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歷資料
患者,女,28歲,因自服地西泮后惡心、嘔吐4小時入院。患者4小時前家庭糾紛后自服地西泮14片,當時未作處理,1小時后患者惡心,嘔吐10余次,為胃內容物,伴頭昏、乏力明顯,被家人送來院。門診考慮“地西泮中毒”,予納洛酮補液,支持對癥治療4小時后,癥狀未好轉,仍惡心,嘔吐明顯,較前加重,乏力伴出冷汗。請會診,查體溫37℃,脈搏6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壓113/75mmHg,神志清楚,精神較萎,鞏膜無黃染,雙側瞳孔直徑2mm,頸軟,心率66次/分,心律齊,無雜音,兩肺無干濕性啰音。腹軟,肝肺肋下未及,上腹部輕壓痛,未及包塊。全身皮膚濕潤,四肢肌力5級,肌張力正常,無抽搐。因查體時似可聞及農藥味,再三向患者及家屬追問病史,患者堅持稱未服農藥,有家屬說患者在服地西泮前曾拿過農藥瓶,在家屬搶奪過程中有少許農藥濺在衣服上,以為沒關系未反映,即查血膽堿酯酶15U(正常30~80U),診斷為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皮膚吸收),立即予換衣、清洗皮膚,予阿托品、氯磷定等治療后痊愈。
討 論
有機磷農藥中毒為臨床常見病例,診斷并不困難,多為自服或生產性中毒,病史明確,結合臨床癥狀、體征及血膽堿酯酶檢查,臨床診斷不難。本例誤診原因為患者因有服用地西泮病史,臨床醫生容易滿足現有診斷。病史采集不詳細,患者及家屬病史有遺漏,故應對自殺服毒等患者更應詳細詢問病史,向家屬等了解服藥及當時有關情況。體格檢查未全面細致,患者表現有機磷農藥中毒體征及少許農藥味未予重視。患者癥狀、體征不符合地西泮中毒病史,治療未好轉時未進一步深究原因,細致體征檢查及詳細詢問病史,而未能正確診斷,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