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歷資料
患者,女,29歲,體重47kg,既往身體健康。因反復右上腹疼痛伴納差半年余,于2010年9月入院。B超提示多發性膽囊結石,擬在腔鏡下行膽囊切除術。術前檢查未見手術及麻醉禁忌癥。患者入室神志清楚,精神可,皮膚黏膜無黃染及出血點,P 70次分,BP 100/70mmHg。麻醉以插管靜脈全身麻醉,術前以芬太尼0.1mg,力月西2mg,異丙酚80mg,阿曲庫銨25mg麻醉誘導,插管后機控呼吸。設置潮氣量500ml,呼吸頻率12次/分。以異丙酚200~250mg/小時維持麻醉,氣道壓力開始在12cmH20左右,人工氣腹后氣道壓力在15mmH20左右。手術進行約15分鐘,突然發現氣道壓力增大,達30cmH20,潮氣量減小,約200ml左右,手動呼吸也發現氣道阻力大。觀察見患者顏面腫脹,頸部增粗,按之有捻發音,查看氣腹機壓力達到30mmHg,告知手術醫生。予停止人工氣腹,患者氣道壓力及潮氣量均恢復正常。調整氣腹機壓力為12mmHg,重新人工氣腹,繼續完成手術。縫合切口稍松,以利皮下氣體排出。約20分鐘,患者清醒。拔管時,皮下氣腫已經基本消退。
討 論
腹腔鏡手術由于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具有切口小,手術疼痛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而迅速得到推廣。目前,在部分基層醫院也開展了腔鏡手術。在手術過程中,麻醉醫生要做好術中管理,充分考慮到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一經發現情況,及時告知手術醫生,取得手術醫生的配合。該患者是由于氣腹機故障導致腹內壓過高、套管針漏氣導致皮下氣腫。膈肌上抬使肺潮氣量減小和氣道壓力增加。經過及時處理,未造成嚴重后果。皮下氣腫雖不常見,仍應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