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手法整復關節囊內撬撥復位聯合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療Barton骨折方法和臨床療效。方法:2007年3月~2006年2月收治Barton骨折患者18例,采用手法整復關節囊內撬撥復位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療Barton骨折。結果:本組全部獲得隨訪,X線顯示骨折全部愈合。采用Garland和Werley評分系統評估腕關節功能,優13例,良4例,差1例,優良率94.4%。結論:手法整復關節囊內撬撥復位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療Barton骨折,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腕關節功能恢復,是一種方便、安全、可靠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 Barton骨折 手法整復 撬撥復位 微型外固定支架
Barton骨折系橈骨遠端關節面縱斜向斷裂同時伴有腕關節半脫位者,多為間接暴力所致,常見于跌倒時腕背伸而前臂旋前,腕骨沖擊橈骨遠端關節面之背側緣而造成的骨折,單純手法復位和小夾板或石膏外固定很難獲得滿意療效。2007年3月~2006年2月收治Barton骨折患者18例,采用手法整復關節囊內撬撥復位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齡19~70歲,平均40歲。左側10例,右側8例。術前常規拍患腕正側位X線片,行三維CT重建,了解骨折移位情況。
治療方法:①手法復位:臂叢麻醉達成后,常規消毒、鋪巾。首先進行手法整復,一助手牽拉肘部屈曲90°向遠端牽引,術者兩手握患手,兩拇指并列放在骨折遠端的背側,其余四指置于腕掌部,向遠端牽引的同時將腕關節掌屈尺偏位,糾正骨折重疊及旋轉移位。②骨折塊關節囊內撬撥:在有活動能力的患者,不能允許殘留>2mm的關節內移位。術中用X線監視,術后拍片復查,以檢查骨折端對位、對線情況及鋼針放置的位置。為維持復位后的位置,早期將腕關節固定于輕度尺偏、掌屈位,對保護尺傾角和掌傾角有一定作用。但腕關節屈曲不應>20°,>在40°,腕管內的壓力明顯升高;尺偏應維持在生理學限度內,且<20°,以避免尺骨盤和三角纖維軟骨復合體過度緊張。③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手法整復加骨折塊囊內撬撥復位滿意后,由一位助手維持復位,然后進行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微型外固定支架的4枚螺釘,2枚固定在患肢第2掌骨上,另2枚固定在橈骨上,螺釘要固定在骨質中央,橈骨上遠端的螺釘距離骨折線3~5cm。術中注意調整使骨折位于外固定架中部,外固定架安裝后防止術中、術后影響骨折正側位像拍攝,近端螺釘從橈側腕長、短伸肌間隙置入以避免螺釘磨損肌腱和影響拇指及手腕活動。安裝外固定架并調整長度、方向,C臂透視骨折復位滿意,擰緊外固定螺釘及各關節。④術后處理:術后抬高患肢、常規預防感染、消腫治療,適當活動患肢未固定的關節,術后麻醉效果消失即可進行各指屈伸活動,術后第10天可以調整外固定架至腕關節功能位,3周后逐漸松開外固定架,開始活動腕關節,一般于術后第4~8周完全拆除外固定架,開始腕關節功能鍛煉。
結 果
本組均獲得隨訪,時間6~24個月,平均9.2個月,外固定架拆除時間平均6.5周。手術后X線顯示:關節面平整,掌傾角9°~17°,平均12.5°,尺偏角17°~25°,平均22.8°,橈骨軸向無短縮,無塌陷,成角畸形等早晚期并發癥。采用Garland和Werley評分系統評估腕關節功能,優13例,良4例,差1例,優良率94.4%。
討 論
通過手法牽引復位、關節囊內撬撥復位等方法,可以使脫位的腕關節、錯位的骨折塊、壓縮的骨折塊,使這些組織拉伸、張開、理順、復位,同時使其附著的骨塊相互靠攏復位,這些筋膜組織會對骨折塊的復位起到直接的引導、約束和推擠固定作用。骨折通過手法整復及撬撥復位較容易,但維持復位的位置有時甚為困難。使用微型外固定支架同樣能達到功能復位和穩定骨折的目的,不但可以減少或避免軟組織的二次損傷,而且相鄰關節活動不受影響,早期即可進行功能鍛煉。切開復位內固定固然復位準確,固定牢靠,故可進行早期的功能鍛煉,但軟組織剝離廣,易影響骨折端血運,導致骨不連,關節囊、肌腱也易發生黏連,影響腕關節的功能鍛煉。單純克氏針固定強度及長期的穩定性沒有保證,所以微型外固定支架是可靠的方法。
微型外固定支架的共有并發癥:①針道感染;②相鄰關節的骨折需跨關節安放外固定支架,對相鄰關節的活動度恢復有一定的影響;③由于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針較細,抗張力小,易產生固定針松動,術后需注意調整外固定架;④針部骨折;⑤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障礙。本組病例均采用酒精每日滴針道口,未見針道感染病例。然而,絕大多數并發癥并不嚴重,且極少引起嚴重后遺癥。近年來隨著支架設計與穿針方法的改進,及操作技術的提高,并發癥發生率已日趨減少。多數作者認為,只要術前仔細閱片,術中認真操作,術后嚴格護理,并積極配合運用骨移植及內固定等附加技術,即可減少并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骨折的愈合離不開堅強的固定和良好的血液供應,手法整復配合關節囊內撬撥復位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護骨折端周圍的軟組織的完整性,有利于保護骨折塊的血液供應,使骨折更快的愈合,減少骨不愈合的發生。本組18例患者均獲得滿意的骨性愈合。有研究表明,橈骨遠端與功能恢復最為密切的是橈骨短縮程度[1]。本組18例患者C臂透視關節面復位及壓縮骨折復位不滿意者均得到滿意的撬撥復位。本組有1例老年患者因骨質疏松而出現固定針松動,雖經調整外固定架后骨折移位仍沒有恢復滿意,盡管骨折正常愈合,但關節功能恢復差。本組其余患者均未出現固定針松動,未出現復位丟失和骨折再移位,骨折順利愈合,關節功能恢復良好。手法整復關節囊內撬撥復位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療Barton骨折,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腕關節功能恢復,是一種方便、安全、可靠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 栗景陽,榮國威,貢小英.30例嚴重Colles骨折非手術治療療效分析[J].中華創傷雜志,2001,17(7):4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