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七屆六中全會將文化發展提升到了空前高度。
敏感的經濟界人士嗅到了先機:文化產業將進入戰略性大發展、大繁榮的階段,或許在未來十年,它將取代房地產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
文化確實到了該大發展、大繁榮的時候了。五千年的文化傳承、十三億人民對文化的巨大需求,按理來說應該孕育出強盛的文化及其相關產業,但令人遺憾的是,這恰恰是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短板。
美國憑借其發達的文化產業,在價值觀傳播上形成了全球的文化霸主地位,我國文化產業不管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與美國都相距較遠。這一方面說明了我們發展文化產業潛力巨大,另一方面則說明了文化產業發展任重道遠,當前阻礙文化大發展的桎梏尚未掃除,文化大發展依然困難重重。
作為文化名城的北京,匯聚了國內最豐富的文化資源。早在2008年,北京市政府就正式提出了大力發展文創產業的戰略,并率先出臺了一系列文創產業的扶持政策。
“十一五”期間,北京文創產業迅猛發展,增加值從2005年的674.1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1697.7億元,現價增長152%,比全市GDP增幅高48.5個百分點,占全市GDP 比重達12%,成為服務業中的第三大支柱產業。
雖然遙遙領先于其他地區,但北京文創產業的發展與其所擁有的豐厚文化資源相比,在產出規模、產出結構和產出質量等方面,難以令人滿意。尤其是結構上呈現的問題,著實令人深思。
我們通過對2009年、2010年北京規模以上文創產業收入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北京文化創意產業九大領域中,最能體現創意性和文化軟實力的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領域收入占比較?。ㄇ叭椇嫌媰H為16%左右),而且發展速度緩慢,遠落后于整體的平均增速,
2010年,北京文化藝術領域收入與2009年相比出現了負增長,增長率為-4.35%(其中國有增長率為-8.12%,民營為-5.2%),在九大領域中增速倒數第一;新聞出版領域增長率為10.26%,倒數第二;廣播影視領域增長率為12.16%,倒數第三。與整個文化產業超過20%的增長率相比,這三個行業增速緩慢。
與之相反,那些文化相關性較弱的領域,如軟件、網絡與計算機服務,廣告會展及其他輔助服務等領域,收入占比較大(三項合計將近70%),而且發展速度較快:2010年軟件、網絡與計算機服務行業增速為22.61%;廣告會展增速為24.91%;其他輔助服務更是達到了32.94%的高增長率。
耐人尋味的是:那些文化性較強的行業,幾乎都為國有資本所壟斷。由于文化資源集中在國資手里,最終造成了國有、民營在這些領域發展緩慢的“雙輸”局面。而那些文化性較弱的行業,市場開放性較好,民營資本占據主導地位,這些行業出現各種經濟成分皆快速增長的態勢。
這樣的情況不得不引人深思。記者在對文化企業的走訪和調研中發現,在文化性強的行業,雖然民營企業在內容創意上占優勢,但由于文化、金融等資源占有方面的弱勢,長期處于比較艱難的發展狀態,最終導致內容產業青黃不接、精品缺位。
事實上,只有在那些文化性強的相關領域形成開放競爭的行業環境,內容創意產業才能得到大發展;只有這些文化性強的行業得到大發展,一個城市才能形成很強的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這是文化產業大發展的核心。
“創意在民間”。一位著名的文化專家指出,我國民間早就擁有讓文化軟實力走出去的潛質。中國文化大發展,關鍵在于如何使民間的力量能在一個開放包容的環境充分發揮自身的文化自覺與創新。
一個特殊行業和
一群另類商人
