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通過“無損為病人為先”的安全護理模式,進一步探討提高護士整體素質對手術安全的重要性。方法:總結手術室完成的手術7559臺,搶救的128例危重病人,手術醫生、患者及家屬對手術室的滿意率調查總結。結果:通過調查總結對手術室的滿意率達99.3%,護理缺陷由2006年的1%下降到2008 年的0.14%。結論:安全文化就是將文化的所有內涵向以安全為目的的方向推進的一種統一的組織行為。為確保手術患者的安全,避免醫療護理糾紛的發生,將安全文化建設作為工作重點運用到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手術室的護士必須有博而專的豐富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才能完成手術室的各項工作。在手術室的護理管理中,通過加強護理安全文化建設,可增強手術室護士的護理安全意識和主動服務意識,提高對護理風險的識別能力和防范能力,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降低手術室護理缺陷,提升手術室工作質量。
關鍵詞 手術室 護士 素質
手術室是對病人實施手術治療、檢查和搶救工作的重要場所,歷來都是各家醫院重點管理的科室。由于它護理工作的業務面廣,技術性高,無菌操作嚴格,同時病人病情復雜,意外情況發生多等特點,產生醫療糾紛甚至出現醫療事故的可能性大。特別是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引起了手術室護理管理者對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視[1]。“安全文化”的概念是由Singer等于2003年首先提出的,可以理解為將希波格拉底的格言“無損為病人為先”(first do on harm)整合到組織的每一個單元,注入到每一個操作規范中,就是將“安全”提升到最優先地位的一種行為[2]。安全文化就是將文化的所有內涵向以安全為目的的方向推進的一種統一的組織行為。為確保手術患者的安全,避免醫療護理糾紛的發生,我們將安全文化建設作為工作重點運用到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全面提高手術室護士的素質又是護理安全的保障[3],現將我們如何加強手術室護士職責以及手術室安全文化建設談一些體會。手術室的工作涉及科室之多,工作范圍之廣,是其他科室護士無法相比的,尤其我科是一所綜合性醫院的手術室,面對全院各手術科室,每個科室都有十幾種到幾十種手術。因此,手術室的護士必須有博而專的豐富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才能完成手術室的各項工作。
手術室護士應具有豐富的知識結構
具備一定的社會科學知識和人文科學知識:手術室護士是社會的職業工作者,應了解并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上的責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靈魂。應有醫學史、社會科學、哲學、自然科學與醫學的關系的認識,從而更好地學習醫學、護理學;還應學習一些醫學倫理學,從而模范地遵守社會主義的醫德規范[4]。手術室護士主要的服務對象是手術醫生和需要手術治療的病人,應該了解手術醫生和手術病人的心理狀態,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做好思想工作。每位手術醫生由于受到不同外界因素的影響,心理活動也是不同的。手術室護士應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做到主動配合,對年輕醫生熱情幫助、指導,以解除其緊張的心理狀態。病人進入手術室都有怕痛、怕手術不成功的緊張心理,護士應針對病人的心理特點,耐心勸導,做好心理護理,鼓勵病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手術室護士還應有一定文學知識[3]。無論工作還是社會交往,都要用語言和文字表達思想,以便能更好與病人溝通和交流,撰寫論文。了解國際護理學的發展,開闊眼界,增長新的知識,提高手術室護士的護理水平。
具備一定的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知識:基礎醫學與手術室護士工作關系極為密切。解剖學是學習各科手術的基礎,藥理學是為臨床合理用藥的理論依據。麻醉用藥、搶救藥品、化學消毒藥只有知道其藥理作用、用藥方法和副作用、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合理用藥,保證病人順利完成手術。在臨床醫學方面,除了掌握手術室科室的臨床知識外,還應了解專科常見疾病的臨床表現、化驗報告、物理檢查知識及治療、診斷原則。特別是病人在發生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及電解質紊亂時的特殊表現,以正確估計病人的狀態,做好充分的應急準備。手術室護士應了解手術的全過程,掌握各科手術的局部解剖特點,特別是自己未見過或不熟悉的手術,應先看書,再看手術過程。并要熟悉各科手術醫生做手術的方法和所用器械的習慣,這樣才能做到術前做好充分用藥準備,手術中默契的配合。手術室護士還應了解麻醉藥的知識,掌握常用的麻醉方法、步驟及發生意外的急救處理,以免發生意外時驚慌失措,不能主動配合,延誤了搶救時機。配合麻醉師搶救麻醉意外是每位手術室護士義不容辭的責任。
