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靜脈留置針 生理鹽水 封管
靜脈留置套管針輸液作為一項新的護理技術已被廣泛的用于臨床。它不僅可以避免反復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也可保護穿刺的靜脈[1]。同時也為搶救患者開放一條靜脈通道,可以及時給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封管是該技術的重要環節,為此,對53例患者用生理鹽水封管的方法進行效果觀察。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慢性肝炎、重癥肝病患者,凝血機制差,住院時間長的肝病患者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齡28~69歲,平均49歲;慢性重肝26例,肝硬化腹水病15例,上消化道出血病8例,慢肝合并糖尿病4例。
置管部位:上、下肢靜脈或小兒頭皮靜脈。封管藥物為生理鹽水5ml。
方法:選用貝朗公司生產的靜脈留置針。選擇彈性好,較粗直的靜脈,避開靜脈瓣及關節處。按常規消毒皮膚,左手固定皮膚,右手持針與皮膚呈15°~30°緩慢進針,進針見回血后,抽出鋼針芯再將塑料套管沿靜脈方向繼續推進完全進入靜脈內。采用3M透明敷料貼固定套管針,注明留置針時間與日期。將套管針與輸液管連接即可正常輸入液體。當液體輸完,用5ml生理鹽水推注封管后,用無菌紗布(或一次性敷料貼)覆蓋并寫明日期,定期更換。當再次輸液時,用0.5%碘伏消毒肝素帽,用5ml注射器插入肝素帽內回抽血液,見有血液抽出,然后再推注5ml生理鹽水,暢通后接常規液體。
護 理
使用前告知:護士在使用留置針前要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告知使用靜脈留置針后可以避免每日穿刺的痛苦,使患者愿意接受并使用。從而情緒放松,處于最佳穿刺狀態。
嚴格無菌操作:護士在操作過程中要嚴格執行無菌技術原則,嚴格檢查的包裝有無破損及有效期,穿刺時做到技術熟練,動作輕柔、準確,防止反復穿刺造成血管周圍組織損傷。
做好健康教育宣傳:告訴患者有關留置針的護理知識,常見的并發癥及預防方法,置管期間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潔。囑患者避免留置針肢體過渡活動。
觀察局部反應:置管期間,要經常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紅、腫、硬結、滲液情況,如發現液體滲漏應立即拔針,可用硫酸鎂局部熱濕敷。
置管期間的護理:穿刺部位的周圍皮膚每日用碘伏消毒,并用透明敷料貼覆蓋,再次輸液時用碘伏消毒肝素帽,輸液前回抽留置管,見血液后再連接輸液器,輸液前檢查輸液器與接頭連接是否緊密,輸液完畢用生理鹽水5~10ml封管。
結 果
生理鹽水封管結果,53例患者封管效果全部良好,封管天數3~12天,無靜脈炎發生,無管腔凝血堵塞管腔現象發生。推注生理鹽水時局部均無疼痛。
討 論
輸液完畢,用適量的液體注入套管針是防止管內凝血的必要措施之一。選用生理鹽水5ml封管對53例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并得到證實,生理鹽水能維持細胞外液容量和滲透壓,與體內水鹽平衡及血液循環密切相關。
使用生理鹽水操作非常簡便,不需要溶媒稀釋,該藥價格便宜,降低了經濟成本,符合生理要求,是靜脈留置針封管的可靠方法。有學者只有用抗凝藥物才能有效地封管,經過臨床實踐證明生理鹽水封管,也無血液凝固及血栓形成。生理鹽水封管不受病種限制,尤其對肝素鈉有禁忌證的患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自發性出血傾向者、肝腎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DIC等患者,適宜用生理鹽水封管。生理鹽水封管對血管的刺激性小,從而降低靜脈炎的發生率,無任何禁忌證。
隨著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更高要求,運用靜脈留置針減少靜脈穿刺次數,不僅減輕患者的痛苦,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提高護理工作效率。還能減少對患者靜脈的破壞,降低靜脈炎的發生率,從而保護患者的血管。尤其適合于肝病及長期住院的患者,不僅保留一條靜脈通道,還為搶救患者及時用藥爭得時機。因此靜脈留置針不僅方法簡便易行,而用生理鹽水封管也優于抗凝劑的長期使用,被臨床廣為應用。且具有顯而易見的潛在臨床價值,將被廣泛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曹憶妹,陳妙娟,王久花.淺靜脈穿刺留置套針輸液封管技術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1998,12(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