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是半合成的十五元環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通過阻礙細菌轉肽過程,抑制依賴于RNA的蛋白質合成,對酸穩定[1]。半衰期長約41小時,抗菌譜與克拉霉素相近,對很革蘭陽性球菌、革蘭陰性球菌、革蘭陰性桿菌、衣原體、支原體、嗜肺軍團菌等有較強的抗菌活性[2,3]。治療呼吸系統、泌尿系統、胃腸道的感染有較強的抑菌或殺菌作用。對胃腸道刺激較紅霉素差,組織滲透性好,并且分布廣泛。組織中的濃度明顯高于紅霉素。對流感嗜血桿菌、淋球菌的作用比紅霉素強4~6倍[4];對軍團菌的作用比紅霉素強2倍;對梭狀芽孢桿菌的作用也比紅霉素強,對金葡菌的作用也比紅霉素有效,并能夠達到炎癥部位,直接殺死細菌或抑制細菌的生長。阿奇霉素作用廣泛,藥物不良反應較強,主要表現在嘔吐、頭暈等胃腸道反應,影響患者的心情和治療效果,因此,探討如何減少阿奇霉素的不良反應,讓患者舒適治療,有著深遠的意義。
臨床工作中,對于減輕阿奇霉素的胃腸道反應,有很多處理方法,一般多為對癥處理。靜滴同時服用甲氧氯普安或同時滴注維生素B6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作用。但是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很多情況下,即使加用了上述辦法,控制滴注速度時,仍然有胃腸道反應發生。體現在兒童用藥時就是兒童的不配合。限制其臨床應用。通過近幾年使用山莨菪堿配合阿奇霉素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探索了新的抑制不良反應的方法,分析如下。
阿奇霉素引起胃腸道反應機制可能是通過刺激胃腸神經叢中胃動素受體所致的乙酰膽堿釋放。而山莨菪堿是M膽堿能受體阻滯劑[5,6],能競爭性地拮抗膽堿能神經遞質乙酰膽堿對M受體的激動作用,有明顯的外周抗膽堿作用。可抑制平滑肌的運動,解除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對抗阿奇霉素引起的胃腸道反應。山莨菪堿能解除血管平滑肌的痙攣,具有鎮靜作用,可減少靜脈使用阿奇霉素引起的注射部位疼痛[7]。另外還可以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可預防和治療因阿奇霉素引起的血栓性靜脈炎。
綜上所述,山莨菪堿可以有效減少阿奇霉素引起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提高治療效果,縮短療程等作用。在臨床中使用山莨菪堿使用0.15~0.2mg/kg,與阿奇霉素混合于同一瓶液體中靜滴。阿奇霉素按10mg/(kg·日),用5%~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釋1mg/ml的濃度靜滴,滴速控制在10~15滴/分。阿奇霉素按10mg/(kg·日),用5%~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釋1mg/ml的濃度靜滴,滴速控制在10~15滴/分。這樣的滴速能把阿奇霉素的不良反應控制在最小。
參考文獻
1 吐熱娜依,汪忠誠.山莨菪堿對減輕阿奇霉素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監床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06,1(1):64-65.
2 Foulds G,Shepard RM.n serum and tissues.J Antimicrob Chemother,1990,25:73-82.
3 侯萍,徐統芬.思密達與山莨菪堿聯合應用減輕阿奇霉素不良反應的臨床觀察.中國醫療前沿,2009,13.
4 王輝,俞云松,劉勇,等.2002~2003年中國社區呼吸道感染常見病原菌的耐藥性監測.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4,27(3):155-160.
5 胡亞美,張金哲,江載芳.兒科藥物治療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0:493.
6 Amsden GW,Baird IM,Simon S,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azithromycin vs levofloxacin in the out patients treatment of acute bacterial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bronchitis.Chest,2003,123:772-777.
7 王明貴,張嬰元.新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阿奇霉素.新藥與臨床,1997,16(1):38-40.
8 劉東.幾種口服藥減少靜脈用阿奇霉素不良反應的臨床觀察[J].新鄉醫學院學報,2006,23(5):495-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