具備一定的物理學知識:手術室的醫療器械最多,除了簡單手術器械外,還有很多的現代醫療器械,如超聲刀、各種機型的電刀等,還有配套腔鏡手術所用監視系統。因此手術室護士應掌握這些儀器的使用和保養,并能做些簡單的維修。這就要求手術室護士懂得一定的電學、光學、電子學及物理學等基礎知識。
掌握手術室的常規知識:應了解手術室的布局,建筑結構特點、要求,熟悉各手術間的設置和裝備。了解手術科室床位與手術臺的比例關系,以及手術臺與手術室護士的比例。掌握手術室的各種規章制度,各班職責并嚴格遵守。
手術室護士應具備的基本技能
無菌觀念:手術室護士應掌握各種物理、化學消毒、滅菌技術,及各化學消毒劑的配制和使用。掌握戊二醛消毒柜消毒液的配制和滅菌時間,以及快速消毒鍋和卡式消毒鍋的使用和保養及注意事項。掌握無菌器械的保管和使用時間。掌握無菌操作技術和特殊感染的消毒隔離技術。
配合熟練:應掌握各種手術的手術方法和操作步驟,熟練的準備各種手術前所用器械和用物,熟悉手術醫生的手術習慣,以便在手術中能迅速準確地傳遞所用的器械及各種用物,協助手術醫生順利完成手術的全過程。
善于管理:應掌握手術室各種器械的名稱、用途、使用方法、維修和保管,掌握所有設備的名稱、用途、使用方法和保養方法,并能維修部分的設備,以便使用起來得心應手。掌握各種小物品如引流片、橡皮圈、五官科用的紗球、鼻用紗條、耳用紗條、上頜竇紗條、棉球、各手術用針等的制作,使用和消毒方法以及一次性用物的保存期。
手術室護士應有的素質
敏銳的眼睛,深刻的洞察力:手術室護士既是無菌技術的模范執行者,又是嚴格的監督者,巡回護士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對手術者、助手及參觀人員的一舉一動及時監督,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尤其是教學醫院,實習生無菌觀念特別差,無菌技術沒有掌握,經常違反規定,因此巡回護士要嚴格把關。還應隨時觀察手術的進程,主動供應手術臺上所需要的一切物品,保持手術間的清潔整齊。
雷厲風行,動作敏捷的作風:手術時間的長短,與護士的用物準備是否齊全和配合有直接關系,而手術時間的縮短又直接關系到病人術后的康復。手術室護士必須具有分秒必爭、迅速準確、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
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消毒、滅菌、無菌技術是手術的關鍵,護士應有高度的責任心,每項操作都要嚴格無菌。在工作中要實事求是,嚴格把關,就是工作再忙再麻煩或者是手術者催得再緊,甚至被指責被挨罵,也要一絲不茍,堅持原則。消毒時間要嚴格保證,用物一旦被污染必須立即更換或重新消毒滅菌。
健康的體魄:手術室工作的特點是緊張而有秩序,還需要有連續作戰的精神,如洗手護士需要站手術臺4~5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不能正常吃飯和休息,因此沒有健康的體魄,飽滿的精神狀態,是不能完成主動配合任務的。
善于分工協作,助人為樂的美德:手術室的護士職責是協助手術醫生成功的完成手術,所以病人往往感謝手術醫生,很少想到手術室護士,手術室護士應有甘當配角的無名英雄精神。術中應密切配合,如有器械不合適應及時更換,手術醫生如操作不便就及時調整體位和燈光,手術醫生頭面部有汗水應及時為其擦拭。
良好的組織能力和應激能力:手術室的工作繁忙,常因各種急診手術而打亂了手術室的工作秩序。送來的急診手術病人病情經常千變萬化,所以手術室護士必須有充分的組織能力和應激能力。要頭腦清醒,沉著冷靜,忙而不亂。良好的應激能力取決于勤觀察、勤思考,并具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和豐富的實際經驗,才能進行正確的分析和準確的科學判斷。
明確服務對象,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
科室護士長定期組織全科人員認真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及醫院制定的制度與職責,并對執行情況進行考核,定期進行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培訓,把“安全第一”作為護理活動的首要目標,通過教育培訓,將安全理念滲透到每一個工作人員的心中,督導全科人員樹立安全護理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識別手術護理風險,倡導預防為主、安全超前的觀點
護士長和科室質控小組成員一起對照《手術室護理管理學》,查找安全隱患,并按PDCA循環方式,利用晨會、周會及月質量分析會及時分析和整改,識別并確認目前可能存在的主要護理風險和常見原因。如:接送患者過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患者病床及擺放手術體位過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器械清點核對中存在的安全問題,消毒隔離措施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