一部作品帶活了一座城市,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2009年末,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視劇《大秦帝國》播出后,《大秦帝國》同名小說出現熱銷;到古都西安旅游人數明顯增長,突破了5000萬人次,是歷年最高;隨著隨后幾部的創作緊鑼密鼓,“大秦系列產品”也呼之欲出,舞臺劇、遺址公園、影視基地、網絡游戲、連環畫叢書,由此延伸的秦文化全產業鏈將逐步形成。
在這些輝煌面前,很少有人知道,為了這部多達六冊的鴻篇巨制面世,作者孫皓輝前后花了16年時間;僅寫作就費時8年。他辭掉工作,隱居海南專事寫作,忍受孤獨、精神和經濟上的多重壓力,最終才有這部曠世奇作的問世。
“出精品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文化學者周宣臣對記者說,當前社會的浮夸之風無疑不利于需要沉心靜氣的文化創作。
2007年,廳堂版《牡丹亭》發起人王翔巧妙地借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東風,應時推出同樣青春風格的“廳堂版”《牡丹亭》?!?00年糧倉與600年昆曲結合”的賣點以及對應現代人觀看習慣的縮減版,讓《牡丹亭》很快成為北京高檔文化演出的一個亮點,至今已經演出近500場。
從投資角度來看,這并不是一個理想的投資項目:巨額的租賃及修繕費,以及日常運營費,直到四年后的今天,也才基本做到現金流的平衡。要想收回當初的投資,還需要有一個更長的過程。
因為喜歡古文化,熱愛昆曲,漫長的投資回收期對王翔來說就不會顯得那么難捱了。在他看來,文化這個行業很特殊,當今中國文化的發展,需要有一群喜歡文化的人,真正懂文化的人,帶著誠意去尋找過去的文脈和文化,并基于對當代生活的深刻理解,才能做好傳承和發展。
北京天龍源文化投資公司董事長史晨源是一個文化人,原先經營著一個盈利能力不錯的溫泉度假村。賺錢后,他渴望實現自己的理想——打造一臺精品大型主題演出。與其他民營公司為租場地犯愁不同的是,他的 “圣水觀音”擁有自己的的演出場地——劇場就建在溫泉度假村內。
當演出與溫泉出現沖突時,史晨源最終選擇關閉了溫泉業務,專心做演出。并追加9000多萬人民幣的投資進行各種硬件改造,使得可以容納近三千人的演出場地盡善盡美。
即便演出場地不用花錢租,史晨源為硬件所投的9000多萬元完全收回投資,也得等到5年以后了。據記者了解,像天龍源這樣大投入的情況在演出行業只是少數,更多的公司還是采取租賃的形式減少投入規模。
“做文化并不暴利,它需要專業人士作專業的運營,投資回報期比較長?!?史晨源指出,在目前投機盛行的環境中,大資金很少愿意介入真正的文化項目?!暗菦]有大的長期投入,想出大的品牌是很難的?!?/p>
我們再來看一個民營出版商的例子,以便進一步了解這個特殊的行業和這個行業里的特殊從業人群。
29歲就已經是一家大型國有出版社最年輕的副社長,張業宏如果不辭職創業,原可不必生活得這么辛苦。
2009年,他以10萬元起家成立蜜蜂出版,專做文化藝術類有收藏價值的圖書出版,從創意入手。18個月后的2011年6月,當初的10萬元已經能撬動3000萬碼洋,實現資產總額已經超過630萬,凈利潤中大多數來自于創意所得。如今蜜蜂出版每年出版圖書近200種,在專業圖書市場上已經相當于國內中小型出版社的規模了。
蜜蜂可以說是在出版資源處于國有壟斷下,民營資本頑強生長的一個最好樣本。
當前出版行業資源主要掌握在國有出版社手里,民營企業生存空間極為有限。整個產業鏈中,只有內容策劃環節主要以民營企業或專業機構為主,通過文化創意等方式向各大出版社提供內容服務,并收取固定的稿酬或按圖書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收取版稅。
目前民營出版產品主要集中在三大領域:教輔圖書、大眾出版和專業出版。雖然體量不大,掌握的資源也較少,但是他們滿懷活力和發展沖動,在一些最具價值的創意領域顯示了很強的生命力,日積月累便也形成了獨有的高文化積累。
由于民營出版公司掌握了最有價值的創意環節,一批民營書商正在崛起。在專業出版領域甚至還出現了“國退民進”的狀況:無論是企業個體還是產業總量,民營公司的實力都大于國有出版;近年來,大眾出版領域崛起一批1-5億元的民營公司,而國有單個大出版社單純大眾出版的實力很少有超過2億元的。
