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面癱多起病突然,恢復較慢,治療時間相對長,病人顧慮自身形象,擔心預后,故治療心切,希望能盡早康復。筆者通過臨床觀察,切實做好面癱患者治療過程中面肌功能的康復指導和鍛煉,對縮短病程,防止后遺癥有良好效果。
關鍵詞 面癱 面肌功能鍛煉 促進康復
面癱俗稱口眼歪斜,西醫稱面神經炎或面神經麻痹。中醫認為本病多因脈絡空虛,風寒或濕熱之邪乘虛侵襲面部筋脈,以致氣血阻滯,經脈失養,肌肉縱緩不收而成。西醫則認為是莖乳孔(面神經管)內組織急性非化膿性炎癥和水腫,使面神經受壓或面神經本身的炎癥所引起的周圍性面神經損害。
面癱的臨床表現:起病突然,患側顏面不適,麻木、發緊或板滯,或有耳后疼痛,口眼歪斜,額紋消失,眼瞼閉合不全、畏光、流淚,鼻唇溝變淺或消失,嘴角低,鼓腮吹氣時口角漏氣,口角易流涎,笑時口角向健側歪斜,吃飯時常嵌留飯菜在齒頰之間,飲水漏水,有的可伴舌前2/3味覺減退、聽覺過敏等。
近半年來,我科收治面癱患者較多,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配合全面的優質護理,取得滿意療效。中醫選用電針、溫針、艾灸、推拿、拔罐、梅花針、熱奄包,內服牽正散加減,以溫通經絡,祛風散寒,活血舒筋。西醫給予抗炎、抗病毒、脫水藥靜脈滴注,以減輕水腫,減少面神經受壓時間,改善癥狀,并內服甲鈷胺、維生素B1等以營養神經。治療必須配合精心的護理,良好的護理是面癱治療成功的重要因素,結合我科開展優質護理,大大增加了和患者交流的時間,這對指導、教會并監督患者癱瘓面肌的功能鍛煉成為可能,單純性周圍性面癱患者通過規范訓練,大大縮短病程,成功治愈。現介紹如下。
面癱患者的康復,除應做好生活起居指導、情志護理、飲食護理外,尤其應該做好促進面神經功能恢復的康復訓練。通過臨床觀察,筆者認為,這是護理內容的重中之重,直接影響治療的效果。而單純周圍性面癱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均不受影響,通過指導完全能達到自主訓練。
康復計劃
穩定思想,取得信任,積極配合:面癱患者多起病突然,恢復比較慢,治療時間相對較長,病人擔心預后,再加上面癱引起外觀形象改變而羞于見人,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改變及情緒變化。首先要為患者提供本病的簡單治療、護理及預防知識手冊,讓其了解本病發生、發展及治療過程,以及我們的治療手段和醫護技術力量,并介紹治愈成功的病例或采用現身說法等,以穩定思想,取得病人的信任,充滿信心,積極主動配合治療,促進康復。而不會操之過急,影響療效。
康復訓練目的:通過積極、有效、規范的康復訓練,疏風通絡,行氣活血,溫經散寒,緩解面部痙攣,改善面部血液循環,減輕病邪對面神經的損害,促進神經功能的自我修復。
意義:縮短病程,減輕患者痛苦,并防止癱瘓面肌萎縮,功能受限。
方法:①熱敷:急性發病期(7天內),適當休息,防風寒,注意面部的持續保暖。教會患者患側面部及耳后進行濕熱敷(白開水或中藥煎湯熱敷),每天2~3次,每次15到20分鐘為宜。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及骨膜水腫,減輕水腫對面神經的壓迫,防止神經功能持續受損。因患者面部麻木,應嚴防燙傷,注意眼睛周圍不可久敷,防止眼結膜充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②按摩:患病早期,患者患側面肌幾乎無自主運動,故應進行患部面肌的被動運動,以舒緩神經,袪風散寒,行氣活血,改善面部血液循環,使神經肌肉傳導恢復,改善各神經肌肉的麻痹狀態。熱敷后即行按摩,每天1~2次。患側為主,健側為輔,按摩前應確保雙手溫暖,力度要均勻、柔和、適度、持續、穩重、部位準確,嚴防過度用力損傷面部皮膚,也可擦少量乳液潤滑,保護皮膚。a.