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銀行是一家在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大潮中誕生的新型股份制商業銀行。成立15年來,充分依靠自身努力,化解核銷了巨額歷史遺留不良資產;搶抓戰略機遇,實現了引入外資、發行上市、區域化布局、綜合化發展、國際化探索等一系列發展突破。目前,北京銀行資產規模突破8600億元,年度利潤總額達100億元,人均創利超過100萬元,成為人均創利最高、效益最好的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0.54%,撥備覆蓋率356%,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今天的北京銀行,在全國10大中心城市及香港、荷蘭阿姆斯特丹擁有200多家網點,一級資本位列全球1000家大銀行第145位,綜合競爭力在亞洲銀行業排名第13位,品牌價值位居中國銀行業第9位,開辟和探索了中小銀行創新發展的經典模式,而“綠色金融”成為這一模式的核心基因。
截至目前,北京銀行綠色信貸余額超過100億元,榮獲“銀行綠色金融創新大獎”、“中國低碳新銳銀行”、“中國綠色銀行”等榮譽,形成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綠色金融”品牌。
北京銀行綠色金融品牌的創新體現在哪些地方?這一品牌有什么樣的深層內涵?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專訪了北京銀行董事長閆冰竹。
內涵式綠色增長
記者:作為一家中小銀行,北京銀行15年來的發展模式和成長速度令業界矚目。您如何解讀這一模式?
北京銀行董事長閆冰竹(以下簡稱閆):可以說,綠色金融是北京銀行發展模式的核心基因。在發展中,北京銀行積極擔當推廣低碳理念的“踐行者”和綠色金融服務的“創新者”,用責任和智慧打造綠色金融品牌。經過15年的摸索和努力,如今我們可以說北京銀行真正實現了可持續、內涵式綠色增長。
記者:北京銀行的內涵式綠色增長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閆:主要體現在品牌定位、技術創新和業務聚焦三個方面。一方面,我們以綠色品牌提升企業價值。在發展中,北京銀行著力塑造中小企業、社區銀行兩大特色品牌。目前,北京銀行為超過7萬家首都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占首都中小企業的四分之一,帶動就業上百萬人,塑造了“小巨人”中小企業服務品牌,累計為2萬余戶中小企業發放貸款超過8000億元,扶持了愛國者、用友軟件、漢王科技、德青源等一大批優質企業,成為行業的“巨人”。與ING合作精心打造“社區金管家”零售銀行品牌,為居民百姓提供真誠、貼心、一站式、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出資開發“北京市社會保障卡”,獨家承辦北京市醫保業務,為1400萬醫保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引進新型消費理念,成立國內首家消費金融公司,有效滿足中低收入人群消費需求。特色化金融服務,推動北京銀行探索綠色發展模式,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以綠色創新引領企業進步。通過科技、文化、金融的密切結合,共同引領綠色增長。早在成立之初,北京銀行就提出科技強行、文化立行戰略。在科技建設方面,用一年多的時間走過一些銀行十年所走的路程,成為國內為數不多具有獨立開發核心系統能力的商業銀行之一,成為國內少數能夠自主進行災備中心在線切換的銀行之一,成為IBM的全球試點銀行,構建起“兩地三中心”科技發展格局。在文化構建方面,形成了以“戰艦理論”、“懲惡揚善”、“以業績論英雄”為核心的別具特色的企業文化,為打造百年老店、實現永續發展注入不竭動力。充分依靠科技、文化的有力推動,北京銀行發展15年來,在人員數量基本保持不變的前提下,資產規模增長了近40倍,這可以算是我們可持續、內涵式綠色增長的具體體現之一。
第三個方面,以綠色理念彰顯企業責任。理念和責任,是企業綠色發展的前提。早在1996年成立之初,當時尚十分幼小、背負沉重包袱的北京銀行就將開業典禮節約下來的費用,用于資助兩所希望小學。15年來,北京銀行為教育基金、“非典”救助、抗震救災、公益事業,持續貢獻出應有的力量。特別是,在成立15周年之際,北京銀行為北京“健康城市”建設捐贈1000萬元,用于支持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進一步彰顯了北京銀行的企業社會責任。最重要的是,發展中,北京銀行始終把節能減排和支持環保作為重要經營方針,為綠色經濟注入信貸活力。15年來,從信貸支持北京市上萬輛中低標準公交車輛改造,到綜合治理北京最著名的排污河——涼水河;從服務“綠色奧運”重點工程,到支持新能源汽車研發推廣;從率先簽署IFC能效融資協議,到積極參與ING“碳中和”行動,處處都有北京銀行的身影。
