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泡發育異常及無排卵是不孕癥的一個原因,本文對45例輸卵管造影通暢的不孕婦女的月經周期進行連續監測,通過64個周期,340次的超聲檢查,現將卵泡發育、排卵及子宮內膜的監測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不孕患者45例,年齡22~32歲,不孕時間2~8年,用GE Medical Systems China Service型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常規用凸陣探頭,頻率3.5~5HMz,特殊患者經陰道超聲,直接貼近子宮頸向子宮體及卵巢作放射狀掃查,頻率5MHz。患者仰臥位,適度充盈膀胱,經恥骨聯合上途徑直接掃查,顯示子宮、卵巢,并測量其大小及卵泡大小、形態數目。于月經第8~9天開始監測,初隔日1次,根據卵泡生長速度,改1次/日,直至排卵。無優勢卵泡生成者則按醫囑監測至月經來潮。通常第1個月經周期為自然周期,連續監測兩個周期以上,才能最后定論。
結 果
45例不孕婦女中,有排卵現象30例(66.7%),其中包括自然周期卵泡發育不良,口服克羅米芬藥物后監測至卵泡成熟,提示臨床給予促排卵藥物(促絨毛膜性腺激素)。無排卵現象5例(33.3%)。12例已受孕無異常。
卵泡發育正常并有排卵現象:超聲可見卵巢一側或兩側增大,內見生長卵泡,并漸增至20~30mm左右時,卵泡位置移向卵巢表面且一側無卵巢組織覆蓋向外突出,繼續監測至卵巢原卵泡位置處無回聲區的卵泡消失,陶氏腔內見少量不規則的液性暗區,則提示臨床有排卵現象。
卵泡發育異常并無排卵現象:超聲可見卵巢一側或兩側內數個卵泡,直徑<7mm,不生長發育,監測中無優勢卵泡4例。卵巢內雖有卵泡生長但到20mm左右時即停止生長,監測至后期萎縮而不能排除5例。另外成熟卵泡在排卵期無排卵現象,卵泡還有不斷生長的趨勢,則遵醫囑監測至黃體形成的3例,均為藥物促排卵周期中。
卵泡過度刺激綜合癥3例:超聲見雙側或一側卵巢明顯增大,一個或數個卵泡在短期內也迅速增大,相互擠壓,壁增厚,內可見稀疏光點回聲。
追蹤的12例不孕癥患者已受孕,其子宮內膜厚度均>6mm。早期內膜過度增殖>6mm和分泌期子宮內膜厚度<6mm,均不適合受精卵著床。
討 論
臨床上導致不孕的原因除卵泡發育異常和排卵障礙外,也多見于子宮發育不良,輸卵管不通,子宮疾病,卵巢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炎癥等),全身疾病及精神因素等,這些疾病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卵子的發育、成熟、排卵及著床。因此,卵子不能生長發育或生長發育但不能達到成熟,以及卵子不能生長發育成熟而不能排出者,除卵巢自身發育不良及疾患所致外,多見于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的不成熟,以及內分泌腺發育不全或功能不足而致,而排卵異常則有人認為是在垂體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成熟素(FSH)和黃體生成素(LH)作用下,卵泡發育而分泌雌激素、但雌激素對下丘腦正反饋調節機制的喪失,不能形成正常月經周期中的FSH和LH高峰,主要是LH高峰,因而卵巢中雖有卵泡發育但不排卵。
對有排卵現象而子宮內膜準備不足,不能同受精卵同步發育至分泌期從而影響受精卵著床,這也是導致不孕的一個重要因素。
總之,臨床監測排卵的方法雖多,但超聲監測卵泡直觀,準確、可靠、無創傷可反復多次、易于接受,故超聲動態觀察不但可準確預告排卵期,且對指導臨床診斷不孕癥及用藥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