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上消化道穿孔的診斷及治療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288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潰瘍穿孔184例,惡性腫瘤穿孔89例,其他15例,單純穿孔修補222例。胃大部分切除45例,修補加胃空腸吻合4例,保守治療11例,死亡6例。結論:盡快確診并積極手術,是治療潰瘍穿孔最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 消化道潰瘍 消化道穿孔
治療上消化道穿孔是外科常見的急腹癥,急性穿孔后癥狀體征多不典型,容易誤診,尤其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內科疾病。2002年1月~2010年1月收治上消化道穿孔患者288例,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288例,男182例,女106例;年齡16~91歲,平均53.5歲。單純性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222例,急診行胃大部切除術15例,單純性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并胃空腸吻合術4例,藥物治療11例,死亡6例。十二指腸球部穿孔165例,胃潰瘍穿孔123例,發病至手術時,時間約1~96小時。
臨床表現:本組患者中211例(73.25%)既往患有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史,多數患者以突發上腹劇痛就診,部分患者伴面色蒼白,肢體發冷,脈搏細速等早期休克的表現。病史較長者常伴有一定中毒癥狀,體征為全腹壓痛、反跳痛,板狀腹,腸鳴音消失。57例僅表現為上腹部持續性鈍性痛不適,胸背部放射痛,同時伴有腹脹。影像學檢查265例(92.1%),術前透視發現雙側或單側膈下游離氣體,腹部X線檢查,發現膈下游離氣體者40例(13.6%),腹穿或行腹腔穿刺沖洗有黃色渾濁滲出液者本組中238例(82.8%)。
主要并發癥:伴重度休克及中毒癥狀62例(21.4%),其中>60歲老年患者多數合并有慢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冠心病、糖尿病等。
治療方法:單純性穿孔修補222例(77.1%),胃大部分切除45例(15.6%),修補加胃空腸吻合4例(1.4%),保守治療11例(3.82%)。
結 果
本組288例中手術治療275例(95.5%),保守治療11例(3.82%),死亡5例(病死率1.4%)。
討 論
腹透及腹腔穿刺檢查診斷為上消化道穿孔:腹部透視發現膈下游離氣體是上消化道穿孔的特有體征,本組氣腹陽性率62.6%,腹部透視未發現膈下游離氣體的原因可能為,穿孔小、周圍組織黏連、病程長氣體被吸收或病程短游離氣體過少等有關;腹腔穿刺抽出淡黃色消化液也是確診的重要依據,但也存在陰性的可能,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餐前穿孔,穿孔小、周圍組織黏連,消化液滲出少引起,同時也是有創操作,需要患者配合及家屬同意。
保守治療:患者在空腹情況下出現腹痛;疼痛范圍局限;無明顯中毒癥狀,或經過短時間保守治療有效者。保守治療一般持續胃腸減壓6~7天,禁食水,給予補充水、電解質及腸外營養,同時給予抑制胃酸分泌、抗感染及支持對癥治療。在進行保守治療同時做好術前準備,有隨時準備手術治療的可能,經過保守治愈后1個月復查胃鏡,明確穿孔原因后,再根據原因確定下步治療方案。
手術方法的選擇:上消化道穿孔是嚴重急腹癥,有致命危險,一般需要急診手術,手術能夠明確引起穿孔的病因,穿孔的部位;對于手術時機是愈早效果愈好;①在癥狀不典型無法確診的情況下可以積極行剖腹探查術;②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可行單純修補術是最早、最普通用于潰瘍病穿孔的術式,本組手術治療351例中,單純修補237例(67.5%),治療效果較好,對于年老體弱或有較嚴重并發癥,不能耐受復雜手術者,穿孔小,周邊無硬結,患者年輕無潰瘍病史者都可以采用該術式。本組病例中此手術療效滿意。③胃十二指腸腫瘤性穿孔可行單純修補術加胃腸吻合術,本組病例中有7例上消化道腫瘤性穿孔并轉移者行此術式效果滿意。④胃大部切除術為一期潰瘍病急性穿孔的首選方法[1],本組288例手術患者中有45例為本術式,術后未出現嚴重并發癥,均治愈出院。主要適應癥:潰瘍穿孔伴幽門梗阻;有潰瘍病出血史;潰瘍病史長,長期內科治療無效;穿孔較大,周邊組織較硬,縫合困難;患者病變有癌變可能。對于穿孔時間<12小時,腹腔污染不嚴重。
總之,上消化道穿孔病情發展快、合并癥多,尤其老年患者病死率高,在盡早確診后積極手術是該類急癥治療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吳文溪.外科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