創新融資模式,為綠色經濟
注入信貸活力
記者:節能減排領域是國家重點扶持領域,也是北京銀行長期關注的業務發展重點之一。在這方面,北京銀行是否構建起了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
閆: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在北京銀行內部可以說已經建立起來,并在不斷完善之中。例如我們將國家環保標準鑲嵌到信貸管理的全過程,對不符合環保政策的項目、未達到環保要求的企業實行“一票否決”。在支持小微節能減排企業方面,我們已經摸索出一種可持續、可復制、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節能減排融資模式。截至目前,北京銀行已經累計向節能服務公司發放節能貸款158筆,金額共計12億元,估算年節能能力近67.2萬噸煤、減排約168萬噸二氧化碳。
記者:一般來說,一些小微節能減排企業自身尚處于成長階段,注冊資本金少,規模小,缺少抵押物,在經營方面又存在著輕資產、項目周期長等特點,根本無法滿足銀行最基本的貸款條件。面對這樣一些節能減排的小微企業,北京銀行是如何突破傳統理念給予貸款支持的?
閆:在節能減排貸款推進過程中,一些中小企業經常會因為缺少擔保方式而陷入“是先找項目再找錢,還是先找錢再找項目”的矛盾中。北京銀行大力發展“節能貸”融資業務,大膽創新擔保模式,采用未來收益權質押、知識產權質押等創新擔保方式,更好地解決了節能中小企業缺少抵押資產的難題。
同時,為進一步加大對節能服務公司的支持力度,北京銀行正在不斷拓寬合作渠道。2011年4月8日,北京銀行與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以下簡稱EMCA)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搭建節能融資服務平臺,以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加大對節能減排領域的融資支持力度。根據協議,未來5年內北京銀行將為EMCA會員企業提供意向性授信100億元人民幣,約形成年節能能力560萬噸標準煤,實現年減排二氧化碳1400萬噸。以北京為例,在國家首批備案的72家節能服務公司中,近30家已與北京銀行建立業務合作,約10家企業正在設計融資方案、積極推進業務合作。
記者:作為新興領域,節能減排領域的信貸風險也是不可忽視的。北京銀行在突破傳統理念支持節能減排小微企業的同時,如何做好風險防范?
閆:節能服務領域是個年輕的行業,對于銀行來說,這也是一個風險與機遇并存的市場。應該看到,節能減排企業群體憑借其專業能力正獲得快速發展,以2006年到2010年為例,節能服務公司由76家增長到782家,產業規模也從47.3億元遞增到836.29億元,增幅高達16倍并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趨勢。
北京銀行自2004年啟動‘世界銀行/GEF中國節能促進項目’二期工程以來,作為國內較早介入綠色節能環保行業的金融機構,始終以前瞻性戰略謀劃為統領,開展綠色金融業務。2007年我們與國際金融公司(IFC)簽署能效融資合作協議,成為全國首家與國際金融公司共同推出節能減排融資項目貸款的城市商業銀行。這個合作模式可視為我們在風險把控方面的一個創新。我們通過與IFC實行損失分擔的方式,創新合作模式、降低貸款風險,通過專家技術確認的方式對每筆節能項目出具意見,既解決了銀行對節能領域不熟悉的“心理障礙”,又解決了銀行對項目風險無法把控的技術難題,實現了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十分看中國節能企業的自有知識產權與未來發展空間。北京銀行將加大對節能減排領域客戶的關注和研究,不斷強化風險管理能力。
回首成長歷程,我們深刻認識到,低碳環保是每個企業的共同責任,綠色經濟是未來經濟的趨勢,綠色金融則是未來金融的方向。發展低碳經濟、迎接綠色革命,不僅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調整,更是未來國家和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北京銀行將著力構建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為推動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