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源性胸痛(ECP)包含多種疾病,臨床表現多樣,輕重不一,有些癥狀酷似心絞痛,反復發作,容易誤診為冠心病(CHD)。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誤診為冠心病的ECP患者32例,現分析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齡39~70歲,平均年齡45.2歲。有消化性潰瘍病史者4例、高血壓病史9例、高脂血癥6例、糖尿病5例。全部經心電圖(ECG)、動態心電圖(DCG)、超聲心電圖(UCG)、運動試驗、心肌酶學檢查排除CHD。3例患者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最后排除CHD。
臨床表現:均以胸骨后疼痛為主要癥狀。大多為平臥、飽餐后彎腰及劇烈活動誘發,飲酒后誘發胸痛3例,胸痛部位以中下段胸骨后及劍突下為主。疼痛性質表現為絞痛、悶痛10例,灼樣疼痛22例。持續時間3~90分鐘,其中持續時間大于15分鐘的24例,臥位時加重9例,大多能自行緩解。伴心悸、胸悶陣發性絞痛18例,疼痛向頸、背、肩放射5例,胸痛時做ECG均正常,UCG、DCG均正常,運動試驗全部呈陰性。胸痛較劇烈,疼痛持續30分鐘以上3例,動態觀察心肌酶學均正常。
誤診情況:誤診為心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例。
結 果
全部患者均經胃鏡和(或)消化道鋇餐檢查,陰性者再做食管下段pH值監測。引起ECP的原發疾病:滑動型食管裂孔疝2例,食管彌漫性痙攣3例,賁門失弛緩癥1例,胃食管反流(GER)26例。GER患者給予制酸劑奧美拉唑及胃動力藥嗎叮啉、戒煙酒及避免誘因等治療,癥狀均緩解。2例手術后癥狀消失。部分病例追蹤觀察半年無胸痛癥狀發作或發作明顯減少。
討 論
誤診分析:食管源性胸痛是指由食管疾病或食管功能障礙引起的胸痛,其典型癥狀為燒心伴有胸骨后或胸骨下發作性疼痛,也可表現為鈍痛等性質,飲酒、刺激性的食物、運動、情緒緊張等均可誘發,多在飯后發生,尤其飽餐后更易發生,特點與心絞痛很相似,故極易誤診。本組患者大部分(90.6%)誤診為心絞痛,多因飽餐后活動誘發,此與心絞痛的誘因相似。有部分患者胸痛發作時,自認為心絞痛發作,含服硝酸甘油,疼痛的自然緩解誤認為是治療有效,如果此時作ECG正常,可能誤為心絞痛緩解后的ECP。本文有2例食道裂孔疝被誤診為心肌梗死。此例患者既往均有反復胸痛發作史。此次發作時持續時間長,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雖然心電圖無明顯異常,仍考慮心肌梗死,患者此時的食管源性癥狀(惡心、嘔吐、腹痛等)誤認為是心肌梗死的伴隨癥狀,當心電圖動態觀察、心肌酶學及肌鈣蛋白檢查均陰性排除心肌梗死后,才考慮到食管源性胸痛。
經驗教訓:近年來,由于多種原因CHD發病率顯著升高,CHD的高致殘性及致死性使得患者及臨床醫生均對此疾病高度重視,加之部分臨床醫生基本功不扎實,問診及查體不細致,對于具有CHD易患因素的胸痛患者,往往只考慮到CHD。因此,對于胸痛患者:①應仔細詢問疼痛的性質、部位、持續時間、誘發因素、放射部位等,本組大多數胸痛為中下段胸骨后及劍突下燒灼樣疼痛,大部分(24例)患者胸痛時間持續15分鐘以上,有9例臥位時加重,僅5例有放射痛,而典型心絞痛大多為中下段胸骨后或心前區壓榨樣絞痛、悶痛,疼痛時間多不超過15分鐘,常伴有放射痛;②應仔細詢問疼痛緩解時間,本組中胸痛自行緩解及含服硝酸甘油后緩解時間均較長,而典型心絞痛當去除誘發因素、休息、含服硝酸甘油后能立即緩解;③應仔細詢問是否有ECP癥狀,本組75%的患者具有反酸燒心、惡心等ECP癥狀,其中4例有潰瘍病史,這些癥狀的詢問對鑒別診斷有很大幫助。④對癥狀不典型,診斷有困難的患者應該及早進行有關檢查,如上消化道鋇餐、胃鏡、食管下段pH值監測、心電圖、DCG、UCG、心肌酶、肌鈣蛋白等,甚至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以明確診斷。
總之,全面細致的了解CHD(心絞痛心肌梗死)、食管源性胸痛的臨床特點詳細的病史詢問、必要的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是減少誤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