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中西藥物 褥瘡治療
近年來我們采用中西藥物聯合治療各期褥瘡效果明顯,現將體會介紹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7~2008年我院收治老年臥床患者并發褥瘡者有40例,Ⅰ度、Ⅱ度褥瘡35例,Ⅲ度褥瘡5例。
治療方法:Ⅰ度褥瘡可將云南白藥粉注于75%酒精中調成糊狀,用無菌棉簽蘸取,糊狀藥液,均勻涂于患處,每日3~4次。Ⅱ度褥瘡可按無菌操作標準,用5毫升注射器抽出皮膚水皰中的滲出液,或清理創面后外敷云南白藥,無菌紗布覆蓋,隔日換藥1次。Ⅲ度褥瘡西藥的治療方法是:先常規消毒創面皮膚,并用生理鹽水清洗創面,再用紅外線燈照烤創面20分鐘(距離10cm左右以使病人能耐受)。胰島素8單位加慶大霉素8萬單位,放在無菌紗布上敷于創面,外敷生理鹽水濕紗布,最后用干紗布覆蓋,1次/日。用藥后4~12天炎癥反應逐漸減輕,表面滲出減少,肉芽組織明顯增生,12~14天褥瘡可愈合。Ⅲ度褥瘡的中藥治療方法是:常規清創后用浸有康復新液的紗布塊覆蓋于創面上,只需將康復新液滴于創面上即可。
結 果
療效的判斷標準及結果:①顯效:32例痊愈(80%),治療達到預期結果,褥瘡創面愈合;②有效:4例創面縮小,癥狀可控(10%);③無效:4例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創面未愈(10%)。
討 論
褥瘡的防護、治療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據有關文獻報道每年約有6萬人死于褥瘡的并發癥。
褥瘡發生的原因:經久不改變體位,局部長期受壓,導致血液循環障礙而發生組織營養不良。皮膚經常受潮濕及磨擦等物理因素的刺激,使用石膏繃帶、夾板時,襯墊不當,松緊不適,致使局部組織血液循環障礙。
褥瘡的易發部位:多發生于無肌肉包裹或肌肉層較薄、缺乏脂肪組織保護又經常受壓的骨隆突處。
褥瘡的防護:勤翻身是預防褥瘡最為有效、關鍵的措施。一般臥床病人每1~2小時翻身1次,發現皮膚變紅,則應每小時翻身1次,翻身時動作輕柔,避免拖、拉、拽等暴力動作,并用軟枕,氣圈,海綿圈等墊在骨隆突部位,可減輕壓力作用。保持病人床褥透氣性好,床單平整,干燥,清潔,無渣屑,無雜物。經常為病人擦浴皮膚,通常每天1~2次溫水擦浴后可在局部撲上痱子粉。并加強營養,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植物纖維等營養豐富的食物,少量多餐,便于消化吸收。
褥瘡的治療:對于褥瘡患者來說,西醫采取的治療措施是手術修刮引流[1],清除壞死組織,植皮修補缺損等[2]。西藥治療對多種細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殺菌作用[3],有效控制感染,避免破壞組織,增大創面,形成骨膜炎或骨髓炎等引起各種并發癥。但是治療過程中用到的抗生素也是褥瘡的大忌,抗菌消炎是治療褥瘡首先要做的事情,所以抗生素也就成為唯一的首選,但是現實情況由于褥瘡造成軟組織病灶破壞、壞死,局部血運缺乏,抗生素這一水溶性劑很難到達病灶,因此這是褥瘡難治的根本。中藥治療應以清熱解毒[4],理氣止痛,活血化瘀[5],去腐生肌為主[6]。藥物直接作用于褥瘡創面,可以更好地改善褥瘡創面的血液循環,促進滲出物的吸收,避免了細菌內、外毒素和代謝產物對組織的滯留性破壞,使創面和創腔有了生理性的修復環境,所以它起到祛邪不傷正的作用。紅外線烤燈的熱輻射作用可以使患部血流加速,增加了細胞和體液的抗病免疫能力,病變通過這一自療機制,在病變早期可使壞死組織快速液化脫落,阻止了正常組織繼續產生破壞的惡性循環。中藥外敷有提膿拔毒功效,慢慢緩解了分泌物對組織的損害,使患部組織有了體液連續性更新的條件。中藥治療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解毒抗炎、收斂止痛、潤膚生肌促進上皮化等功能適應了創面或創腔在各個階段不同的病理治療中的特點,它又以無毒無刺激、無不良反應、無創傷的特點,徹底打破了對組織造成的進行性破壞。
總之,中西藥物結合治療褥瘡,療效確切、經濟、安全、適用于臨床各階層的患者,值得進一步探討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曹翠玲,周樊華,甘霖.敏感抗生素聯合生肌玉紅膏治療Ⅲ期壓瘡的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09,(3).
2 吳水華,劉艷紅,李俊清.三種不同植物多酚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5,(15).
3 聶莉,鄭碧霞,程德云,等.龍血竭對肺纖維化大鼠肺組織TGF-β/Smads信號通路分子mRNA表達的影響[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5).
4 王蘭珍,王繼永,張燕,等.血竭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現狀[J].時珍國醫國藥,2007,(4).
5 張傳海,周洪青,劉媛媛.復方血竭膜的研制與療效觀察[J].時珍國醫國藥,2004,(10).
6 朱慧芬,楊道鋒,王敏,等.不同粒徑納米血竭和普通血竭對腫瘤細胞的體外效應[J].醫藥導報,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