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離體脫位牙 再植
牙齒因外傷離體脫位在臨床上比較常見。2005~2010年收治患者60例82顆離體脫位牙,對其進行即刻再植,術后定期隨訪1~5年,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60例82顆牙,均為外傷性離體脫位。年齡12~58歲;15例伴有頜骨及牙槽骨骨折。交通事故所致30例45顆牙,磕傷14例18顆牙,他人擊傷16例19顆牙。82顆外傷性離體脫位牙全部為恒牙,單個牙為43顆,相鄰兩個或兩個以上18例;上前牙64顆,下前牙18顆。
植入方法:無菌生理鹽水清洗干凈,青霉素或慶大霉素生理鹽水浸泡15~30分鐘后取出,用溫生理鹽水紗布保護牙周膜,對脫位時間>2小時在無菌條件下開髓、拔髓,一次性根充以備植入,年輕恒牙且脫位在2小時以內無需根充。清理牙槽窩內異物及凝血塊,牙槽骨復位,縫合撕裂牙齦,生理鹽水沖洗牙槽窩,將備好的離體牙,按就位道方向植入,使患牙及牙槽骨擠壓就位,讓患者作正中咬合,使植入牙完全復位。
固定方法:根據再植牙及鄰牙情況,應用鋼絲結扎固定、牙弓夾板結扎固定及牙弓夾板結扎與光固化樹脂粘接聯合固定。再植牙完全復位后,選擇患牙近遠中2~3個牙作支抗,來固定1~2個患牙。患牙被結扎固定后,進行調牙合 ,使患者正中咬合、左右及前后錯牙合 都不接觸患牙或不給患牙施加咬合力。結扎固定6周,固定期間囑患者注意口腔衛生,定期復查。于2、4、6周及6個月、1年、3年、5年復查X線片,觀察牙槽骨及牙周組織愈合情況。
療效判斷標準:①成功:植入牙無疼痛、感染,牙齦附著正常,無齦瘺,牙功能正常,松動度在生理范圍內,無叩痛。X線片示牙根無明顯吸收。②失敗:再植>12個月仍松動Ⅲ度或脫落,有齦瘺,X線片示牙根吸收>1/2。
結 果
60例82顆牙,成功79顆(96.3%);上頜牙64顆,成功62顆(96.9%);下頜牙18顆,成功17顆(94.4%)。
討 論
離體脫位牙再植關鍵在于及時正確處理牙污染。污染處理時應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盡量不去除根上的牙周膜及根髓。牙齒離體時間較長者應在無菌條件下開髓、拔髓,一次性根充以備植入。在清理牙槽窩血凝塊時,應當禁止搔刮牙槽窩窩壁上的牙周膜及齒槽神經。
再植牙良好的固定,可促進創傷修復愈合。在治療中根據再植牙及鄰牙情況選擇應用單純鋼絲結扎固定、牙弓夾板結扎固定及牙弓夾板結扎與光固化樹脂粘接聯合固定等方法,效果良好。單純鋼絲結扎固定簡便,當時固定尚穩固,臨床上應用較多,適用于支抗牙穩固的單個牙固定,固定時鋼絲盡量拉向切方躲開牙齦組織。牙弓夾板結扎固定技術將患牙與支抗牙既連成穩固的一體,又有適當的彈性,使咬合力均勻地分布在各個牙齒上,并有一定的生理動度,符合生理,有利于牙周組織的恢復。牙弓夾板結扎與光固化樹脂粘接聯合固定的方法,適用于兩個或兩個以上離體脫位牙固定,對患牙與支抗牙牙冠形態不正常、應用結扎不易使再植牙穩定固位的牙齒,可獲得良好的固定。
本組82顆牙再植,3顆失敗,失敗者均為脫位離體時間較長的患者,故在治療中應盡快再植復位,縮短離體時間。術后適當應用抗生素,加強口腔衛生對再植牙獲得成功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