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觀察探討多因素干預代謝綜合征患者的療效。方法:對100例診斷的代謝綜合征患者給予合理飲食、運動療法、減輕體重及吸煙者戒煙,強化血壓、血脂、血糖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療。經過1年多因素干預代謝綜合征患者。結果:多因素干預治療1年后,患者肥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壓及糖化血紅蛋白,微量蛋白尿均有顯著改善。結論:多因素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血壓、血糖、血脂異常,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代謝綜合征 多因素干預 療效觀察
資料與方法
本組2007年1月以來代謝綜合征(MS)患者100例,符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CDS,2004)建議的MS診斷標準[1]:體質指數≥25.0kg/m2。其中男72例,女38例,年齡30~70歲,平均48.9歲。無嚴重心臟、腦、腎臟及外周血管病變。
檢測項目:患者均脫鞋,分別測身高,體重,腰圍,并計算體質指數。坐位休息15分鐘以上后,取右臂肱動脈測血壓,連測3次,取平均值。空腹血糖及早餐后2小時血糖均采靜脈血,同時進行血常規,血脂、肝功及腎功檢測(迪瑞生化分析儀CS800),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心電圖檢查。
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輸入電腦,由專人復核,相關數據采用(X±S)表示,統計分析采用SPSS11.0軟件處理,干預前后比較采用t檢驗,P值<0.05定為有統計學意義。
多因素干預治療:①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不良情緒進行矯治。合理飲食,優化飲食結構,飲食要限制鈉鹽、限制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增加蔬菜攝入。②限制煙酒,增加體育運動,指導患者進行中等強度有氧運動。③對于糖尿病診斷明確的患者予以控制血糖用藥,選擇雙胍類和(或)磺脲類和(或)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物,血糖不達標應用胰島素或聯合用藥。對于葡萄糖調節受損的患者予以控制飲食,運動療法,必要時予以藥物干預。④控制血壓,選擇鈣離子拮抗劑,血壓不達標,可聯合ARB或ACEI藥物治療。⑤調脂用藥,對于高膽固醇血癥,選擇他汀類調脂藥物。高甘油三酯血癥,選擇貝特類調脂藥物。⑥無禁忌證者口服腸溶阿司匹林100mg,睡前口服。⑦定期隨訪,緩解心理壓力。
結 果
100例中,男72例,女38例,干預前后其體質指數、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甘油三酯、總膽固醇、收縮壓及舒張壓等均顯著改善(P<0.05)。差異有顯著意義。
討 論
目前代謝綜合征的病因尚未明確,其發病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可能與遺傳、免疫、環境因素等均有關系[2]。最近研究表明在老年人中精神壓力大與MS和冠心病的發病密切相關,尤其在男性老年人中更明顯,他們之間有互為因果關系。而MS患者的生氣、焦慮均有所增加,可見兩者互為因果關系,提示心理壓力的減少可能使MS的發病率下降。通過新的診斷標準[3],對100例代謝綜合征患者,針對病情予以多方面干預治療包括心理治療,本組100例代謝綜合征患者經過干預治療,有75.35%病情好轉,92.3%至少減少一項MS組分,但中心型肥胖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者干預治療效果差。綜合臨床觀察,更多了解代謝綜合征要求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如減輕體重、增加體育鍛煉和精神協調),降血糖、調脂和抗高血壓治療都同等重要。并且提倡在還未出現β細胞功能異常的IR階段,就要進行積極的干預治療,從而更有效地預防個體進展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抓住早期干預治療MS這一環節,調整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這是成本/效益比最好的干預,同時應強調防治必須從源頭治理,從青少年抓起。特別強調側重控制各種危險因素,主要是生活方式的改變,提倡健康的生活習慣,早期干預,將會起到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770.
2 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44.
3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代謝綜合征研究協作組.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協會關于代謝綜合征的建議[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4,12:15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