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觀察Ⅲ期乳腺癌患者術前給予吡柔比星、5-氟尿嘧啶新輔助化療后生存質量及預后,以探討Ⅲ期乳腺癌最佳治療方案。方法:36例Ⅲ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含蒽環類藥物(吡柔比星)及5-氟尿嘧啶方案化療,每21天為1個周期,共3周期。觀察其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全組有效率為66.6%,其中完全緩解率為5.5%,部分緩解率為61.1%。主要不良反應為骨髓抑制,其次為脫發。腫瘤激素受體表達與療效有關,激素受體表達陰性者完全化解率為5.5%,而激素表達陽性者為0%(P<0.05)。腫瘤大小與HER-2表達及療效無關。結論:吡柔比星、5-氟尿嘧啶為主的聯合方案用于Ⅲ期乳腺癌新輔助化療近期療效滿意,且不良反應較輕。
關鍵詞 乳腺癌 新輔助化療
新輔助化療在乳腺癌、結直腸癌和胃癌等惡性腫瘤治療中的作用逐漸受到關注,其中在乳腺癌治療的應用已獲肯定[1~2]。Ⅲ期乳腺癌患者因發現時大多發生血行轉移,預后一般相對較差,目前多主張在明確診斷后,先行誘導化療。2004年1月~2006年5月采用以吡柔比星和5-氟尿嘧啶為主的聯合化療方案用于Ⅲ期乳腺癌患者的術前輔助化療治療,取得比較理想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5月收治經穿刺組織學或細針穿刺學明確診斷Ⅲ期原發性乳腺癌患者36例,年齡37~70歲,中位年齡54歲,予術前新輔助化療(含吡柔比星的CTF方案),所有病例均經穿刺組織學或細針穿刺學明確診斷,并對穿刺標本進行激素受體(ER或PR)和HER-2基因的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其中臨床分期T3N1~2M0占31.6%,T4NM0占68.4%,發現時手術均有一定難度。KPS評分均>70。
方法:采用外周靜脈留置針或PICC穿刺置管,吡柔比星35mg/m2,靜脈滴注第1天、第8天;環磷酰胺500mg/m2,靜脈滴注第1天、第8天;5-氟尿嘧啶350mg/m2,第1~4天微量泵持續泵入。同時給予止吐護肝治療,所有病例均無明顯心臟疾病。
療效判斷標準:按照國際抗癌聯盟(UICC)的實體瘤通用療效評定標準進行療效評估。①完全緩解(pCR):手術標本中已無浸潤癌細胞;②臨床完全緩解(cCR):臨床檢查腫瘤完全消失;③臨床部分緩解(cPR):腫瘤最大直徑與其最大垂直徑的乘積減少>50%;④病情穩定(SD):腫瘤最大直徑與腫瘤最大垂直徑的乘積減少<50%,或增加<25%;⑤疾病進展(PD):腫瘤最大直徑與其最大垂直徑的乘積增加>25%。
不良反應:按照WHO化療藥物急性、亞急性毒性分級標準,在每1個周期化療中和結束后,根據臨床癥狀和實驗室結果評價不良反應。患者每周行血液分析,每個周期開始前必須檢查肝腎功能。如果白細胞絕對值<3.5×109/L,或肝腎功出現明顯異常,應將化療適當延遲,并予升白細胞及保肝對癥治療。
結 果
化療完成情況:所有病例全部接收3周期的新輔助化療,34例(94.4%)按計劃完成,2例(5.6%)由于嚴重的上消化道黏膜炎將5-氟尿嘧啶的劑量調整至300mg/(m2·日)。
化療臨床療效:全組有效率為66.6%,其中cCR占5.5%,cPR占61.1%,PD占2.8%,全組未見pCR。
不良反應:本組無化療相關死亡病例,主要不良反應為骨髓抑制,發生率為27.8%,其中Ⅳ度骨髓抑制為5.6%,脫發發生率為8.3%,惡心、嘔吐及腹瀉發生率均為5.6%,給予G-cSF、止吐、止瀉對癥處理后患者均可得到緩解,不影響化療進行。
討 論
自從1986年國際乳腺癌協作組對早期乳腺癌開展圍術期(術后36h)化療,臨床試驗并取得療效以來,美國和歐洲相繼開展幾次關于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療效的多中心隨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新輔助化療的療效與術后常規輔助化療等效[1]。對于Ⅲ期乳腺癌患者,腫瘤瘤體大、與胸壁粘連及淋巴結融合成團為根治手術造成一定難度,新輔助化療可減小腫瘤負荷,達到手術滿意效果;避免因術野過大、不清造成患者痛苦,同時避免出現局部種植及血行轉移;明確化療效果,為今后化療方案提供指導。
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可以直接影響患者整體預后,因此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關鍵在于提高化療藥物對乳腺癌的有效率,最為經典且確實有效的為CAF或CEF方案。吡柔比星(THP)為另一種蒽環類藥物,其療效與阿霉素(ADM)、表阿霉素(EPI)相當,且不良反應更輕。有研究證明,THP可能比ADM及EPI更能克服多藥耐藥基因P-糖蛋白的干擾,而5-氟尿嘧啶用于乳腺癌的治療已有40余年,但該藥具有時間依賴性,半衰期短,小劑量持續給藥不僅能夠提高療效,而且可極大地降低不良反應,這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療中已得到證實,現應用THP、持續5-氟尿嘧啶靜脈滴料、烷化劑環磷酰胺為方案用于Ⅲ期乳腺癌的新輔助化療收到較好療效,cCR達5.5%,cPR達61.1%,且不良反應較輕。主要不良反應為白細胞減少,需G-CSF的支持。
本組研究發現腫瘤受體表達與化療療效有相關性,受體陰性者對化療更加敏感,本組未發現HER-2表達及腫瘤大小與化療療效之間存在相關性,CTF方案用于Ⅲ期原發性乳腺癌新輔助化療,近期療效比較滿意,遠期療效還有待觀察。
參考文獻
1 張斌.乳腺癌的新輔助化療[J].中華腫瘤雜志,2003,25:209-211.
2 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腫瘤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