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黑色素瘤是較少見并且預后極差的腫瘤。此瘤大多發生在皮膚表面,以足底,外陰及肛門周圍多見。身體其他器官比較少見,而且在病灶早期很難發現。現將我院近期遇到的2例軟組織惡性黑色素瘤報告如下。
病歷資料
例1:患者,男,60歲。因左下腹疼痛1天,加重2小時入院,經檢查,診斷為急性闌尾炎,局限性腹膜炎,于入院當日,在腰-硬聯合麻醉下行闌尾切除術,術中發現右下腹局部粘連成團,分離后見小腸距回盲部約1.5cm處,有1個5.0cm×4.0cm大小腫物,腫物表面水腫質地較脆。腫物與闌尾,后腹膜及兩處小腸系膜根部浸潤,術中切除腫物,部分小腸及闌尾。送病理科等待結果。
巨檢:送檢小腸1段,長12.0cm,外直徑2.5cm,小腸距一切端1.5cm處見5.0cm×4.5cm×2.0cmcm腫物,腫物穿透腸壁,腫物表面分葉狀,切面灰白色,質脆。小腸周圍未找到腫大淋巴結。另送闌尾組織,長6.5cm,外直徑3.5cm,闌尾體部漿膜破潰,見少許灰白色區域,闌尾腔尚完整。
鏡檢:腫瘤細胞位于小腸肌層及漿膜層,黏膜處未見腫瘤細胞,闌尾漿膜處亦見腫瘤細胞,瘤細胞無規律彌漫分布,可見壞死,間有纖維組織間隔,瘤細胞以圓形,橢圓形,三角形為主,大小略一致,偶見瘤巨細胞,病理性核分裂易見,無色素沉著。綜合HE形態,我院診斷小腸惡性腫瘤,侵及闌尾漿膜。腫瘤考慮間質來源,需進一步做相關免疫標記鑒別來源,建議患者去上級醫院會診。會診結果CK腫瘤細胞不表達,腸黏膜上皮陽性,CD 56陰性,Cga陰性,S-100陽性,CD 20陰性,CD 5陰性,Ki67 70%陽性,HMB 45強陽性,結合免疫標記最后診斷小腸惡性黑色素瘤。
例2:患者,男,74歲,右足底外傷1年,自述樹枝扎傷,經社區門診處置后未見好轉,近4個月出現紅腫熱痛,并有分泌物出現,來院就診。檢查見足底有4.0cm×3.5cm大小腫物表面皮膚破潰,有膿性分泌物。手術切除腫瘤,送病理檢查。
巨檢:灰白色腫物1個,12.0cm×7.0cm×6.0cm,無明確包膜,切面灰白色。質脆。
鏡檢:腫瘤細胞彌漫性生長,以纖維間隔圍繞呈巢團狀,團塊中央見大片壞死,腫瘤細胞大小略一致,細胞以圓形,卵圓形,多角形為主,少許區域細胞大,細胞漿透明,腫瘤周圍檢見較多的黑色素細胞,參考外科病理診斷學上組織結構及細胞學形態,診斷為軟組織惡性黑色素瘤。
討 論
惡性黑色素瘤是一種來源于黑色素細胞的高度惡性腫瘤,尤其在《非誠勿擾2》之后,人們談黑色變。但此類腫瘤僅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在皮膚表面的色素瘤,很容易被人們發現,而且會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會在第一時間給患者及時合理的治療,并且會送檢病理,在病理科取得明確的診斷。
軟組織惡性黑色素瘤發病率更是低于1%。此兩例惡性黑色素瘤中,小腸腫瘤發生在小腸肌層及漿膜層,黏膜層未受累及,體表亦未見到皮膚腫瘤征象,固考慮還屬于軟組織來源腫瘤,鏡下雖然未見到明確黑色素細胞,但結合免疫標記S-100陽性,HMB 45強陽性,確定其組織來源。此例患者以急性闌尾炎入院,并未見到與腸道相關的癥狀與體征,是在手術中發現腫瘤,臨床醫生及時切除了腫瘤并對腫瘤周圍組織進行清掃,給患者創造最大生存空間。足底惡性黑色素瘤一例患者74歲,年齡偏大,腫瘤破潰一直未發現,而是按照炎癥感染治療一年余,未愈。此2例惡性黑色素瘤患者,均未在第一時間發現疾病及時得到治療,這與此類軟組織惡性黑色素瘤臨床表現一致,表現為緩慢生長的腫物,病程數周至數年。50%的患者有疼痛或觸痛。在小腸發生的腫瘤,因為沒有累及黏膜層,所以腸道沒有相應臨床癥狀出現,如果不出現闌尾炎體征仍然不能發現,這就提醒人們在一定年齡段以后最好做定期體格檢查,未雨綢繆。讓生命更健康,生活質量更高。對年齡較大皮膚有破潰,長時間抗感染治療未見效果的患者,更應該盡快到專業綜合性醫院就診,以免本例當中的治了1年才來就診。雖然腫瘤生長緩慢,病程較長,但最終還會影響生命。
診斷:惡性黑色素瘤,尤其是包含很多黑色素細胞的腫瘤,一般都能明確診斷。
典型的軟組織惡性黑色素瘤細胞排列大致一致,巢狀或束狀排列,腫瘤細胞為多角形或者梭形,有豐富的嗜酸性或透明胞質。細胞核空泡狀,有明顯核仁。纖維間隔圍繞著腫瘤細胞形成細胞巢。約50%的腫瘤有散在的花環狀多核巨細胞,細胞分裂活性和多形性一般相對較低。HE染色中50%可以見到黑色素顆粒。此兩例腫瘤之一的小腸惡性黑色素瘤因鏡下未見到明確黑色素顆粒,腫瘤細胞彌漫性生長,單純從細胞形態上不能確定來源,固初檢時并未考慮黑色素瘤,只考慮是間質來源的惡性腫瘤,直到免疫組化結果出來才證實是惡性黑色素瘤。足底惡性黑色素瘤1例因黑色素細胞明確,組織細胞形態學符合軟組織惡性黑色素瘤改變,故明確診斷。
預后:惡性黑色素瘤預后差,大量病例研究結果顯示死亡率為37%~59%。多數發生復發和轉移,一般首先經淋巴道轉移至局部淋巴結,血道轉移較晚。達50%的患者有淋巴結轉移,目前對于是否進行預防性局部淋巴結切除尚無定論。有些病例的復發和轉移出現在診斷后10年以上,因此5年存活指數高估了長期存活率。而且此瘤的黑色素多少與預后無關,瘤細胞核分裂象的多少與生存率有一致關系,核分裂象多者死亡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