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優質護理 醫院環境 人性化
目前國外醫院環境的發展,越來越重視醫療環境的人性化,注重環境品質的優化和提高,追求與整體醫院模式相適應的整體醫院環境,尋求適用醫療技術與情感平衡,突出自然生態環境的“綠色醫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醫院規模對象化與功能綜合化:隨著醫院規模的適中,醫院功能逐步由單純醫療型向醫療、保健、預防、康復綜合型發展,為公眾提供高質量、高效率、高水平的多層次、系列化、綜合型醫療服務。②醫院建筑布局趨向合理:在大型醫院的布局上,趨向于較密集型的總體布局。過去傳統分散式的布局,已成為組團式建筑群所代替。醫院的建筑布局、樓群造型和內部結構,除了注重醫學美學和建筑美學以外,更重視實用配套,適應功能綜合化的需要。③崇尚綠色建筑:醫院建筑充分起到協調社會、人與環境關系的高情感和人情味的作用。將回歸自然的生活氣息引進醫院。醫療用房注重形態的改變。趨于單床室、小型化和家庭生活化,營造了一個充滿文化氣息、公園式、賓館式的就醫環境。減少住院患者的陌生感,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通過學習和借鑒,由開始的“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試點,逐漸向全院普及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探索創新護理模式。通過改善環境,將基礎護理作為工作重點,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人性化的護理服務
有相對較多的護理人力資源:美國加州新法要求醫院全天維持護士患者5:1的比例,即使如此護理界仍強調他們十分缺乏護士。在其他國家如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地,也存在著護士不足的現象。政府采取各種優惠政策,包括從海外招募國際護士,以鼓勵更多的人加入到護理隊伍中。
護理服務:在美國的醫院,做口腔護理用的是密封海綿球式各種果汁味濕棉簽。血氧含量顯示器的監測是戴在手指上的戒指式[1]。在日本,護士大部分時間總是在巡視病房。除交接班,準備輸液和做護理記錄外,很少會看到護士扎堆待在辦公室內。并且一切護理工作幾乎全部有護士承擔,患者家屬只是起到探視作用。
對本院優質護理服務的啟示
創造優良的醫療環境,合理配備人力資源:醫院病房的設施更為人性化,設立溫馨病房,滿足不同層次患者需要。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的休養環境。改變護理人員著裝,由單一的白色更換為粉色、淡綠色和淡藍色,可以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心理,縮短護患之間的距離。病區內配備開水器、微波爐等。走廊鋪設防滑地板,走廊墻壁兩側安裝方便患者行走的扶手,各種標牌顯示清晰等。在人力資源配備上,提高護士患者比例,由原來0.3:1提高到0.5:1,以便為患者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務。
規范護士禮儀服務及語言行為:為了使禮儀服務變為行為規范,并落實到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中,新患者進入病房后,護士主動站立問候迎接,帶領家長熟悉病區環境,介紹有關事項及病區設施。護士主動而熱忱的服務能使家長緊張的心情得到放松。關心和體貼的語言使和家長感到被人尊重和被人理解。縮短了護患間的距離。我院成立有護士禮儀培訓隊,每周由指定人員定時參加培訓。之后由該成員在所在科室進行推廣培訓,以此來提高全院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每個科室每周都會進行一個明星護士評比,以建立起監督機制。
提高護理人員基本素質:①轉變護理人員的觀念,全員培訓,邀請知名專家來院講課,每周定時定點進行全院新護士培訓。科室里每月都有知識技能考核。全院設有專科護士人才庫。英語興趣小組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模式。②夯實護理人員的“三基”。通過培訓、觀看錄像等方式,規范護理人員的臨床護理技術,組織業務學習和專題講座,提高護理人員的基礎知識和理論水平。
通過以上努力,使護患溝通、禮儀服務更加規范化,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劉艷.規范化服務在護理工作中應用的體會.中國社區醫師,2007,9(24):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