據一家大眾類圖書經銷商反映,從供貨商數量來看,他們的業務中,國有出版與民營出版的比例是55:45;而從產品銷量來看,國有與民營之比可能是30:70,甚至20:80。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文化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產業,第一,做文化的人需要耐得住寂寞,創意從來不是流水線能夠打出來的,它需要資金的持續投入,更需要心靈的悉心釀造;第二,需要有大批喜歡文化的人長時間耕耘。創意的迸發需要長期的文化積累,沒有長時期的孕育,很難打造令人震撼的作品出現;第三,文化絕不是一個暴利的行業,它的投資回收期很長;第四,一個成功的文化產品能產生巨大的爆發式增長,不僅能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也是人類精神的寶貴財富。
這幅圖景或許是中國文化產業的最真實處境:當創意人士坐在工作室里潛心創作的時候,門口徘徊著的是等待政績的官員或者著急獲取回報的投資家。
“文化這個行業呼喚那些有責任心、有追求的文化人,這樣的文化人潛心創作才能出精品。”文化學者周宣臣稱,無論是政府還是投資人,都需要認清這個行業的本質。
戴著鐐銬跳舞
因資金鏈斷裂,號稱中國最大的民營連鎖書店“光合作用”面臨倒閉。
這一消息在網上商城步步緊逼、實體書店節節敗退的大背景下并不顯得突兀;可是,當把這則消息和“全國上下文化大發展”的大背景聯系在一起時,它又顯得頗為觸目驚心。
據說,在消息見報后,廈門政府專門成立了“光合作用企業重組協調小組”,多家企業家也有意向光合作用注資。但記者采訪的某專家表示,“光合作用”這樣的企業命運應該更多從經濟的角度去考慮:如果我們的政府能夠像新華書店那樣一視同仁對待民營書店,不歧視,不袒護,維護好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民營書店自有它的前途。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北京的幾個文化性較強的行業中,混合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快,而不管是國有還是民營企業,單純的所有制企業發展速度均較慢。2010年文化藝術行業中,混合經濟增長率為22.97%,同年國有和民營均為負增長,其中國有增長率為-8.12%,民營為-5.2%。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奇怪的現象呢?
上述專家指出,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目前文化資源過多集中在政府或國有資本手里,由于缺乏競爭機制,這些資源運營效率低下,有的資源甚至荒廢”。民營企業雖然有很強的發展沖動,由于體制上的原因,即便是那些被國有企業荒廢的資源,他們也很難夠著,只能望洋興嘆。
以2010年北京規模以上文創企業收入為例:在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這三類處于文化核心位置的行業,國有資本占比分別為81.5%、72.6%、70.1%;而同期民營分別只占4.9%、8.2%、3.5%!
“混合所有制企業則有效地實現了資源和效率的對接。因此,當民企和國企均出現負增長時,它們仍能保持較高的增速?!痹搶<冶硎?,如果能逐步放開各種限制,取消橫亙在民營企業面前的森嚴壁壘,使這些資源得到有效對接,則一定能夠促進文化繁榮。
文化資源擁有的不對稱,使得民資在發展中遭遇許多尷尬。即便是在市場開放程度相對較高,民營與國有各領風騷的的電視劇行業也是如此。
某電視制作公司老總告訴記者,“在政策限定和行業壁壘面前,民營企業發展,就像帶著鐐銬跳舞?!?/p>
雖然這幾年市場上最受追捧的電視劇80%為民營公司出品,在電視劇產業鏈中,最具話語權的不是上游的編劇或制作,而是下游的電視臺?!澳壳皣鴥入娨晞?0%以上的收入都是通過向電視臺銷售來實現的。”電視臺都是國有的,電視劇發行價格主要取決于電視臺的購買和播出需求。因此,要想有好的發行,那些民營制作公司都必須與電視臺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反之則難以生存和發展。
