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大醫療衛生院校,每年都有大批畢業學生分配到醫院進行臨床實踐工作,在從事醫療護理工作中,手衛生對于防止交叉感染起著重要作用。為此,對50名實習人員從事診療活動中手消毒進行現狀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調查對象
選擇實習3個月的50名醫護人員,指定帶教老師對其在診療護理工作中手消毒行為的觀察,并請院感科專職人員對其手監測。
結 果
針對50名在院實習人員手進行涂抹法微生物監測,30名未消毒手的學生帶菌率100%,20名診療操作后進行手消毒的帶菌率30%,只是菌落數減少,這與消毒手范圍不夠,不認真有關。由此可見,醫務人員的清潔洗手往往達不到要求,其原因有:①手消毒不規范、不正確、缺乏規范化洗手設施;②持續有效的洗手時間過短;③洗手的次數不夠,有的是下班時才洗手,甚至不洗手;④未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⑤領導重視不夠;總之,缺乏的洗手重要性的認識和缺少強制性的措施。
存在問題
實習學生對手部衛生的意識薄弱,院感相關知識未納入教學課程,實習學生在校期間未接受手消毒知識,臨床帶教老師對手衛生的意識不強,多數醫護人員認為只要未接觸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手即是清潔的,在各種操作前認真洗手即可。消毒手與未消毒手對患者的危害不大,沒認識到未消毒手帶給自身或患者的危險性,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消毒手依從性低,極少數實習生知道手衛生的重要性,但忽視了接觸每位患者或診療操作之間消毒手,常是在完成了整個病區的診療護理操作后才消毒手。
“病從口入”的根本原因是“病從手入”。大量的臨床病例表明,手的致病菌污染才是現代人接觸感染的主要傳播媒介,手的清潔是預防疾病感染的關鍵。
管理對策
醫護人員在醫療護理工作中,手污染較嚴重,尤其是接觸患者的污物后手的帶菌率達到100%。我國衛生部制定的《醫院感染規范》中明確規定了洗手的方法,正確的洗手和洗手的持續時間是重要的,醫護人員在進行臨床診療護理操作前后時必須洗手。我院通過院感科進行《醫院感染規范》知識培訓和采取措施加強管理,醫護人員手衛生的清潔意識和帶教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將手衛生納入實習考評和帶教工作質量監控:實習學生入科后進行科前教育,認真落實執行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手消毒制度,將手消毒制度納入實習考評和帶教工作中,每個月進行手細菌檢測1次,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并查找原因,情節嚴重及時糾正,針對實習學生酌情給予積分扣除,帶教老師納入每月績效考核。
加強培訓:每個月進行醫院感染相關知識的學習,在洗手池上方張貼“七步洗手法圖”和手衛生的宣教育圖片,讓大家認識到手衛生的重要性,保持手衛生是防止醫院感染最基本的因素,既保護了自己,也保護了患者,避免了交叉感染,不能因為自己的疏忽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后果。
規范手衛生方法:為了加強醫護人員對手衛生的依從性,在病區護理車、治療車、辦公區配備了艾迪爾快速手消毒劑,使用方便、快速、節省時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艾迪爾消毒液擦后任其自然干燥,即完成了手消毒也提高了醫護人員手消毒的依從性,有效地控制了在醫療護理診治過程中微生物的傳播。
在醫護診療活動中手消毒是工作中一項薄弱環節,通過加強管理和院感知識的培訓,從根本上轉變了實習學生和在職醫護人員的觀念,提高了醫護人員手消毒的依從性,控制了醫院感染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