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引起早產相關因素。方法:收治早產產婦144例,經產婦41例,初產婦103例。其中醫源性早產39例,自然早產105例。分析自然早產和醫源性早產產婦中人流史、胎兒畸形、胎膜早破、雙胎、臀位、妊娠高血壓疾病、前置胎盤、其他不明原因等情況。結果:在本組早產產婦中,醫源性早產39例(27.11%),胎膜早破共51例(35.4%),雙胎妊娠共24例(18.6%)。可以看出,引起早產的前3位因素主要是胎膜早破、醫源性早產和雙胎妊娠。人流史在自然早產和醫源性早產產婦中發生率較高,胎兒畸形在醫源性早產中發生率較高。結論:導致早產的前3位因素主要是胎膜早破、醫源性早產和雙胎妊娠,在妊娠期要加強產前保健,積極預防胎膜早破,控制感染。在孕前要減少人流次數,有助于減少早產發生。
關鍵詞 早產 因素 調查
早產是以妊娠在28~37周前而中斷妊娠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引起早產的原因很多,但因為早產而降生的孩子死亡率較高,因此,防止早產是降低圍生兒死亡率和提高新生兒素質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選自早產病例,分析其引起早產相關因素。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6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早產產婦144例,以上早產病理診斷符合《婦產科學》第6版中早產的診斷標準:妊娠滿28周,不滿37周的分娩為早產。本組早產患者中,經產婦41例,初產婦103例。其中醫源性早產39例,自然早產105例。早產分自然早產和醫源性早產。自然早產為臨床和胎膜早破發生的早產,醫源性早產是因為產科合并癥或并發癥原因導致妊娠提前終止。
方法:分析自然早產和醫源性早產產婦中人流史、胎兒畸形、胎膜早破、雙胎、臀位、妊娠高血壓疾病、前置胎盤,其他不明原因等情況。
結 果
自然早產和醫源性早產產婦中導致早產因素分析結果。在本組早產產婦中,醫源性早產39例[27.11%(39/144)],胎膜早破共51例[35.4%(51/144)],雙胎妊娠共24例[18.6%(24/144)]。可以看出引起早產的前3位因素主要是胎膜早破、醫源性早產和雙胎妊娠。人流史在自然早產和醫源性早產產婦中發生率較高,胎兒畸形在醫源性早產中發生率較高。
討 論
引起早產的原因很多,但因為早產而降生的孩子死亡率較高,因此,防止早產是降低圍生兒死亡率和提高新生兒素質的主要措施之一。導致早產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早產可能與多種因素相關,如產婦生活方式、心理狀態、孕期是否發生感染、遺傳、子宮異常及妊娠合并疾病等。在早產中,部分早產沒有明確的病因可查,把此類早產稱為特發性早產,也有認為與內分泌調節失衡有關[1]。
本文結果顯示,胎膜早破是引起自然早產的主要因素。在正常情況下,妊娠中期以后,胎膜停止生長,到了妊娠晚期,胎膜開始變薄。而維持胎膜彈性和張力主要是胎膜中結締組織中的膠原纖維及彈性纖維。引起胎膜多種因素中,多數學者認為生殖道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因素,常見病原體主要有B族溶血性鏈球菌、沙眼衣原體、生殖支原體、淋球菌等,病原體可產生內毒素,內毒性刺激胎膜產生細胞因子而促發胎膜早破。在內毒素作用下,前列腺素產生,引發子宮收縮,導致胎膜早破而早產。再者,以上病原體可產生蛋白水解酶,能夠水解胎膜細胞外物質,使組織的張力度下降,膠原纖維減少,胎膜脆性增加,從而引發胎膜早破。
另外,多胎也是引起胎膜早破的因素之一,由于多胎,子宮過度膨脹而誘發宮縮或使胎膜早破而早產。胎位不正則因先露高低不平而造成前羊膜囊壓力不均或較小先露時宮頸機械性過早擴張而致早產。
本文結果顯示,不管是自然早產或醫源性早產中,有人工流產史的產婦所占比例較大。提示人工終止妊娠也是引起早產的一個高位因素。多數學者認為人工流產可引起宮頸內口發生不同程度損傷,從而引起宮頸功能不全,在妊娠晚期,隨著宮內壓力增加,宮頸口容易擴張,從而易引起早產。胎兒畸形是圍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以神經管畸形為多見。本文結果顯示,在醫源性早產中,胎兒畸形發生比例較大,不但增加了圍生兒死亡率,同時也使產婦早產率增加[2,3]。
根據以上早產相關因素,要做好早產的防治工作。首先要做好產前保健,定期進行產前檢查,特別是有早產史和流產史的要做好早產預測;多胎、羊水過多、子宮發育異常的要臥床休息,做好保胎工作。對于妊娠期疾病,要及早治療,確保胎兒健康。如妊娠高血壓疾病和生殖系感染等。在妊娠期間,要消除緊張情緒,保持心情愉悅,降低勞動強度,合理飲食,戒煙戒酒,孕期要避免性生活。要重視宮縮監測,對經常性腹痛,要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 王平.148例早產的相關因素分析及其新生兒Apgar評分統計[J].中國醫藥指南,2010,8(13):109-110.
2 劉昌寶,詹志義,劉寧.55例早產兒死亡原因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122-123.
3 黎襯開.早產合并胎膜早破的發生因素及妊娠結局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2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