一般來說,品牌電視制作公司為了加速公司資金周轉、緩解資金壓力,在電視劇攝制階段就通過協議的方式將未來電視劇的版權(主要是播映權)提前銷售給電視臺,一般在預售時可回籠50%的資金甚至更高。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除非制作公司和電視臺領導有著比較好的個人關系,或者把發行交給與電視臺有著很深人脈關系的發行公司做。
當然,有些制作公司也在走“聯合經營”的捷徑,與電視臺進行深度合作:讓電視臺從劇本策劃階段就開始介入,以前期投資或買斷的方式把控購劇前端。
“現在好的電視劇毛利率水平基本在30%左右。”他告訴記者,如果和電視臺關系不錯,能夠進入黃金時段播出,毛利水平會略高于平均水平,非黃金時段播出的一般電視劇則低很多,有的甚至不能盈利。
如影隨形的生存壓力使得民營制作公司不僅需要劇本上下功夫,還要在與電視臺搞好關系上下功夫。
“好關系和好劇本一樣重要?!?/p>
出版行業的壟斷顯然比電視劇行業又高出了許多。
國有出版社一般擁有較多的政策資源,除了擁有象征出版權的書號,還有稅收優惠,以及國家和地方的保護,如教材出版和租型,各種名目的政府出版,各地也將多銷版本書作為考核當地新華書店的重要指標。
據記者了解,目前國有出版社的利潤來源,總體可分為五大部分:一是各種教材,二是系統教輔,三是與民營公司合作出版,四是黨政用書與政府項目,五是自帶經費的出版,還有少量的自主策劃圖書。這些利潤來源中,很多利潤的獲得都與專有出版權和政策保護密切相關,其中教材與教輔利潤就占約70%-80%份額。
因為有政策保護和書號資源,國有出版社一旦成立,縱使經營再糟糕,也沒有一家倒閉或破產。除了政府給予的資源和項目,最差的出版社,只要有書號,他們也可以靠自助出書和買賣書號生存,生存狀態穩定而持久。
民營出版公司的狀態則是產業內,體制外。北京主流的民營出版公司,大多是從90年代開始從事出版,21世紀之后正式注冊的出版公司,也就是說,目前經營時間最長的民營出版企業,也才10余年。此外還有大量隨時進入隨時準備退出的小公司。
這些公司沒有出版權,也幾乎沒有什么政策資源,活躍的領域也多是市場競爭較為競爭的地方,比如市場化教輔和大眾出版領域,或者其他更具創新精神的領域。他們的利潤大部分通過市場競爭獲得的,市場化利潤約占民營書業利潤95%以上。據說即使是最優秀的民營企業,也只是三五年風水輪流轉,經營風險很大。
“由于政策壁壘的限制,同樣出版一本書,民營成本要比國有高很多?!睆垬I宏表示,其實進入出版行業的民營公司都有意愿做好書,但殘酷的生存壓力逼得他們只能先找產品研發費低的作品維持生計?!凹词顾麄兿胱龈呶幕e累的項目,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文化資源需要從政府和國企手里釋放出來。” 王翔告訴記者,《牡丹亭》的成功模式其實是可以復制的,這也是他們一直致力的事情。但由于符合他們定位的演出場所都在政府手里,跟政府談這樣的合作太難了。
文化繁榮呼喚“文化資本”
一個月前,宋莊“第七屆文化藝術節”盛大開幕。借著“文化改革”的東風,這個早已聲名遠播的文化產業集聚區有了更遠大的抱負。在畫家栗憲庭看來,宋莊也許將來會成功,但那并不會是屬于文化藝術的成功,只屬于地產的輝煌。
這個北京郊區普通的村莊因為藝術家們的聚集,變成了中國社會一個罕見的自發形成的當代藝術群落,并且為當地政府和農民都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在栗憲庭看來,今天的宋莊已經不再是藝術的宋莊了,不管是眾多潦倒的畫家、村民還是政府,都更相信資本的力量。一個又一個大項目落戶,宋莊的土地飛速增值,使得他最初希望通過政府與在宋莊的基層組織合作,建立一個良性藝術產業環境的實驗最終灰飛煙滅。
“不關心藝術創作,心不在藝術上,必然不會成功。”政府要政績、村民要效益,當藝術遭遇生存,宋莊的藝術變得蒼白無力了。
這是文化與資本的急利性相遇的尷尬。
文化的發展需要資本的投入,但這個資本必須有文化資本的屬性:它要懂得文化,起碼尊重文化,它不能急功近利,它追求的是合理的投資回報率,沒有暴利的奢望,甚而至于,它有一種期望文化精品出現的沖動#8943;#8943;
