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顱腦外傷手術后氣管切開的護理方法及并發癥的預防。方法:回顧性分析和總結110例重型顱腦外傷氣管切開患者的護理方法。結果:治療組,10例發生肺部感染,7例感染得到控制,控制感染時間平均7.9±1.46天,對照組23例發生肺部感染,14例得到控制,平均控制時間13.4±2.76天。結論:做好基礎護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是提高治愈率的關鍵。
關鍵詞 重型顱腦損傷 氣管切開 氣道護理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病情危重,氣管切開可以迅速改善通氣功能,解決其呼吸道阻塞。但氣管切開后氣管直接與外界相通,常有下氣道分泌物的潴留,對二氧化碳潴留不敏感,但往往無明顯咳嗽,易出現Ⅱ型呼吸衰竭[1]。現將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后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9月收治重癥腦外傷患者110例,女39例,男71例;年齡5~56歲。損傷類型其中顱內血腫合并腦挫裂傷64例,多發性顱內血腫9例。合并復合性臟器損傷,脊柱四肢骨盆骨折14例,合并腦組織破碎23例,隨機分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5例,兩組對比,差異沒有顯著性(P<0.05)。
治療組采用綜合氣道護理方法:⑴一般護理:患者住重癥監護室,濕度60%~70%。室溫控制在20~22℃,每天更換傷口敷料1~2次,并及時清潔消毒傷口,病室每天用多功能動態殺菌機空氣消毒2次。床旁常規備好相同型號的氣管切開外套管、吸引器、氣道濕化的用物、氣管插管用物、心電監護儀、簡易呼吸器、氣管切開包、無影燈、呼吸機。嚴格限制探視,觀察有無傷口敷料受污染,感染出血及皮下氣腫,應及時更換。⑵心理護理:氣管切開后護理人員要耐心解釋,使患者學會放松,減少操作造成的心理緊張,消除緊張、恐懼心理,除語言安慰外,保持平靜心情,增強營養,提高抵抗力。⑶呼吸道護理:①固定外套管套管系帶應固定好,松緊度應以能容一指為宜,太緊太松均會產生問題。發現被痰液滲液污染時應立即更換。防止脫管、半脫管等并發癥導致的窒息。②氣道濕化霧化吸入:持續濕化,將生理鹽水250ml+糜蛋白酶4000U+慶大霉素80000U,配制成稀釋液。用微量的注射泵持續氣管內滴注,滴速控制在4~6滴/分。24小時>200ml,濕化液通過一層潮濕紗布進入氣道。可增加濕化效果。每6小時1次,15~20分鐘/次,采用小霧量,短時間的間斷霧化法,將生理鹽水30ml內+糜蛋白酶4000U+慶大霉素80000U+地塞米松5mg。進行霧化吸人,管口氣霧溫度32℃~35℃+噴霧法的霧滴在壓力作用下均勻進入氣管及肺組織,降低藥物對支氣管黏膜刺激,從而達到預防感染的目的。③清洗內套管:將內套管取出,把黏附在氣管套管內壁上的痰痂徹底刷洗干凈。用小試管刷在流水下刷洗內套管,臨床上通常用煮沸消毒法,煮沸消毒后的內套管放在生理鹽水100ml+慶大霉素80000U的液體中浸泡片刻后,立即插入外套管內[2]。④吸痰:吸痰前、中、后密切注意患者呼吸、意識、心率的改變。出現心律失常或血氧飽和度<90%時立即停止操作吸痰并吸氧。吸痰時動作輕柔,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切忌做上下抽吸,吸痰壓力≤80~120mmHg,每次吸痰≤15秒。在無負壓情況下,當插入一定深度后一邊輕輕旋轉一邊緩慢退出,同時進行吸引。
結 果
對照組23例發生肺部感染,14例得到控制,平均控制時間13.4±2.76天。治療組,10例發生肺部感染,7例感染得到控制,控制感染時間平均7.9±1.46天。
討 論
本研究探討顱腦外傷手術后氣管切開的護理方法及并發癥的預防,回顧性分析和總結110例重型顱腦外傷氣管切開患者的護理方法。結果顯示,做好基礎護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是提高治愈率的關鍵。
危重患者氣管切開術減少了無效呼吸,使氣流阻力減少,從而降低了患者呼吸功能的消耗。氣管切開是緊急狀態下的重要搶救措施,其護理要點是減少呼吸道損傷和防止呼吸道感染,保持呼吸道通暢。
參考文獻
1 吳金球,范建群,潘衛真.吸痰刺激咳嗽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應用[J].上海護理,2006,1(6):51.
2 陳麗鶯,肖靜娟.氣管切開套管內痰痂形成的原因與預防[J].護理學雜志,2005,20(20):19.