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闌尾周圍膿腫的臨床療效。方法:49例闌尾周圍膿腫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3例采用單純西醫治療,治療組26例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治愈率、總有效率、抗生素使用天數、主要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住院時間的差異。結果:治療組的治愈率、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的抗生素使用天數、退熱時間、腹痛消退時間、住院天數顯著縮短(均P<0.01)。結果:中西醫結合治療闌尾周圍膿療效優于單純西醫治療。
關鍵詞 闌尾周圍膿腫 中西醫結合 治療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取2005年1月~2010年1月本院外科收治49例闌尾周圍膿腫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6例,男22例,女14歲;年齡15~69歲,平均38.74±14.74歲;病程3~9天,平均5.53±0.43天;超聲顯示右下腹包塊最大徑為3.5~9.3cm,平均5.89±0.28cm。對照組23例,男20例,女13例;年齡16~71歲,平均40.49±13.46歲;病程2~9天,平均4.76±0.39天;右下腹包塊最大徑為3.2~9.0cm,平均5.47±0.31cm。兩組年齡、性別、病程和右下腹包塊大小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1]:①轉移性右下腹痛(少數起病即為右下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統癥狀和全身癥狀;②右下腹疼痛性包塊,邊界不清、位置較固定;③B超于右下腹闌尾區探及液性暗區,內有不規則強回聲光團;④血常規檢查示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
治療方法:對照組:予以抗炎,補液,解痙,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治療??股剡x用氨芐青霉素、喹諾酮類及甲硝唑聯合用,對青霉素過敏者將氨芐青霉素改用第一、二代頭孢類抗生素。
治療組:在上述基礎上加用中醫治療。內服藥基本方:金銀花20g,敗醬草30g,蒲公英15g,炮山甲10g,皂刺15g,當歸15g,陳皮15g,薏苡仁30g,三棱15g,莪術15g,白芷15g,牡丹皮10g。體虛者加黃芪15g、黨參15g;腹痛腹脹較甚者加木香10g;食欲減退者加焦楂曲20g;大便秘結者加生大黃6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外用藥:如意金黃散醋調外敷,7天為1個療程,連用1~2個療程。
療效判定標準:參考《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2]制定的闌尾周圍膿腫療效標準并略加改動。①治愈:全身癥狀及腹部體征完全消失,體溫及白細胞總數恢復正常,右下腹腫塊消失并經B超檢查證實;②好轉:自覺癥狀基本消失,腫塊明顯縮小,B超復查右下腹包塊明顯縮小或僅有條索,近期無反復;③無效:全身癥狀改善不明顯,腫塊無縮小,B超復查膿腫未縮小或原有癥狀和體征加重??傆行?治愈率+好轉率。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數據以X±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采用似然比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兩組治療后療效比較:治療組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總有效率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無效者中轉手術治療,治療組有3例中轉手術,而對照組有11例中轉手術。
兩組抗生素使用天數、主要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住院時間的比較:治療組的抗生素使用天數、退熱時間、腹痛消退時間、住院天數均較對照組顯著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討 論
闌尾周圍膿腫屬祖國醫學腸癰范疇,中醫學認為闌尾周圍膿腫系氣血瘀滯、濕熱內蘊、熱毒郁結引起,治則宜清熱解毒、通里攻下、活血化瘀。本研究內服中藥中金銀花、敗醬草、蒲公英清熱解毒;炮山甲、皂刺、三棱、莪術活血化瘀,消散結聚,促進膿腫吸收;薏苡仁健脾滲濕、清熱排膿;白芷、敗醬消腫排膿;牡丹皮活血散瘀;當歸補血活血、止痛通便;陳皮理氣調中。輔以中藥如意金黃散外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散瘀活血,可以改善闌尾周圍局部血運,提高局部抗病能力?,F代實驗研究證實如意金黃散不僅有抗菌消炎作用,還可同時激活巨噬細胞,增加其吞噬能力,有提高機體免疫能力的作用[3]。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排毒祛瘀、抗菌消炎之功。與抗生素合用能明顯加速炎癥消退,使粘連和炎癥包裹消散,盡快緩解臨床癥狀,對闌尾周圍膿腫確有良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91-492.
2 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M].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358.
3 李志新,黎芳.中西醫結合治療闌尾周圍膿腫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0,16(19):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