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各種抗生素為臨床醫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治療環境,但也給臨床合理應用抗生素帶來新問題。如何控制抗生素用量,如何聯用抗生素等成為了當前呼吸內科醫生最關注的問題。本文結合呼吸內科200份病歷中抗生素的臨床用藥進行了研究,并就發現的問題給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 呼吸內科 抗生素 聯合用藥 合理用藥
隨著抗生素在醫療衛生事業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作為最廣泛的抗感染用藥,抗生素不僅對抗菌有效,還在抗病毒、抗腫瘤以及抑制某種特異性酶有一定的療效。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大環內酯類等都是臨床上的常見用藥[1]。由于呼吸內科中,各種疾病存在不同性質的感染,總體感染率高達80%~95%,需要大量使用抗生素。
首先我們了解目前我國抗生素的使用現狀。中國不僅是抗生素生產大國,更是抗生素使用大國。在衛生部對細菌耐藥物檢測結果中顯示,我國各大醫院抗菌藥物年使用率居全球第一,我國大規模使用抗生素這個現象一直延續至今。就全國呼吸內科的抗生素用藥來看,其是占據醫院各科室抗生素用藥量的首位[2]。從對抗生素耐藥性方面來看,當前青霉素的耐藥性已經接近100%。
資料與方法
現結合500例呼吸內科患者應用抗菌藥物的情況進行如下分析并總結。
病例選擇:隨機抽查呼吸內科患者200例,男96例,年齡30~50歲;女104例,年齡28~55歲。
調查方法:在對200例病例調查前,首先根據患者的首程病史記錄進行了解,按照用藥史、用藥量、看病用藥間隔時間等數據差距不明顯的患者配伍[3],并對患者的年齡、性別、入院時間、住院天數、出院時間、醫療用藥等登記。使用的抗生素名稱、劑量、規格、服藥癥狀、停藥時間、用藥量以及是否聯用抗生素等進行記錄[4]。就整理出來的數據按照以下進行分析統計登記:①是否存在超越權限用藥;②用藥量及療程是否在預期內;③用藥間隔時間是否按時;④是否采用聯用藥品;⑤是否存在濫用抗生素。
評價方式:參考衛生部指定出來的抗菌藥物應用與應用標準來評定抗生素用藥是否標準。
結 果
抗生素使用率:從200例患者的調查結果顯示,總共有185名患者使用抗菌藥物,使用率高達92.5%(185/200)。
抗生素使用品種:在185例抗菌藥物的使用中,抗生素的品種44種,使用最多的品種依次為頭孢他啶45例、阿莫西林33例、克拉維酸鉀31例、青霉素鈉23例、環丙沙星21例、頭孢曲松鈉18例、頭孢呋辛14例。
聯用抗生素情況:在185例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總共有80例使用聯用抗生素。具體情況:一聯用藥25例,二聯用藥30例,三聯用藥25例,抗生素單聯使用時間3~15天。聯合交替使用抗生素的時間19~25天[4]。
發現存在問題:從以上對200例呼吸內科患者抗生素用藥的分析結果來看,該組抗菌藥的使用存在著濫用情況、未進行藥敏檢測、使用的抗菌藥物品種過多、時間過長、聯用抗菌藥不合理等情況。
討 論
抗生素使用認識誤區:針對抗生素被濫用的情況,在于人們對抗生素的使用存有如下幾個誤區:第一,認為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藥;第二,認為價格高的抗生素比價格低的抗生素好;第三,認為抗生素可以預防感染。
提高抗生素臨床應用療效的建議總結:①注重抗生素的耐藥性:有針對性地選用抗生素是臨床醫生的首要任務。一般情況下,都要對患者進行敏感試驗,如果來不及或者無條件進行敏感試驗的,需檢查患者抗生素使用的耐藥性[5]。應當根據患者引起病癥的致病菌、感染的部位來選用正確的適宜的抗生素,這是提高抗生素臨床療效的關鍵所在。②抗生素的使用要合理科學:要按照抗生素的理化性質、藥學藥力,配置研發抗生素的藥液。為患者制定的給藥方案要切實根據患者病情需要,選用穩定性較強的藥液。目前,仍有臨床醫生為獲取額外收益,以各種理由為患者濫開藥物,政府應該對此種違法行為予以嚴厲打擊。③注意抗生素用藥范圍:如果患者確診為病毒性感染或是病毒感染可能性較大時,一般不給予使用抗生素。而病情較嚴重以及無法排除病毒性感染的患者均應及時使用抗生素。如果沒有確診為非細菌性感染者,則要立即停止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抗生素損害人體健康。一般,要確診患者是否受到細菌感染,應該在使用抗生素前,對患者做標本細菌的培養。
總之,在呼吸內科使用抗生素方面,要合理按照臨床治療療程來使用,不可以無根據地亂用抗生素,特別是聯用抗生素方面,盡量少采用此種用藥方法。
參考文獻
1 劉紅光.呼吸內科抗生素用藥分析[J].中外醫療,2011,2.
2 顧彥琪.提高抗生素臨床療效的兒個實際問題[J].藥學,1988,5.
3 劉玉清.抗生素在呼吸內科的合理應用[J].中外醫療,2009,1.
4 鮑純波.鞍山市中心醫院呼吸科抗生素應用調查報告[J].遼寧醫學院學報,2009,4.
5 隋風.抗生素的臨床合理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