制定手術室質量目標,提出防范風險的有效措施
根據《手術室護理管理學》及患者安全管理目標制定科室服務質量目標,要求手術室護理人員及所有手術人員嚴格遵守各項醫療護理制度,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并對每個風險提出相應防范措施。
⑴防止發生錯誤病人及錯誤部位手術的防范措施:落實手術安全核查制度,做好標識——手術病人均要戴腕帶作為身份識別標識;手術部位作體表標識,患者及家人共同確認手術部位;麻醉、手術開始前及患者離開手術室之前,實施“暫停”,由麻醉醫生、手術醫生、手術室巡回護士與洗手護士四方核查無誤后方可進行操作,以確保準確無誤地實施手術。
⑵防止發生切口感染:健全手術室管理制度,保證無菌物品的滅菌質量,選擇合適有效的切口部位的消毒劑,做好腔道部分手術的保護性隔離,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及時執行手術期的抗生素[5]。
⑶異物殘留:手術臺上原則上只使用帶顯影條的紗墊,不使用紗布;手術前、縫合體腔切口前及縫合皮下組織前,巡回護士與洗手護士及主刀醫生認真核對器械、敷料、縫針數量并登記,檢查手術器械的完整性。
加強風險監察,制定征求意見和手術訪視制度
科室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對需要及時提醒大家注意的問題,每日晨會做簡單的講話提醒大家,下午檢查手術間物品、儀器是否規范放置,急救物品是否處于備用狀態。利用周一晨會進行周工作小結,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患者安全和手術室工作質量。周二晨會進行安全知識提問,護士長和質量控制組成員加強術中巡查,掌握護士對安全知識的理解及掌握程度與運用情況。周四晨會進行專科知識培訓,模擬進行手術體位的擺放,特別是對新開展的手術,新購進的儀器、設備在實施前都要請相關專家講課。周六檢查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搶救制度是否落實,及時發現問題并整改。每月召開科室月質量分析會,分析本月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并組織實施。對易出現安全隱患的人員、項目進行重點談話與教育培訓,護士長和高年資護士對手術巡回護士與洗手護士的工作進行質量評分,及時糾正不足之處,提高低年資護士的手術配合能力。由專職手術訪視護士進行術前和術后訪視,了解患者的狀況與需求及切口情況,并對患者的需求及時予以解決。護士長每周征求病房護士、手術醫生及患者的意見,并將征求到的意見反饋給相關的護士,幫助分析意見產生的原因,提出改進建議,以督促工作質量的提高。
效果及體會
增強了手術室護士的護理安全意識和主動服務意識:通過營造護理安全文化,把“安全第一”作為手術室護理工作的首要目標,形成了濃厚的安全氛圍,樹立了安全護理思想,增強了手術室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
提高了手術室護士對護理風險的識別能力和防范能力:護理風險的識別就是對潛在的和客觀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系統的連續識別和歸類,并分析護理風險發生的常見原因,通過查找安全隱患,提出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在工作中認真落實,從而提高了手術室護士對護理風險的識別能力和防范能力,減少了護理風險的發生[6]。
提高了手術室工作質量,減少了差錯事故的發生:通過營造護理安全文化,使手術室護士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及對護理風險的防范意識和能力明顯增強,更加明白了安全是護理質量的直接反映。2年來完成手術7559臺,搶救危重病人達128例,手術醫生、患者及家屬對手術室的滿意率達99.3%,護理缺陷由2006年的1%下降到2008年的0.14%。
護理安全觀念是指從事護理活動的人所持的安全觀念,是對安全行為、安全環境、安全原則、安全活動、安全事物、安全現實條件的基本態度和觀念的總和[7]。在手術室的護理管理中,通過加強護理安全文化建設,可增強手術室護士的護理安全意識和主動服務意識,提高對護理風險的識別能力和防范能力,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降低手術室護理缺陷,提升手術室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 蔣冬梅,王建榮.手術室護理管理[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3.
2 楊正麗.對加強護理安全管理的新認識[J].中國護理管理雜志,2008,8(10):77-78.
3 張小平.手術室護理專業隊伍的培養[J].實用護理雜志,1996,(06).
4 王振香,常海玲,鄭光鳳.手術室護理管理[J].護理學雜志,1995,(04).
5 舒惠萍,梁愛群,阮思美.手術室的感染管理[J].中國醫院管理,2003,(09).
6 鄭明.護理安全管理及事故防范對策[J].天津護理,2010,(01).
7 何勤忠.加強護理安全規范化管理的做法與體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