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圍手術期 護理 老年 骨折
老年人股骨頸部骨小梁數目減少,至股骨頸脆弱,老年人反應較差,使髖部應力集中于股骨頸部,造成股骨頸骨折。手術治療股骨頸骨折較保守治療病程短,效果好,為目前重要的治療方法。2005年1月~2009年9月手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30例。現將圍手術期潛在的護理問題總結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齡60~80歲,人工股骨頭置換術22例,內固定術8例,住院時間7~20天。
圍手術期潛在護理問題
病情復雜:老年患者多數患多種疾病,病情發雜,變化快,對手術的耐受性差,隨時可能發生意外。
心理問題: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日漸衰老,加上病痛的折磨,易產生焦慮、悲觀、失望的心理,加之擔心手術效果以及高額的治療費用等,是心理負擔加重。
環境溫度的影響:老年患者由于血管收縮、舒張功能降低,使皮膚對冷熱的調節差,致使老年人適應冷熱的能力下降。環境溫度對老年患者影響較大,溫度過低會是老年人體溫過低、受涼感冒,甚至影響傷口愈合,溫度過高是老年人煩躁不安。
術后患肢護理問題:術后翻身及活動不當易導致內固定松動,變形,對合良好的骨折端移位,影響手術效果。
皮膚護理問題:老年人因皮膚彈性差,加上體位限制,極易出現壓瘡。大小便時放置便盆不當也易擦傷皮膚。
感染:因外傷、手術、長期臥床活動減少、留置尿管等原因,易發生傷口,手術傷口感染、墜積性肺炎、尿路感染。
深靜脈血栓形成:由于老年人血流緩慢、血脂高,加上骨折后長期臥床活動減少,易形成深靜脈血栓。
關節僵硬及肌萎縮:術后活動受限易導致患肢關節僵硬,肌肉萎縮,肌力減退。
護理對策
做好術前準備,密切觀察病情:配合醫生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是手術安全有效的保障。若由于其他疾病影響手術時,應及時請相關科室科室會診,采取有效措施使患者機體功能調節至能耐受手術的最佳狀態。術中、術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常規心電監護,出現病情變化及時處理。
心理護理:與患者做好溝通,向患者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可靠性、安全性。讓患者知道本科室以往所做此類手術效果滿意,手術由技術過硬的醫生主刀,解除患者疑慮。對于重要的、關鍵的治療環節問題,要反復強調、講解,打消其疑慮,獲得患者和家屬的理解、配合。關于費用問題,護理人員避免在患者面前催交住院費,同時提醒家屬不在病室內談論費用問題,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
保持室溫:調節室溫在22~24℃,使患者感覺舒適。
做好術后患肢護理:患肢穿丁字鞋,使患肢保持中立位。翻身時患肢和身體成一直線,嚴禁足尖外旋。
做好皮膚護理:安置患者與牽引床上,保持床單、被褥干燥平整。術前及術后麻醉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后,指導患者雙手抓住拉手做引體向上。高齡體弱患者經反復講解仍不能將臀部抬離床面,可臀部墊氣圈2小時于平臥2小時交替。也可在術后6小時協助患者向健側翻身2小時與平臥交替進行。骶尾部、穿丁字鞋患肢足跟部定時按摩。受壓處皮膚用無菌棉簽蘸0.5%碘伏涂擦,待干后再擦紫草油預防壓瘡效果好。
預防感染:病室每天開窗通風2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時。紫外線消毒室內空氣1次/日。術前、術后規范使用抗生素預防切口感染。術后6小時翻身、叩背、指導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人?、咳痰者給予霧化吸入,2次/日。囑患者多飲水,以沖洗膀胱。保持外陰清潔,做尿道口護理2次/日,保持尿管引流通暢,病情允許盡早拔管。注意觀察切口引流液的量及顏色,保持切口負壓引流,倒引流液擠壓引流球時反折引流管,嚴禁引流液倒流。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及時換藥。
預防血栓形成:麻醉清醒后,指導患者開始做股四頭肌舒縮活動,活動踝關節及趾關節,每小時10次,以防靜脈血栓形成。密切觀察患肢皮膚是否發紅,皮溫是否正常,有無腫脹,觸及皮膚有無條索感等。
功能鍛煉:術后第1天,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下肢肌肉舒縮活動,伸屈足趾,踝關節背伸?;顒臃秶c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強度由弱到強,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術后第2周可扶患者坐起,指導下肢直腿抬高運動和膝關節伸屈運動,防止發生膝關節活動障礙。手術2周后患者可坐床邊,雙小腿垂床旁進行主動屈伸膝活動。4~6周經X線檢查證實無明顯骨質疏松時,提示內固定確實牢靠,可開始部分負重,經X線證實完全愈合后才可正常使用患肢。患者出院時做好出院指導,交代注意事項,鼓勵患者繼續行功能鍛煉。
老年人不同于一般的成年患者,有其自身的生理、病理、心理特點。因此需要護理人員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進行積極有效的護理,指導患者早期功能鍛煉。本組患者經圍手術期護理,均治愈出院,隨訪恢復良好,大大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修英,張會琴,畢淑翠.預防老年人跌倒的效果觀察[J].臨床護理雜志,2006,5(2):44.
2 徐琴.碘伏、紫草油預防壓瘡的護理體會[J].臨床護理雜志,2006,5(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