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老年癡呆的病因目前尚無完全清楚,大多因遺傳因素、飲食中鋁含量過高、膽固醇過高、肥胖、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中風等疾病因素。據目前國外研究調查表明,聽力下降也會引起老年癡呆。另外,其發病因素還往往與自己本身不愛動腦筋,性格孤僻,不愿與人接觸,喜歡獨處,對各種事物沒有任何興趣愛好,及生活方式單一等有關。
老年癡呆已成為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殺手,僅次于心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目前我國老年癡呆患者總數已超600萬,另外由于照顧老年癡呆患者的各地醫療保健措施尚未完善,超過90%的老年患者仍在家中需要有人照顧。主要照顧者為家庭成員。由此,癡呆老人給照顧者及其家庭帶來深重的精神壓力和思想負擔。如何做好老年癡呆患者的護理及給照顧者支持,是當今社會迫在眉睫的首要問題,也是提高癡呆老人生活質量的關鍵。這里從照顧者精神負擔的影響因素和健康指導的必要性兩個方面進行綜述。
照顧者精神負擔的影響因素
性別:女性照顧者經受的精神壓力及身體負擔較男性照顧者要高。因女性性格較細膩,諸多方面都要求自己做到盡善盡美,再加上體力有限,長此以往就會越來越多地發生心理障礙,表現出較高水平的抑郁和焦慮情緒。一項對130名照顧者的問卷調查中發現,男性焦慮發生率37.14%,女性61.66%。
年齡:照顧者年齡越年輕,越表現出高度的精神抑郁感和焦慮感,精神負擔越來越重,同時因睡眠不足,食物不振而表現出頭暈、頭痛、精神萎靡、無精打彩、前途渺茫,對生活失去信心等。年齡在60歲以上的照顧,身體素質越差越難以應付日常繁重的護理工作。有時會覺得體力不支,力不從心,長期下來身心都會覺得不適,進而自己也會疾病纏身,最后垮掉。
文化程度:照顧者缺乏對老年癡呆患者護理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尤其是和患者溝通方面,對患者的安全護理方面,生活能力鍛煉等方面都會表現出極低的水平,反而取得相反的照顧效果,容易使照顧者失去信心。如果懂得相關的護理知識,再遇到困難時候就會多動腦筋,努力想辦法去采取什么樣的方法使患者接受配合,這樣可能會對患者的護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方面文化程度的高低會表現出不同的效果。
照顧者的時間:因癡呆患者一刻也離不開他人的照顧,這樣照顧者就要較長時間脫離與外界的接觸,日積月累會導致照顧者就會出現社交孤立、焦慮、精神壓抑、失望等思想負擔情緒,每天會提不起精神,打亂其正常的生活作息規律。
與患者的關系:患者不同關系照顧者負擔程度會有所不同,關系近親的照顧者要比關系疏遠的各項負擔要輕。配偶負擔最小,子女其次。
患者因素
年齡與性別:癡呆患者年齡越小,照顧者的精神負擔越重。
癡呆的類型:癡呆在臨床上最常見的主要有Alzheimer(AD)病和血管性癡呆、混合性癡呆三種類型。AD的患者起病緩慢、逐漸加重,無中風史,神經心理障礙重。腦CT、核磁顯示,彌漫性腦萎縮,無局灶性病灶。腦血管性癡呆有中風史,有精神功能缺損的癥狀和體征,頭CT、核磁見腦血管損害的表現。混合性癡呆與前兩者并存,在早期腦血管性癡呆表現出更高的負擔,而在晚期AD患者的照顧者負擔較重,即隨著疾病的進展,AD照顧者的負擔不斷加重要超過腦血管癡呆的照顧。這主要是與不同癡呆類型的患者所表現出來的癥狀和特點不同有關。
精神和行為癥狀:主要表現為攻擊行為、抑郁、妄想、徘徊、幻想、打人、罵人、毀物、大小便失禁,不知羞恥、睡眠紊亂、黑白顛倒。這些癥狀給照顧者帶來了很大護理問題。有時家庭成員少,很難應付日常繁重的工作壓力。焦慮水平越來越高,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
生活自理能力:主要表現進食、穿衣、如廁、洗漱和沐浴、睡眠、服藥等。隨著患者認知能力的不斷下降,可出現時間、空間、方向障礙,不能準確說出時間,不能準確判斷物品的位置,回家走錯方向,經常迷路不能說出物品名稱。嚴重的時候不認識自己和親人,稱自己的老伴為母親,稱女兒為姐等不可思議的舉止表現。經常出現大喊大叫,一會要去死,一會又要活,一會看見他的媽媽來了,一會又看見誰向他要東西、錢物等。
健康指導
癡呆照顧者提高老人生活質量:人的大腦、四肢等功能是用盡廢退,對輕度癡呆患者我們只需稍加注意,適當進行協助就可以了。千萬不要事事包辦代替,這樣反而容易導致癡呆癥狀的加速發展,盡可能的讓他們多動手,多動腦,多參加群體活動,安排一定時間看報,看電視,尤其是一些高興的,娛樂性較強的節目。避免看一些比較讓人悲傷、恐懼使人不愉快的節目。多參加體育鍛煉,如打太極拳、散步等。對中重度癡呆老人除生活自理能力受損外,常出現思維混亂,情緒焦躁不安,記憶力下降等,這就需要照顧者日常生活方面需要有高度的責任心。給他們衣著方面要穿寬松一些,冬天防止著涼,夏天防止中暑。飲食宜清淡,少食油膩辛辣油炸等食物。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粗纖維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另外相當多癡呆老人反應遲鈍,行動遲緩笨拙,很容易跌倒致傷,不應讓其單獨行動,一刻也不要離開照顧者的視線。還應注意心理方面的護理,當他們出現幻覺、妄想、打人毀物時,此時應尊重他們,耐心解釋,忌用傷害感情或損害自尊心的語言和行為去刺激他們,更不能用強制性關、綁等措施,那樣反而會更加加重他們的激惹情緒。要順從他們的心思,采用哄的方法,說些他們平時愛聽的話等,直到他們平息為止。重度癡呆老人大部分臥床不起,完全喪失了自理能力,這類患者危險性相對小些,照顧者要耐心細致護理,要勤翻身、勤擦背,防止褥瘡發生,盡量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減少他們的痛苦,延長其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