人的發展需求,把提高職工素質當作一項最大的福利,讓職工終身受用。要積極搭建職工展示才華的平臺,滿足職工成長成材的需求,在職工實現自我價值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搭建職工學習成才的平臺。“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已經成為企業和職工的共識,工會組織要以此為突破口,多形式、全方位開展學習成才活動,鼓勵職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學習先進理論、學習專業知識、學習他人經驗,增強文化底蘊、增強競爭意識、培養合作習慣,不斷地提高學歷層次、提高技術水平、提高發展能力。
搭建職工崗位成才的平臺。工會組織要圍繞生產中的難點、經營管理的重點和經濟效益的增長點,在廣大職工中深入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合理化建議”、“節能挖潛”等活動,結合實際在重點工程建設中組織開展以比安全、比工時、比質量為內容的勞動競賽活動,把安全、質量、效益等內容納入競賽中進行考核,激發職工活力,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引領職工爭做“文化”人。維護職工的文化利益是企業工會的職責所在,參與企業文化活動更是職工所需。傳統的職工書法攝影展、合唱比賽、文藝演出、登山等文化娛樂活動依然受到職工的熱情期盼。大型文化娛樂活動的開展便于職工發展特長,能夠引領廣大職工學習先進文化,養成文明的生活方式,保證職工正常工作的順利進行,爭做“文化人”逐漸成為新時期職工追求的目標之一。
建立長效機制,
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提供有力保證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關鍵在于切實維權,切實維權的根本在于建立、完善與落實長效機制。
要與黨政部門建立聯手維權互動機制。工會組織要做到源頭參與,凡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形成工會的思路、觀點和主張,代表廣大職工參政議政、建言獻策。要將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緊緊抓住提高一線職工代表比例、提高提案質量、堅持領導人員述職和民主評議、民主測評、實行“票決”制度等,不斷規范和完善各級職代會的組織制度和運作程序,做到凡是企業重大決策及時向職工群眾通報;企業重大政策出臺前及時征求職工群眾意見;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由職代會審議通過;企業領導班子成員定期向職代會述職述廉;職工董事、職工監事經職代會民主選舉產生,接受職工群眾監督。
要進一步健全廠務公開制度,滿足廣大職工的知情權。滿足職工對企業的知情權是企業勞動關系是否和諧的要素之一。工會要完善落實《廠務公開實施辦法》,明確廠務公開的原則、內容、形式及承辦單位,最大限度地讓廣大職工了解企業的安全生產、經營管理,了解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事,在滿足職工知情權的同時滿足他們的參與權,努力做到公開、透明、增強主人翁精神,調動職工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形成良性互動作用,確保勞動關系和諧發展。
要完善協商機制。簽訂和履行《集體合同》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重要平臺。工會要堅持平等協商、勞資兩利的方針,代表職工與企業行政簽訂《集體合同》,定期對《集體合同》執行情況進行調研和測評,同時要和企業行政對《集體合同》履行情況進行檢查,并對檢查情況進行通報,使《集體合同》真正成為約束勞資關系的法律文件,真正成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保障,真正成為企業和諧勞動關系的保證。
建立勞動爭議預防機制。搞好勞動爭議預防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有效途徑。加強超前防范,就是從企業改革發展所引發勞動關系變化的動態出發,做到從思想上、制度上積極疏導和堵塞發生勞動爭議的各種因素,從而使企業勞動爭議調處從被動的受理調解轉為主動地避免和減少爭議的發生。一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干部職工的法律意識。為從思想上堵塞發生爭議的漏洞,應從提高干部職工的法制觀念,增強法律意識入手,充分發揮工會宣傳陣地的作用, 組織勞動爭議調解成員和職工法律工作者為職工開展法律咨詢活動。通過宣傳教育和法律知識競賽,提高企業領導的依法管理水平,增強職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二是完善規范勞動合同管理,切實做好職工勞動合同續訂工作。職工勞動合同期滿,企業與職工終止或者續訂勞動合同是誘發勞動爭議的關鍵點。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要不斷完善和規范調解工作制度,嚴格審批程序,做到依法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依法與職工訂立、續訂、終止和解除勞動合同,確保本企業勞動關系的穩定和諧。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