在當前“快速發展、快速掙錢”的大環境下,要找這樣的資本與文化對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目前涌入文化領域的投資大軍,投機者眾,沉下心做事者寡?!?北京龍鳳之邦國際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小童認為,當前很多打著文化旗號落地的項目,其實并不是文化項目;而真正的文化項目,資本鮮有問津。
馬小童告訴記者,幾年前她從事一個跨文化的培訓項目,面臨資金瓶頸,四處找錢,幾乎每見一個人都要解釋自己公司所作的事,就是為走進中國的外企員工進行中國文化的普及與培訓,讓他們準確地理解中華文化,以便更好地適應和融入當地的工作和生活。
很多投資人初聽都表現出濃厚興趣,但進一步了解后發現,每次培訓課只能收幾十美元之后,都笑著搖頭走了。
“都認為這是個好事,但誰會為掙這種辛苦小錢投資呢?”
文化這個行當,沒錢做不了,有錢沒文化也做不了;一般來說,這個行業不是一個暴利行業,而且往往需要一個長期投入才能獲取回報。目前國內的資本均較為投機,他們往往需要短期內獲得豐厚回報,這使得文化與資本的對接出現比較大的障礙。
缺乏“文化資本”,文化產業大發展就有些遙不可及了。
顯然,如何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投資領域,成為真正的“文化資本”,政府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政府在文化管理上恐怕需要具有更為開放和包容的胸懷,讓民營資本和國有資本在獲取文化資源上處于比較公平的地位,以便于營造一種更加寬松的文化發展環境,讓民營資本對文化產業有穩定的政策預期,這樣社會資本才會放心進來。
其次,政府作為公共服務的購買者和提供者,需要向民營文化企業釋放市場,讓民營企業有更多從事公共文化產品的生產和創作的機會。
“市場供給往往比資本供給更有效。” 張業宏告訴記者,他們公司正在做一個文化主題的動漫制作項目,“這個項目已經列為文化部的項目,但卻是以國有出版社的名義接的,雖然我們能干,但沒有資格?!?/p>
“政府有必要制定文化的精品戰略。”周宣臣指出,社會是浮躁的,資本也是浮躁的,但政府不能浮躁。政府擬應做一些引導,采取一些政策支持措施,鼓勵那些真正潛心于精品文化藝術創作的項目。
此外,針對文化與資本對接的障礙,政府需要創新文化產業的資金支持方式,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文化領域。
記者了解到,文化企業大多是輕資產公司,一般沒有固定資產抵押,這使得他們在獲取銀行貸款時遭遇種種困難。雖然目前已有銀行推出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或版權質押貸款,但真正通過銀行評審的企業鳳毛麟角。由于第三方獨立的評估機構的大量缺位,使得銀行和企業之間的通道不通暢,銀行在執行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不得不需要企業提供反擔保,而這種現狀在短期之內很難解決。
“比較有效的做法是成立文化企業貸款擔保的風險補償金?!蹦成虡I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部門的老總表示,銀行資金比較適合文化企業對資金的要求,關鍵是如何降低銀行對文化企業的信貸風險。政府成立風險補償金,可幫助擔保公司和銀行適當降低擔保條件,讓信貸資金以市場化的手段向更多文化企業項目傾斜。
這位老總還進一步表示,對于一些重點的文創項目,政府可成立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引導基金,以風險投資和天使投資為主,鼓勵社會資本以股權投資的形式進入那些具有廣闊市前景的文化項目。
“文化投資需要一種靜氣。在當前各種各樣投資熱潮此起彼伏之際,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投資人,能認識到這一點都是至關重要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