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通過護理干預,督促患者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及衛生習慣。方法:對住院治療的痔瘺手術患者,在住院期間通過專人負責的健康宣教、飲食指導、督促檢查等護理干預措施,使患者重新建立良好的排便及衛生習慣。結果:通過護理干預,患者均能理解和配合,出院時均已形成定時排便、便后洗浴的好習慣。結論:通過護理干預,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保證了較好的手術效果。
關鍵詞 護理干預 痔瘺手術患者 排便習慣
由于人們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改變,近年來肛腸痔瘺疾病發病率增高。2008年10月~2010年5月收治痔瘺手術患者,在住院期間通過專人負責督促檢查的健康宣教、飲食指導、培養良好衛生習慣等護理干預措施,促使患者重新建立良好的排便及衛生習慣,保證了較好的手術效果。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8年10月~2010年5月收治行痔瘺手術治療的患者168例,男102例,女66例;年齡15~82歲;住院時間4~15天。在對患者進行入院評估了解中發現,絕大多數患者住院前均有大便干結或便秘,排便不規律,沒有便后清洗的習慣。飲食喜好辛辣刺激,女性患者多喜歡吃麻辣燙等食品,有長時間坐立、不愛活動等習慣。住院后經手術治療,護理干預,配合正確坐浴、局部換藥等處理,均痊愈出院,并已形成了較規律的排便習慣。
方法:①飲食指導:住院后進行入院宣教,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對患者現行衛生習慣進行評估分析,對其不良生活、衛生習慣進行護理干預,并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宣教和飲食指導。在住院期間,由責任護士專人負責,督促檢查進食排便情況,細心講解飲食知識。做好手術前后的常規護理。術前1天給予少渣、半流質飲食,術后6~8小時后先進食流質飲食,首餐建議給予2個雞蛋加500ml牛奶,盡量控制術后24~48小時無排便。次日起改為半流質飲食,逐漸過渡到普食。囑患者進食清淡易消化食品,忌辛辣、燥熱、腥發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油炸食品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進食適量的食物纖維,避免大便過粗,以減輕對切口的摩擦。鼓勵患者多飲水(每日2000~3000m1),保持每日正常排便,便后清洗肛周后坐浴。②督促指導患者合理體位,按要求坐浴。術后采用平臥位,避免久坐,可適當下地活動。坐浴盆要求大而深,坐浴時胸膝緊貼,能把整個臀骶部及傷口全部浸沒在藥液(熱水)中,以利于減輕或消除局部組織充血、水腫、疼痛。坐浴水溫以43~46℃為宜,2次/日,每次15~20分鐘。坐浴后給與馬應龍痔瘡膏和消炎痛栓肛門換藥。對大便干結或疼痛敏感性較高的患者可加用中藥泡洗熏治。③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每日定時排便,不要刻意控制大便。指導患者不應有一次性排空的概念,可分多次短時間將糞便排出,每次排便時間不宜過長,入廁時精力要集中,排盡即起。每次排便后用清水清洗肛周。指導患者做肛門收縮鍛煉,對疼痛敏感或解便困難者,可先行溫熱水中坐浴5~10分鐘,使肛門肌肉松弛,再行解便,可有效緩解排便疼痛。④出院健康指導:注意休息,合理飲食。近期不要騎車,3個月內禁止重體力勞動。保持已重建的良好排便習慣和衛生習慣,勤換內衣,保持肛門處清潔干燥。適度體育鍛煉,提高抗病能力,并定期進行肛門檢查,及時治療便秘與腹瀉。
結 果
通過對痔瘺手術患者住院期間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住院期間患者均能給予理解和配合,出院時均已掌握了疾病相關知識,經過訓練已基本養成了定時解便及便后即洗的衛生習慣,手術切口愈合良好,保證了較好的手術效果。
討 論
痔瘺疾病的發病原因主要與飲食失調、過食或喜食辛辣刺激和肥膩食品,或因久坐、長期便秘,妊娠生產等因素有關。由于患病部位特殊,多數患者不能及時就診,患者恐懼緊張情緒明顯。有研究表明,焦慮情緒與痛覺之間關系密切,焦慮越重,機體痛閾越低[1],而做好心理護理是疼痛護理的關鍵。因此,在臨床上需要做好耐心細致的健康教育和專科護理,積極疏導和穩定患者的情緒,以消除患者恐懼感,降低對疼痛的敏感性。
手術后疼痛可導致患者對排便產生強烈恐懼感。肛門部位手術患者多會因創口疼痛而抑制排便,導致排便間歇時間延長,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而幫助患者避免疼痛、適應疼痛、解除疼痛,是護理人員的重要職責[2]。因此應鼓勵患者早期適當下床活動,保持大便稀軟易解,以減輕排便時肛門疼痛。便后及時坐浴并給與輕柔地換藥,防止傷口感染,必要時可用止痛藥。熱水坐浴可松弛肛門括約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吸收,減輕疼痛,清潔局部,以利愈合[3]。本研究在術后采用便前便后溫水坐浴,換藥時直腸放入消炎痛栓等措施,對手術后鎮痛具有良好的效果。
術前充分的腸道清潔及飲食干預,目的是避免患者過早排便刺激傷口。正確合理的飲食調護可以增進患者對疼痛的耐受程度,促進傷口愈合和減少術后并發癥,防止便秘,有利于疾病的康復。護士應指導患者進行飲食調理,注意正確選擇食物。傷口未愈合前應用低纖維飲食,以減輕排便時對傷口的刺激,傷口愈合后可攝取高纖維素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及衛生習慣。指導患者做肛門收縮鍛煉,增加抗病能力。
通過對患者在住院期間進行護理干預,取得了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減輕了心理負擔,從而使患者保持情緒穩定,降低了對疼痛的敏感性,保證手術治療的成功。
參考文獻
1 張華,何代文.灌腸致肛直腸損傷的觀察及護理[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03,28(6):25.
2 李樹貞.現代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0:68.
3 郭桂芳,姚蘭.外科護理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