穴位按摩:患者取坐位,頭部靠墻,保持穩妥,行面部穴位按揉,以食指端為術端,作環形按摩或上下按摩,指力由輕到重,以微酸為度。取穴:不能蹙額——印堂(兩眉連線的中點)、陽白(目正視,瞳孔直上,在眉上1寸處);抬眉困難——攢竹(眉毛內端,當眶上切跡處)、魚腰(眉毛的中點)、絲竹空(眉梢凹陷中);閉目不全——睛明(目內眥上方1分處)、四白(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中);人中溝歪斜——水溝(人中溝中上三分之一交點處);鼻唇溝變淺——迎香(鼻唇溝中,鼻翼外緣中點旁開5分);頦唇溝變淺——承漿(頦唇溝的中央);口角歪斜——地倉(四白穴直下,口角旁4分);頰車(下頜角前上方一橫指凹陷中,咬緊牙時,當咬肌的最高隆起處);聽覺過敏——聽宮(耳屏前,下頜關節髁狀突的后緣,張口呈凹陷處);聽會(耳屏間切跡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后緣,張口有孔);翳風(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緣的凹陷中)。b.配穴:風池(平風府穴,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肩井(在大椎穴與鎖骨肩峰連線的中點);合谷(手背第1、2掌骨之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足三里(犢鼻穴下3寸,當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太沖(在足背,第1、2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能通筋活絡,調和脾胃,舒肝解郁,活血,解痙。護士應特別注意指導患者正確找到穴位,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并循序漸進幫助患者記住穴位所在,方便正確進行自我鍛煉。c.面部按摩:先輪刮眼瞼:用食指及中指端從目內眥向外均衡輪刮眼瞼各20~30次,輕揉眼皮20次;再指擦鼻翼:用兩手食指端分別從鼻根兩側向下擦至鼻翼兩旁迎香穴20~30次;再掌揉頰車至地倉:用同側手掌大魚際肌或小魚際肌緊貼病側頰車穴(咀嚼肌),邊揉邊移至地倉穴,往返30~50次;最后干洗臉,雙手從下至上抹擦整個面部后,沿癱肌收縮的方向環形按摩癱肌并牽拉至耳后,每次3~10分鐘,以面部微熱為度。特別注意熱敷按摩后勿受冷風吹襲,忌冷水洗臉,不吃刺激性食物,加強保暖,嚴防感冒。③后期面肌主動運動:發病10天左右,觀察患者患側面肌有輕微自主運動即可開始面肌自主功能鍛煉。指導患者每天自行對著鏡子做皺額、抬眉、閉眼、聳鼻、努嘴、吹口哨、張大嘴、示齒、鼓腮等動作,每個動作做2個八拍或4個八拍,每天2~3次。鼓勵患者用患側咀嚼進餐,注意飯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潔。閑時可咀嚼木糖醇口香糖,以鍛煉咀嚼功能。并鼓勵患者多與人交流、談話,以豐富表情肌的訓練,對防止麻痹面肌的萎縮及促進康復尤為重要。另外,應避免在此期行創傷大、刺激行強的治療,以減輕對患側肌肉及神經的損害,避免造成難治性面癱。
注意事項:康復訓練應貫穿于疾病治療的始終,必須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為了自己的康復,應拋棄怕麻煩的思想,并充滿信心,耐心訓練,甚至好轉出院后也應持之以恒,堅持自我訓練,直至痊愈,以免影響日后的工作和生活。訓練要注意規范性、準確性,切記操之過急,防止刺激量過大,反而引起面癱后遺癥或繼發面肌痙攣,給治療帶來更大的困難,患者則要承受更大的痛苦。疾病恢復后,要加強身體鍛煉,增強抗寒能力,注意防寒保暖,防感冒。宜調暢情志,調補氣血,少食辛辣刺激之品,咽部感染及早治療,總之,嚴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