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鹽酸消旋山莨菪堿 不良反應
護理
病歷資料
患者,女,72歲,因胃腸絞痛來門診治療,遵醫囑給予肌肉注射山莨菪堿(654-2)10mg,15分鐘后患者胃腸絞痛緩解。主訴:口干,無其他不適后回家休息,醫生囑其多飲一些白開水。大約2個小時,患者自述排尿困難,膀胱區脹痛難忍,所以又來醫院就診。遵醫囑給藥給予新斯的注射液2mg肌肉注射,30分鐘患者自行排尿,癥狀緩解。
討 論
此患者可能是藥物引起的排尿困難當尿液排出困難,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引起尿潴留,排尿過程涉及神經支配、膀胱本身(逼尿肌)和膀胱出口(尿道和盆腔肌肉)的功能,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調節失調都會出現排尿障礙。尿潴留是指膀胱內充滿尿液而不能排出,尿潴留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尿潴留發病突然,膀胱內脹滿尿液不能排出,十分痛苦,臨床上需急診處理,患者腹痛難忍、輾轉不安,有時從尿道口溢出部分尿液,但不能減輕患者的痛苦。
引起排尿困難的原因:①尿道機械梗阻引起的排尿困難,如中老年女性的膀胱頸部肥厚,引起肥厚的原因是大多數中老年女性過去都有多產、難產、會陰裂傷后手術修補效果不好的歷史,從而引起排尿困難;②動力性梗阻引起的排尿困難,主要原因是膀胱排尿壓力降低和膀胱逼尿肌收縮同尿道括約肌開放不協調導致排尿困難。無論哪種原因引起的排尿困難,都可以導致如泌尿系感染、急性尿潴留、腎積水,繼而發生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等危及患者的生命,需盡早治療;③藥源性排尿困難很多,如手術后使用鎮痛泵,腰椎麻醉術后等都易引起排尿困難。本例老年人本身抵抗力低下,組織器官功能衰退,加之平時用藥較多,容易出現不良反應。當藥物被人體吸收后主要通過腎臟排泄,尤其易形成尿液結晶的藥物,如果用量較大,持續時間較久,加之飲水量不足,藥物便可以在尿內產生過飽和結晶沉淀,堵塞泌尿道從而引起排尿困難、腎絞痛、血尿、腎積水,嚴重時會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尿液在體內不斷增多會讓膀胱不斷膨脹,當膀胱的儲存空間達到一定程度時便會引起膀胱破裂,同時尿液在膀胱內潴留過多,尿液便會向輸尿管回流,久而久之會導致尿毒癥,膀胱括約肌會變得松弛,身體抵抗力下降。
護 理
做好心理護理,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供排尿的環境,用屏風遮擋患者,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調整姿勢和體位,根據病情扶臥床患者坐起排尿,并教會患者床上排尿,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
病情觀察:用藥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主訴,多與患者溝通,經常巡視,出現不良反應要立即通知醫生,及時處置。
誘導排尿法:利用條件反射誘導排尿,如讓患者聽流水聲、溫水沖洗尿道口周圍以刺激周圍神經感受器誘導排尿,按摩下腹部使肌肉松弛,促進排尿。對誘導法失敗者可用裝有60℃左右的熱水袋放于患者的下腹部膀胱區,熱水袋外包一層毛巾,避免燙傷,輕輕按摩,使肌肉放松,促進排尿。
針刺療法:針灸對解除排尿困難和尿潴留效果良好,要求專業醫生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常有的穴位有:陰陵泉、足三里、三陰交、關元、中極、水道等,一般采用泄法,針灸后大約30分鐘見效,可以自行排尿。
經過上述方法處理后均無效時,要根據醫囑采取導尿術。①向患者解釋取得合作,備齊用物,插管前常規檢查導尿管的氣囊充液、回抽液體情況,有無漏液、破損以及導管是否通暢,以免因質量問題造成氣囊破裂導致尿道損傷[1],并選擇合適型號的導尿管。關閉門窗,遮擋患者,清洗外陰,患者取仰臥屈膝位,嚴格無菌操作,將導尿管插入女患者尿道4~6cm,男患者14~16cm,見有尿液流出后插入1~2cm,然后可充盈氣囊,避免因氣囊未完全進入膀胱,充盈的氣囊嵌在尿道中,損傷尿道。插管時禁忌來回抽動,遇阻力時輕微改變方向,以利導尿管順利插入。如果導尿管誤入陰道應重新更換導尿管,避免引起泌尿系感染。②導尿管插入后放尿液時應間歇緩慢地放出尿液,第1次放尿應<1000ml,因大量放尿液,使腹腔內壓力突然降低,大量血液滯留在腹腔血管,導致血壓下降而虛脫,又因膀胱突然減壓引起黏膜急劇充血引起血尿。導尿后也可將導尿管保留在膀胱內引流尿液,這叫留置導尿,導尿術是目前治療排尿困難的主要手段。③保持引流通暢,引流管防止受壓、阻塞、扭曲,為防止泌尿系逆行感染,2次日/用消毒棉球擦拭外陰和尿道口,并認真記錄導出的尿液的顏色、量、性狀,如需留置導尿,每天更換尿袋,每2周更換導尿管1次。為防止感染,引流袋不可高于恥骨聯合,防止尿液逆流入膀胱,如發現尿液沉淀、顏色深、渾濁、有結晶時要定時做膀胱沖洗,每周檢查尿常規,鼓勵患者多飲水,經常協助患者變換體位,以利尿液引流,翻身時避免過度牽拉,并告知患者不能自行拔導尿管以免損傷黏膜出血和尿路感染。④訓練膀胱功能:放尿時要提醒患者有意識排尿,產生排尿感和排空感,使排尿模式與正常排尿相似,間歇性夾管方式以訓練膀胱功能,一般2~4小時開放1次。膀胱的貯尿和排尿功能得到繼續發揮作用。⑤導尿完畢拔管時,一定要用注射器抽出氣囊內液體,脫去手套,放于彎盤內,撤下孔巾,擦洗外陰,協助穿褲子,整理床鋪作好記錄。
通過本例經驗教訓,認為護理人員在使用藥物前均應詳細詢問患者的用藥史、過敏史及有無不良反應,如果屬于過敏體質要慎用,特別是老人和小兒,同時用藥期間要加強巡視,認真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及傾聽患者的主訴,如遇不良反應,要積極救治。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免給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同時減少意外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吳宏愛.導尿術的改良及應用[J].臨床與實驗內科學雜志,2006,5(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